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上庄

<p class="ql-block">“讲好河洛故事系列” (1)</p><p class="ql-block"> 走近红色上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李发权 王松五 徐淑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5日,暮秋嵩阴,红叶铺径,金风摇曳,漫山彩画。我们一行三人,慕名驱车来到涉村上庄村,寻访当年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生活战斗的足迹和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这里原来是李家祠堂,往西并排还有两座祠堂,当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皮定均的名字,在巩义妇孺皆知‌。他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1944年,他临危受命,担任豫西独立支队司令员,组织豫西游击支队,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在巩县的战斗中,皮定均率领部队奇袭日军飞机场,歼灭日伪军一部,解放民工2万余人,并在陇海铁路黑石关铁桥歼灭日军一个小组和伪军100余人,击毁日军小汽船13艘,解救修桥民工2000余人‌。他指挥了著名的琉璃庙沟、大冶、黑石关、缑氏、登封机场、白栗坪等200多次战斗。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室内墙壁上一幅幅图片及文字介绍,不仅对先辈们的英雄壮举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刚开始,群众对皮徐部队的到来还不理解。因自古以来就是兵匪一家,老百姓遭受兵匪祸害久了。听说又来了当兵的,纷纷关门闭户。皮定均深知,要在豫西建立抗日根据地并站稳脚跟,首要的是要赢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多消灭敌人 ,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也才能顺利地开展抗日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场战斗是黑石关大捷。</p><p class="ql-block">1944年10月12日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战士们头扎白毛巾,口令是"山川"。兵分三路,在南山口青年抗日救国会成员的配合下,向黑石关进发。</p><p class="ql-block">当救国会成员葛世俊走近桥头时,伪军哨兵大喊:干什么的?葛世俊回答:到俺姑娘家去。话音未落,身后的战士就扑了上去,伪军哨兵见势不妙扭头就跑,战士们举枪就打。鬼子和伪军从梦中惊醒,急忙反抗,刹时我军各路伏兵一起向敌人开火,轻重机枪压的敌人抬不起头,特务连战士一拥而上,迅速占领了桥头。</p><p class="ql-block">战士们对关押的民工大喊:老乡们,我们是八路军 ,你们不能再给鬼子干事了,快回家种地吧!民工们听到喊声,一会功夫就跑了个精光。半个小时后,战斗胜利结束。消灭日军一个小队,伪军100多人,击毁汽船13艘,此次战斗揭开了巩县抗日斗争的新篇章,老百姓称赞:这是毛主席派来的天降神兵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夜袭黑石关的胜利,让抗日先遣部队获得了群众的信任,皮定均着手建立豫西抗日根据地。1944年冬到1945年夏,皮定均在豫西开展了减租减息活动,使广大贫苦农民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巩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全民抗日高潮的到来。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迅速组建了抗日独立团,县长郝纯镳兼团长,徐自强任副团长,继而建立了七个区政府及区干队,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政策、追歼日伪残匪、建立乡村政权、开展倒地运动、组织支前供应等工作,保证了各项战斗及群众工作顺利进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庄村的抗日民主政府设在上庄村丁光耀家,任命郝纯镳(biao)为县长。县政府内设秘书科、财粮科、公安科、司法科、抗勤科、工商税务局;同时设有群众团体,巩县农民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主席由郝纯镳兼任),这些机构设在周围农户家中。</p><p class="ql-block">巩西南战斗 。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曾争取在巩县的国民兵团副团长姚云亭,游击队司令李中应等一同团结抗日。姚李部与人民为敌,暗中勾结日军,为其效劳,祸害百姓。</p><p class="ql-block">独立支队在掌握姚李等叛国通敌的罪行后,于1944年12月11日打响征讨姚李部的战斗。独立三团主力和巩县抗日独立团星夜由涉村出发,向盘踞在东村沟姚云亭部进击,拂晓攻克东村。姚带残兵溃逃,抗日武装力量乘胜追击,又击溃了南侯的王殿臣部和堤东的张之洞部。在攻东侯的李中应部时,先由打入李部的共产党员李天若争取了李部的郝光耀起义,里应外合,瓦解李军。李中应率几个亲信溃逃,几路残余反动势力相继逃往明山寨待机顽抗。</p><p class="ql-block">明山寨位于回郭镇清易镇东南岭,东临大沟,西依庙坡,南有寨墙,是个三面环沟的寨堡,易守难攻,独立支队三团和县独立团12月7日包围了明山寨,战斗一打响,机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敌人一片嚎叫,大喊饶命,战士们高喊"缴枪不杀",部分敌人缴枪投降,另有一部分企图外逃,被预先埋伏的三团四面包围,全部被俘,这次战斗仅用35分钟,活捉了敌师张之洞,击毙副师号李青义,俘虏157人,缴获武器2500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路军的不断胜利,农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他们真心拥护八路军,主动为八路军站岗、放哨、送饭、送茶、护理伤病员,并在支队的领导下,建立了农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皮部在豫西一年多的时间,在嵩山周围十几个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进行了100多次战斗,歼敌、俘虏敌人3500多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日寇投降,根据国共重庆谈判精神,党中央命皮部南下,1945年8月下旬,皮部撤离豫西抗日根据地,铁流千里,南下与大别山新四军会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撤离集结地 ,原名叫大场儿。这个地方 ,往西通往司令部的道路是当年登封、密县与巩义的唯一通道,此处也是群众搭建用于过路行人休息的场地。在场地周围街道两边,有各种各样的商铺,非常繁华。当年皮定均司令选择把司令部设在上庄村,也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战略意义。</p><p class="ql-block">把这里称为撤离集结地,是因为皮部在撤离的时候,在此统一集合,告别了上庄村的父老乡亲。把八路军的最美军风军纪留了下来,也让广大贫苦群众认知了共产党队伍一心为百姓谋福利谋幸福的初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走近设在上庄村李家祠堂内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这孔窑洞,就是皮司令作战研究室。</p> <p class="ql-block">沿着指示路标,前往“抗日民主政府”参观。</p> <p class="ql-block">“大场儿”,当年抗日先遣支队南下撤离集结地,今天上庄村百姓过着平静幸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位老者是上庄村五队的丁石头,退休干部,有50多年党龄。皮定均到来时,他才14岁,先遣支队南下撤离上庄是在深夜3点左右,他家住着炊事班几个战士。那天晚上,战士们留下几个包子,就悄悄离开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