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参加了抗美援朝</b></p><p class="ql-block"> ——一个老通信兵的回忆(节选)</p><p class="ql-block"> 作者/崔凯</p><p class="ql-block">“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p><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25日爆发朝鲜战争,我所在的部队126师奉命在吉林省吉安县集结,10月19日晚8时,我随126师入朝。入朝后的第三天,遭美机轰炸,我们的备用电台、器材配件、工具以及电台人员的被服等物资,在卡车上全部被炸毁。当时电台正在工作,敌机轰炸扫射,我们仍然坚持收发电报与上级联络。敌机的机关枪扫射地面,一颗机关枪弹落在离我右脚仅10公分的地面,这是我初上战场遇到的第一次险情。</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给予联合国军突然性的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p><p class="ql-block">我记得打响第二次战役的时候,我师攻打孟山。敌军的防线被我前卫部队攻破,两军进行白刃搏斗,我军边杀边前进。师前沿指挥所与前卫部队突进,途中遇到我志愿军前沿部队挂彩的战士,当时我们后续部队离前沿战斗部队很远,没办救治伤员。 </p><p class="ql-block">一天,我下电台班,看见敌人从飞机上撒下大量的小动物、带细菌的昆虫,企图毒害我志愿军部队和朝鲜老百姓。那天,美机低空侦查,敌机上喊“消灭38军,饿死42军”的反宣口号,气得我们只跳脚。这一情况报告上级,上级下令凡是敌机在我军驻地上空飞行、盘旋喊话,就开枪射击。打那以后,敌机不敢那么猖狂了。</p><p class="ql-block">一次,我部追击溃敌,当时发现有20多个被我军打散的敌人,正向126师指挥所走来。师参谋长指挥机关人员和警卫排准备战斗,并要翻译问话,原来这20多个敌人是下山寻找吃的,这一下,我们把这20多个敌人全部俘虏了。</p><p class="ql-block">还有一次,一群敌军散兵,在朝鲜老百姓家里炖了一大锅猪肉。我126师指挥所正好追击至此,见到敌兵煮好一锅猪肉没来得及吃就逃跑了。我们一进屋子,猪肉飘香,食欲顿时来了,当时大家又饿又馋,自从离开祖国进了朝鲜就没有吃过肉了,到了嘴边的美食吃不吃?却不敢吃,怕有毒。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下“命令”。只好喊来卫生所韩所长,韩说没有检验仪器,大家仍不敢动手。韩所长和一名卫生员说:“我们先试试,如果没有问题大家再吃”。结果是,一大锅猪肉被我们吃的一干二净。</p><p class="ql-block">1950年12月,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这是组织上和战友们对我的肯定,入朝作战才两个月呢!我很激动,经受了战火的考验,也是我人生第二次飞跃。</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战役打到“3.8”线以南,完成任务后我师回撤,美军飞机、火炮对公路交通进行封锁。一发炮弹落在我们身旁五米处爆炸了。当时在我后面身背着机器的齐班长,被弹片击中大腿,血流如注,我们把齐班长放在马背上,由于流血过多齐班长牺牲了,我看着班长的遗体大哭起来。我台的报务主任是抗日战争时期当兵的老兵,战场有经验,能识别炮弹落地的远近声音,他非常关心我,发现情况不妙时立即喊我:“小崔趴下!”我一次又一次地躲过炮弹炸弹。可是,我们的台长刘恒义在敌机的轰炸中牺牲了。</p><p class="ql-block">部队转移每天行军100多华里,吃不饱,睡不好,一把炒面一把雪团充饥。有一天我下电台班后,因天极冷,零下40度,我就趴卧在阿玛尼(朝鲜语“妈妈”)的火坑头睡着了。谜谜糊糊听到飞机的轰鸣声,紧接着听见敌机扔下的炸弹的爆炸声,我急忙爬起来,开门一看,见村子里房屋燃烧起来,我们驼电台的马被炸死了,我立即拔腿往电台工作掩体跑,掩体外面一片爆炸声和敌机的扫射声,我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战争是残酷的,环境是恶劣的,朝鲜的冬天特别冷,时有冰雹劈头盖脸打下来,烤火暴露目标,我们只能靠在一起睡一下,有的战士卧在路旁睡着了冻成“冰雕”。有的人缺乏冬季作战的经验,停下休息,或者到宿营地后用热水浇脚,结果因脚腿伤痛,送到后方医院,被截肢了。一次我正准备把脚伸到火上去烤,电台报务主任一把抓住了我说:“小崔,不能烤火,脚烤坏了是治不好的,要截肢的。”他把我拉到朝鲜老大娘家里,用棉被捆紧我的脚,才慢慢暖和起来。</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李主任提醒,同志们的关心,我的脚还能南征北战走到今天?我今年90多岁了,手能写,脚能走,脑能思,比起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我是幸运的。</p><p class="ql-block">第三次战役期间,师通信科马科长派我出机动台,向我交待联络方式,在紧急战斗中用电报收发信号翻译时间长,可以采用话语直接联络,但必须翻译成密码,防止泄密。那次,我随同首长,出机动电台,在行军途中,到老百姓家找水喝,推开门见被敌特杀害的一名志愿军战士的人头放在被窝里。42军指挥所从我台调走老报务员杨森,他在随同副军长胡继成执行任务路途中,遇敌机轰炸,牺牲了。老报务员李平,被派遣到前卫团机动台随同大部队前进时,也不幸牺牲了。</p><p class="ql-block">第四次战役结束以后,部队由进攻转为阵地防御。281.2高地被美军占领,那里是拦截美军的要地。42军下死命令,务必夺回281.2高地。先派一个加强排,结果没有攻下来,伤亡很大。后来派一个加强连,在炮火支援下,终于把山头阵地强攻下来。</p><p class="ql-block">1952年12月底,42军接到换防命令,回国整训。</p><p class="ql-block">回国之前也发生了一次险情。那一天,在中朝边境的“山登火车站”集结。师首长、机关于洞内防空隐蔽,我们电台架设在铁道涵洞口。下午5点钟,多架敌机突然临空轰炸扫射,周围树木都燃烧起来,我们仍然坚持联络。到夜晚9点,我们登上了回国的火车。</p><p class="ql-block">军列过了鸭绿江,并没有停在东北,一直往南开,三天后我们乘坐的军列在广西黎塘车站停下,改徒步行军,到广东省湛江市赤坎,扎营休整。</p><p class="ql-block">从此,我由一个纯正的东北汉子,变成了一个地道的南方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战友文集》(第二卷)征稿启示</b></p><p class="ql-block">各位战友、军嫂及军后代:</p><p class="ql-block">自《战友文集(第一卷)》发行以来,得到大家的支持,不仅在战友群中传阅,部分文章还被新华网客户端、今日头条、公众号等全国性公网转发,极大地提升了通信团战友光辉事迹与精彩故事的传播量。近期,战友提议希望“故事会”持续发布,《文集》继续汇编。经与热心战友共同商讨,我们决定积极推进这两项活动,并在合适时机出版《战友文集》(第二卷)。</p><p class="ql-block">为了让这部《文集》更加丰富、精彩,充分展现通信团战友的风采,现面向大家征求意见并开展相关工作:</p><p class="ql-block">一,广泛征稿:诚邀通信团老战友以及与通信团有关的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无论是军嫂对家庭的默默奉献,还是军后代传承的红色基因,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第二部主题为“军魂永恒”,稿件内容既可以讲述军旅生涯中的热血故事,也能分享退役后的不凡经历;既可以记录自己的亲身奋斗,也能展现家人、后代的幸福生活与成功之路。</p><p class="ql-block">二,书目与章节设置:第二卷暂命名为《军魂永恒》,初步构思分为以下八个章节:</p><p class="ql-block">-第一章,我在军营:展现部队火热的军营生活。</p><p class="ql-block">- 第二章,战火淬炼(参战经历):讲述热血激昂的战斗故事。</p><p class="ql-block">- 第三章,战友情深:倾诉战友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p><p class="ql-block">- 第四章,军魂在胸:军旅生涯中触动心灵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第五章,新的征程:记录脱下军装后在新领域拼搏奋斗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第六章,商海打拼:展现改革开放浪潮中勇立潮头、创新创业的风采。</p><p class="ql-block">- 第七章,我爱我家(家庭、爱情、子孙成长的幸福体验及日常生活经典):讲述家庭生活中的温暖与幸福,传承军人家庭的优良家风。</p><p class="ql-block">- 第八章,杂谈心语(真情感慨之最):抒发内心深处感悟与情怀,畅谈对人生、军旅、家国的独特见解。</p><p class="ql-block">三,聘请顾问、编委及联络员:为方便沟通交流,特以下地区编委及联络员:</p><p class="ql-block">- 两广:苏志文、孙庆江</p><p class="ql-block">- 湖南:高金凡、张明深、 李福元</p><p class="ql-block">- 湖北:陈建中、广惠民</p><p class="ql-block">- 两河:葛培鑫、李高</p><p class="ql-block">- 女兵:王小丽</p><p class="ql-block">注:可直接与编辑部具体责任人陈建中对接。</p><p class="ql-block">四,写作协助:考虑到部分战友年事已高、写作不便,可采用口述方式,由他人协助整理成文;也可提供事例素材(篇幅不限,几百字亦可),但需包含故事或事件的“五何”要素,即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果 ,基本事实清晰,后续由编辑部进行文字整理完善。</p><p class="ql-block">五,建言献策:真诚期望战友们积极贡献智慧,提出宝贵建议,齐心协力,在建军百年之际,推出这部凝聚着大家深情与回忆的战友文集第二卷《军魂永恒》。</p><p class="ql-block">在此,向一直以来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的各位战友、军嫂及军后代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编辑执行人陈建中]</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