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和《额尔古纳河右岸》

高邮作协徐之标

<p class="ql-block">“茅盾文学奖”得主迟子建,33岁与一位帅哥一见钟情,结婚4年后,却因一场意外伤痛欲绝,写下旷世杰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多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奖,她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讲述着生活的真相,她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故事线条感人至深,比如《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尤其是代表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更是闻名遐迩,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被称为中国版《百年孤独》。当谈及《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作品时,许多人表示难以入戏,犹如面对一座厚重的石碑,难以窥见其背后的深邃。我亦曾在这厚重的篇章前徘徊,首次翻阅时几乎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董宇辉曾深情地描绘过这样的画面:每当翻开《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仿佛能见到驯鹿追逐苔藓而栖的身影,月光下萨满翩翩起舞,繁星点缀着夜空,篝火旁人们欢歌笑语,饮酒作乐,直到东方破晓。驯鹿逐苔藓而栖,它们的生活习性便是如此,跟随苔藓的生长而迁移,而鹿部落也随之迁徙,他们与驯鹿相互依存,难分难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以一位年近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感人至深作品的诞生,与迟子建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迟子建的创作在经过了最初的摸索期之后,成绩和名声便慢慢地积累起来了。多部作品在《收获》《钟山》《人民文学》等文学核心期刊上发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创作生涯越来越成熟的同时,她也收获了人生中难得的幸福。1998年,迟子建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伴侣---黄世君,一个是文艺女作家,一个是官场翘楚,可两人就是有说不完的话,两人终于走进婚姻的殿堂。那一年,迟子建34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2年5月3日,是迟子建经历的北方春天中,最黑暗、最绝情、最残酷的一个日子,黄世君在奔赴塔河途中遭遇车祸身亡。四年的相濡以沫,如今灰飞烟灭。当迟子建再见黄世君时,已是医院的太平间。那一刻,她大放悲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迟子建跌进了精神苦难的海洋,四个月没有出门,整日浑浑噩噩为了躲避悲痛,迟子建选择孤身一人隐居在大兴安岭深处,在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她结识了鄂温克族的长者们,他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虔诚地崇拜“驯鹿”“火神”和“山神”,用舞蹈传递着图腾敬畏的心,让迟子建看到了生命的意义,渐渐走出悲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于是,迟子建决定将痛苦和追忆化成深厚的感情注入笔端,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集中阅读鄂温克历史和风俗的研究资料,作了几万字的笔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5年,迟子建开始在故乡创作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把对爱人所有的思念都写入《额尔古纳河右岸》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奖时,迟子建深情地表示:“我要感谢大兴安岭的亲人对我的关爱,还要感激一个远去的人——我的爱人。感激他离世后在我的梦境中仍然送来亲切的嘱托,使我获得别样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河右岸》不仅是一部关于生命与死亡的史诗,更是一部关于爱与亲情、勇气与坚持的赞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以温情的抒情方式诗意地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的顽强坚守和文化变迁,表达了对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等等被现代性所遮蔽的人类理想精神的彰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它将一段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一处东北大兴安岭地带的地理空间铸成了一部史诗,将纯真的人性和壮美的大自然刻画成为永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迟子建的文字唯美脱俗,却不乏直面现实的犀利,有一种复归于朴的童趣,却透露出对世事变迁的洞悉,经过三十多年的写作,她已经创作了超过6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80多部单行本,几乎将整个生命都奉献给了文学创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迟子建笔下的文字温润如玉、平实简约,却饱含着泣血般的悲鸣,那种无声的悲恸比任何巧妙的文字更能打动读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品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并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阅读它,就像听一曲叩人心扉的命运交响曲,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激昂震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本打开就停不下来的书,你会因为它而变得更加热爱生活,敬畏生命,拥有不断走向新的人生智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就如同《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所说:“我守着这团火,无论遇到狂风、大雪、暴雨,我都护卫着它,从未熄灭过,这团火,就是我跳动的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个人要有一颗怎样坚韧强大的心,才能历经那么多的起落悲欢、生死离别而不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读完这本书,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从生活的苟且和琐碎中抽离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p><p class="ql-block">来源:海峡导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