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年三月阆中行

<p class="ql-block">  华光楼,阆中地标,已矗立千年。</p><p class="ql-block"> 熟悉又陌生,</p><p class="ql-block"> 幽静又热闹,</p><p class="ql-block">​ 古朴又繁华,</p><p class="ql-block"> 传统又现代。</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的故乡。</p><p class="ql-block">我为它骄傲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阆中华光楼面向的两条街道分别为:</p><p class="ql-block">‌上华街‌、下华街‌。</p><p class="ql-block">‌ 这两条街道位于华光楼南北两侧,是构成阆中古商贸文化街区的核心部分‌。华光楼横跨大东街南头,位于上、下华街之间,且周边街区以华光楼为中心形成商贸文化区域‌。</p><p class="ql-block"> 华光楼同时紧邻大东街(古城东门外主要商业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华光楼的来历与传说故事‌</p><p class="ql-block">一、历史沿革与建筑背景</p><p class="ql-block">‌1、唐代起源‌</p><p class="ql-block"> 华光楼最初为唐代滕王李元婴任隆州(今阆中)刺史时(公元679-683年)所建的“南楼”,用于文人雅集、观景眺江。其选址位于嘉陵江与锦屏山交汇处,占据“江山之会”的绝佳位置,唐代文献《方舆胜览》称其“阆州江山奇秀闻天下”。</p><p class="ql-block">‌2、名称演变与重建‌</p><p class="ql-block"> 明代更名为“镇江楼”,门洞南侧保留清代“古镇江楼”石额,推测功能与镇水相关。</p><p class="ql-block"> 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后定名“华光楼”,现存建筑为此次重建遗存,通高36米(一说25.5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覆盖翠绿琉璃瓦,被誉为“阆苑第一楼”。</p><p class="ql-block">‌3、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楼身建于5-6米高的石砌台基上,木结构为主,雕花门窗精美,设有回廊供登高远眺。楼内展示阆中古城全景图及名人题刻,如苏轼手书“灵景”二字。</p><p class="ql-block">二、名称由来与功能争议</p><p class="ql-block">‌1、“华光”的寓意‌</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华光”可能源自民间对火神“华光大帝”的崇拜。学者认为该楼兼具“镇江”与“御火”双重功能,既镇水患又防火灾。</p><p class="ql-block">‌2、镇水传说‌</p><p class="ql-block"> 古代阆中常遭水患,华光楼(镇江楼)的修建或为镇压“水怪”,类似风水塔或镇水兽(如石犀牛)的作用。</p><p class="ql-block">三、民间传说与趣闻</p><p class="ql-block">‌1、郑谟扛梁的奇闻‌</p><p class="ql-block"> 清代嘉庆年间,力大无穷的农民郑谟在修建华光楼时,独自将水桶粗的大梁扛上十余丈高的楼顶,轰动全城。府尹因其憨厚封其为农官,此故事成为阆中地名传说的经典。</p><p class="ql-block">‌2、文人墨客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北宋苏轼曾登楼题字,清代张之洞诗赞“阆州城南五城十二楼”,印证其作为古城文化地标的地位。</p><p class="ql-block">四、文化地位与保护</p><p class="ql-block"> 华光楼是阆中古城天际线的核心,2002年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其建筑融合唐代遗风与清代工艺,兼具军事瞭望、文化展示与民俗信仰多重价值。</p><p class="ql-block">‌四、总结‌:华光楼的历史交织着唐代官宦雅集、明清镇水信仰与民间英雄传说,其名称更迭与功能演变折射出阆中古城的多元文化层积。</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孩童时代,从华光楼下来来回回走过无数趟,却从未上楼去看过。在楼基的石墙上,还有一些红军时期的标语。现在回想起来,好像是觉得那是一个有点特殊的地方,远远望着就行,不必亲登。后来听说上华光楼的门关闭了,不允许人上楼游览,也就更没有要上去一游的心思,所以至今也不知道上面是咋样的。有时我自己也觉得奇怪,我这人好像没那么重的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  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充市阆中市的阆中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山西平遥、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之一,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城”,自古就有“阆苑仙境”之美名,而今“春节文化之乡”的美誉驰名中外。</p><p class="ql-block"> 阆中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自然风光无限秀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唐代杜甫有诗颂赞:</p><p class="ql-block"> 《阆水歌》</p><p class="ql-block"> 嘉陵江色何所似?</p><p class="ql-block"> 石黛碧玉相因依。</p><p class="ql-block"> 正怜日破浪花出,</p><p class="ql-block"> 更负春从沙际归。</p><p class="ql-block"> 巴童荡桨欹侧过,</p><p class="ql-block"> 水鸡衔鱼来去飞。</p><p class="ql-block"> 阆中胜事可肠断,</p><p class="ql-block"> 阆州城南天下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宋代 陆游有诗赞颂:</p><p class="ql-block">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p><p class="ql-block"> 城中飞阁连危亭,</p><p class="ql-block"> 处处轩窗临锦屏。</p><p class="ql-block"> 涉江亲到锦屏上,</p><p class="ql-block"> 却望城郭入丹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天楼,阆中的地标——阆中风水第一楼。</p><p class="ql-block"> 阆中中天楼面向的四条街分别是双栅子街、北街、西街和武庙街‌‌。</p><p class="ql-block"> 中天楼,又名四排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中天楼始建于唐朝,民国年间曾被拆毁,2006年在原址重建。它是一座三层明清风格的木楼,底层四通,楼高25米,享有“阆中风水第一楼”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登上中天楼顶,可以俯瞰阆中古城的山水格局,视野开阔‌。此外,中天楼的牌匾由多位著名书法家书写,包括米芾、颜真卿、苏轼和邵秉仁、蔡京、林峤、邓石如、王铎等‌。</p><p class="ql-block">东面牌匾:1、中天楼(绍秉仁)</p><p class="ql-block"> 2、如日中天(邓石如)</p><p class="ql-block"> 3、阆苑仙风</p><p class="ql-block">南面牌匾:1、中天楼</p><p class="ql-block"> 2、化成天下(苏轼)</p><p class="ql-block"> 3、道传名贤</p><p class="ql-block">西面牌匾:1、中天楼(米芾)</p><p class="ql-block"> 2、厚德载物(蔡京)</p><p class="ql-block"> 3、仙山望岳</p><p class="ql-block">北面牌匾:1、中天楼(颜真卿)</p><p class="ql-block"> 2、 上善若水(王铎)</p><p class="ql-block"> 3、阴阳和平</p> <p class="ql-block"> 4月12日</p><p class="ql-block"> 这里,每条街巷都透着历史的厚重;街巷路面的每张青石板都回荡着岁月的叩响;每片瓦、每间房、每个院落都诉说着久远的过往;处处都是那么亲切,我徜徉在大街小巷总是留恋不舍~~~</p><p class="ql-block"> 每次回到家乡穿行在大街小巷,儿时的记忆和青少年的时光总是时时闪现在脑海,这就是故乡情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观阆中文庙。</p><p class="ql-block"> 阆中文庙曾几毁几建,解放后,曾作为阆中县看守所,好在有一部分老建筑还保存着,现在又把它恢复成文庙,作为阆中的一个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蹬中天楼。这是我第一次蹬中天楼,在中天楼上几乎可以看见阆中老城区全貌。</p> <p class="ql-block">  4月13日,观阆中夜景。</p> <p class="ql-block">阆中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p> <p class="ql-block">  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是我的母校,我是三年级时转到此校读书,在那里度过了四年的美好时光。学校20世纪70年代的样貌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这一次走进学校里,却样貌全变,以前的校园已荡然无存。</p><p class="ql-block"> 【阆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校(简称阆师附小)是四川省阆中市的一所公立小学,创建于1934年,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古城区腹地,现有两个校区,师生近3000人。该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及学科带头人20余名,特级教师4人,正高级教师2人。作为川北地区知名教育机构,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启发式教学实验示范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文明校园”等数十项荣誉称号。学校秉持“给每个孩子插上实现梦想的翅膀,使每个教职工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办学理念,推行生本课堂“一案四单三段九环”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p> <p class="ql-block">  4月14日,上午,开始写生第一天。</p> <p class="ql-block">上新街</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二次在外写生,是我第一次独自在市区写生。</p><p class="ql-block"> 在人来人往的双栅子街街头,我拿出纸和笔准备开始写生,心里十分忐忑。一是忐忑在人流络绎不绝的街旁写生怕被人笑话,二是忐忑面对如此街景不知从何落笔。犹豫了一阵,最后定下心稳住神,终于把笔落在纸上,开始啦……</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不仅没人笑话我,还获得了一些关注和赞许、鼓励,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第一幅画的很不像样,第二幅稍微有了一点感觉。</p> <p class="ql-block">双栅子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沿河边的街景。</p><p class="ql-block">河边街上还有一个些老建筑,老院落。</p> <p class="ql-block">4月14日,中午和同学们团聚。</p> <p class="ql-block">下午和同学们喝茶。</p> <p class="ql-block">4月15日,开始写生第二天。</p> <p class="ql-block">坐在街边,心无旁骛,靜神写生,看看笔下的画面,心说:还行吧。</p> <p class="ql-block">在上新街、下新街写生</p> <p class="ql-block">  4月15日</p><p class="ql-block"> 在下新街写完生又坐车去了学道街。</p><p class="ql-block"> 我在少年和青年时也去过贡院和川北道署,但那时候里面很简单简陋。今天再次进去,却发现里面比以前陈列的实物丰富详实,很有看头。自从今年阆中春节申遗成功之后,明显的来阆中的游客多了许多,这两处寂静的地方也就热闹了,非常好。阆中的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在这里有很好的呈现。</p> <p class="ql-block">在川北道署参观时完成了这张写生画。我站在那画的时候,太阳很火辣。这位姑娘是川北道署里面的一位工作人员,她见我在那站着画画已有很长时间,就主动的给我拿了一个凳子让我坐。这真是一位热心又善良的姑娘,我是感激又感动,画完之后就邀她合影,留下了这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画面上有汗水滴下形成的污渍,但开心。</p> <p class="ql-block"> 从川北道蜀出来,又去了西街。</p><p class="ql-block"> 阆中张飞庙——张桓侯祠,又名汉桓侯祠、张飞庙,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西街,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经兴废,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重建遗存,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p><p class="ql-block"> 张桓侯祠为明清时期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由山门、 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张桓侯祠对研究阆中地区古建筑群早期规划的思想及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张桓侯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四川省阆中市保宁镇西街10号,占地面积约 5000 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4月16日</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我参观了阆中市地质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下午,老同学陪我去转老街老巷老院子。</p><p class="ql-block"> 在阆中市南城的笔巷街有几处老院子还保存的挺不错,现在他们开发后用来做民宿,有的看起来档次还挺高,值得一看。南城这一片是我这个阆中孩儿的盲区,几乎没来过,在这老街老巷老院子转着,感觉特别舒服舒坦。谢谢我的同学[笑脸][拥抱][强][玫瑰]</p> <p class="ql-block">笔向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笔向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笔向街的庞门书院</p> <p class="ql-block">蒲氏宅邸及内院</p> <p class="ql-block">笔向街的一家民宿内院</p> <p class="ql-block">休闲时光</p> <p class="ql-block">后院造景</p> <p class="ql-block">  4月17日,到武庙街写生。</p><p class="ql-block"> 武庙街上有几处老院子,还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这个老院子外面看着还挺气派,但是没进里面去看。</p> <p class="ql-block">李家大院子的正大门及两侧</p> <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子的门口和里面的庭院一隅。</p> <p class="ql-block">  李家大院子大门上的门神、窗棂及门厅。</p> <p class="ql-block">  在武庙街写生画画时,在这附近街区卖豆花儿的一个小贩来和我搭讪聊天。他说他以前是搞工程的小包工头,后来做亏了,就干脆自己出来卖豆花,并带动了全家来卖豆花,收益还不错。他说他也喜欢画画,也才学一年,并拿出他画的作品图片让我看,画的真还不错。他画的张飞像,把张飞的神韵刻画的有模有样,比较传神。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呀。</p><p class="ql-block"> 画中天楼,没掌握好比例,画成了上大下小,没显示出下面过街骑楼的气派,也就没凸显出整个中天楼的雄浑气象。</p><p class="ql-block"> 哈哈哈,且学呢!</p> <p class="ql-block">  阆中市博物馆及老戏台。</p><p class="ql-block"> 它位于武庙街背后,从武庙街横穿过去,就是学道街。博物馆以及老戏台与武庙街背靠背,和阆中贡院面对面。作为一个阆中孩儿,我竟是这一次才知道,真汗颜。</p> <p class="ql-block">  4月18日上午,在大东街写生。太阳很辣,我坐在街沿的石条上写生,因坐姿很低,腿一阵一阵的作痛,很不舒服。正当我难受之际,旁边一个铺面里的年轻姑娘给我递来一个小凳子,让我坐。姑娘的善意让我很感动。</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埋头画画之时,有两个从甘肃过来旅游的中青年人在我旁边驻足观看,我们欢快的交谈了一会儿,很惬意。</p><p class="ql-block"> 下午,在我住的客栈的楼上画下了对面的那一片房顶。通过这几天的写生,面对着那一片密密麻麻的屋顶,知道了从哪儿开始下笔,层层展开,密而不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4月19日上午,这是在阆中的最后几个小时,我到大东街去看了王皮影博物馆和阆中风水博物馆。这两个馆以前是没有的,是最近这些年才新建的,很不错。特别是王皮影博物馆,规模还较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阆中风水博物馆门口,我在里面参观完之后,出来看见门口的两颗大法国梧桐树,长得枝繁叶茂,很有气势,我就坐下来画了其中的一棵。</p><p class="ql-block"> 阆中写生之行虽短暂,但有所收获,就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回到家后,始终放不下对故土的那份怀念,拿起笔,把南津关画了又画。</p> <p class="ql-block">  做几次练习,这两幅南津关的画算是定稿了,自己瞧着还比较满意吧,这也是我目前所能做到的了。</p><p class="ql-block"> 出行有所悟,落笔有所成,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