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舍生取义的状元宰相文天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陈茨元小学升旗仪式暨第12期爱国教育讲坛</b></p><p class="ql-block">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开展爱党爱国教育,自2024年10月陈茨元小学升旗仪式始,启动了每周“爱国教育讲坛”系列主题活动。</p><p class="ql-block"> 历史滔滔,无数英雄先贤为信仰而战,为理想献身,用忠诚铸就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用赤诚守护矢志不移的文化信仰,用精神的力量吸引着一批批“后来人”,一起播撒希望的火种,写就民族精神的动人篇章。陈茨元小学推出“爱国主义讲坛”,由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细数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人物,了解先辈们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学习先辈典范,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月4月14日星期一,是我校第12期爱国主义教育讲坛,本期主讲人为王莹莹老师,宣讲主题为《舍生取义的状元宰相文天祥》。</p> <p class="ql-block"> 二年级同学代表国旗下演讲《我有一颗爱国心》。</p> <p class="ql-block">王莹莹老师做主题演讲《舍生取义的状元宰相文天祥》</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南宋末年山河破碎的时代,去感受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颗报国心。</p><p class="ql-block"> 文天祥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740年前的今天,他拒绝了元朝的屡次劝降,从容就义。</p> <p class="ql-block">从小立志忠心爱国</p><p class="ql-block"> 文天祥于南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1236年6月6日),出生在江南西路吉州庐陵县淳化乡富田村(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在孩提时,文天祥看见家乡学宫中祭祀的乡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其谥号都有“忠”字,便高兴地羡慕不已,说道:“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这表明文天祥从小就以欧阳修等人为学习榜样,立志保家卫国。</p><p class="ql-block"> 宝祐四年(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他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竟然没有草稿,一气呵成。考官阅卷后,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宋理宗阅览后,亲自选拔文天祥为进士第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奋勇抗敌保国家</b></p><p class="ql-block">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南下攻宋,长江上游告急,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可是响应者寥寥无几。文天祥则慷慨激昂道:“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我为此深感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文天祥说到做到,他立即将家里的资产全部作为军费,并招募勤王兵至5万人,赶赴临安(今杭州),保护南宋朝廷。之后,他就一直站在抗元第一线上,指挥军民英勇抗战。</p> <p class="ql-block">战败被俘从容殉国当时南宋大势已去,虽然有文天祥等爱国将士浴血奋战,宋军还是节节败退。文天祥也被元军抓住,被捕时他试图吞食龙脑自杀,但侥幸未死。后来,文天祥被押至潮阳,见到元军将领张弘范时,他不肯行跪拜之礼,张弘范仍以客礼接见,目的是要他写信招降张世杰(另一位抗元将领)。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教别人叛离父母,可以吗?”因多次被强迫写信,文天祥就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爱国主义名作。诗的前六句自叙从年轻时开始报效国家以来的艰辛曲折的经历,最后两句则为泣血壮语,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了自己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p> <p class="ql-block">文天祥被捕三年,元朝曾多次劝他投降,都被他坚决拒绝了。之后,元世祖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够了。”忽必烈最终没办法,只好下达了杀害文天祥的命令。临刑时,文天祥依然从容不迫,他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完成了。”到达刑场,他向南方跪拜后从容就义,终年47岁。几天后,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时,发现他的面色如同生者一般。刑场上出现了十位江南义士,他们冒死来为文天祥办理后事。在遗体的衣带间,他们发现了一篇附有序言的赞: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p> <p class="ql-block">国家遭难之际,文天祥毁家纾难,积极参与和组织抗元斗争。不幸被捕后,他誓死不屈、英勇就义,留下了《过零丁洋》《正气歌》等英雄诗句,激励后人为理想而奋斗,真是可歌可泣、千古流芳。文天祥留下的诗篇值得我们学习与鉴赏,他的爱国精神更值得千古传诵!</p> <p class="ql-block"> 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和英勇事迹被后世广泛传颂,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缅怀红色历史,追忆峥嵘岁月。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承先辈精神,赓续红色血脉。</p> <p class="ql-block">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p> <p class="ql-block">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爱国精神。我校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全体师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又将爱国主义精神植根心间。相信陈茨元学子以后定会更加努力,不负使命,争做新时代好少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