刘胡兰革命精神的当代诠释

雪润清韵 梁大智

刘胡兰(1932—1947)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先烈,年仅15岁即因拒绝出卖党组织遭国民党军杀害。她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壮举,展现了革命青年的崇高精神:面对铡刀坚贞不屈,彰显英勇无畏的革命气节;以生命守护信仰,诠释了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将党和人民利益置于首位,践行了忠诚于革命事业的赤子之心。作为革命精神的象征,她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坚守正义、勇于担当,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真理的精神丰碑,其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铸就了中国革命史上永恒的青春典范。刘胡兰展现出了许多值得人们学习的崇高精神:<br> 一是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刘胡兰在面对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 “复仇自卫队” 的威胁时,没有丝毫的畏惧。当时她年纪尚小,但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她坚守秘密,不肯吐露共产党组织的信息。这种英勇无畏是在极端危险和残酷的环境下体现出来的。当敌人用死亡来威胁她,她深知自己可能面临的悲惨结局,但仍然坚定地选择了为革命事业而抗争。这种精神在面对困难和强大的反动势力时,能激励人们勇往直前,不向恶势力低头。<br> 二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精神。刘胡兰对革命事业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她坚信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是正义的,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她积极参与村里的抗日工作,为党组织传递情报等。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她依然毫不动摇自己的信仰。这就如同在黑暗中高举的火炬,为人们指引着方向,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要坚守信念,不被外界的干扰和困难所动摇,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朝着目标前进。<br> 三是忠诚于党和人民的精神。刘胡兰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她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为了人民的解放,所以在生死抉择之际,她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党的秘密和人民的利益。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化作实际行动,这种忠诚体现了高尚的品德和责任感。这种精神教导人们在面对公与私的抉择时,要以大局为重,忠诚于正义的事业和需要守护的群体。<br> 四是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当刘胡兰走向铡刀时,她展现出了一种超脱生死的伟大精神。她明白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但没有哭泣,没有求饶。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震撼,她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革命赞歌。在和平年代,这种精神也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如抢险救灾、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情境时,能够舍生忘死,为了更崇高的目标而奋斗。<br> 弘扬胡兰精神,首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期、新形势下胡兰精神的实质和内涵。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胡兰精神也是与时俱进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需要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现在我们更需要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出力流汗、做出贡献的英雄。新时期胡兰精神概括来讲就是:坚定信念、不屈不挠、敢于担当、勇于奉献。<br> 坚定信念:新时期胡兰精神的基石。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的最大追求,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br> 不屈不挠:新时期胡兰精神的本质。新时期胡兰精神的灵魂。就是要要面对落后永不服输,面对困难永不气馁,面对群众的期望永不懈怠,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稳定的诸多难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br> 敢于担当:新时期胡兰精神的精髓。就是要把为人民群众造福谋利作为第一追求,把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作为第一目标,不怕得罪人,不怕担责任。凡是有利于人民群众、有利于发展稳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上,冒着风险也要干,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经得起群众检验的工作实绩。<br> 勇于奉献:新时期胡兰精神的精髓。就是要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方方面面的细节做起,为当地的发展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个单位争先创优,做出了一流业绩;每个企业做大做强,创出了名优产品,贡献了更大利税;每个村实现了发展、保持了稳定;每名党员干部立足本职,踏实工作,维护了共产党员的形象和声誉……这些都是弘扬了胡兰精神,践行了群众路线。<br> 践行刘胡兰精神,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在工作学习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始终坚守目标出发。在日常生活里,要乐于助人,像刘胡兰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一样,为身边人、为社会贡献力量。同时,面对不公与邪恶,要有勇气站出来,捍卫正义。刘胡兰精神的传承,是一部永远书写不完的壮丽篇章,红色文化也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激励着人们以革命先烈的拼搏精神为动力,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