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游览卫河公园</p><p class="ql-block"> 卫河公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俗称老公园,</span>东门位于新乡市红旗区胜利桥以西卫河南岸。在新乡市生活了20多年,经常从卫河公园旁边经过,却没有进去游览。看着朋友圈高姐游览的照片,我产生一定要走一遭的想法。2025年4月14日,风和日丽,我独自一人从卫河公园东门进去,一点点详细游览了卫河公园。2025年4月 22日和爱人结伴,再次观光了这里。</p><p class="ql-block"> 卫河公园有着悠久的历史,1924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烈士暴质夫、张宗周 ,在卫河河畔修建了暴张花园,其中1935年修建的河溯图书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新乡市群艺馆。卫河公园几经更名,1982年定名为卫河公园。建国后曾几次修缮,2004开始整修扩建,2007年竣工。</p><p class="ql-block"> 蜿蜒流淌的月牙形河流把公园分成三个区域。</p><p class="ql-block"> 西区毗邻解放桥,幽静典雅,临河修建百米仿古长廊,廊内设坐凳,廊前为1500平方大型广场。在此修建六角亭《金波亭》一座,卫河在解放桥东面拐了个小湾形成一个小小的湖泊,艳阳高照,湖面金光闪耀。</p><p class="ql-block"> 中区的南部以河溯图书馆为中心,是历史文化观赏区,亭台、楼阁、桥栏、长廊、牌匾雕刻或记录着卫河公园重修的过程、卫河的历史、名人轶事、法治教育内容等。西南部的钓鱼台屹立着姜太公钓鱼的大型石雕,让我眼前浮现出牧野大战金戈铁马的恢宏场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着暴张亭里的暴张纪念碑,我为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所感动,感念今日的美好时光是千万个革命烈士的生命换来的!东侧修建的仿古重檐半廊别具一格,南墙为浮雕画面,真实记录了新乡5000年来重大历史事件和影响较大的著名历史人物,为人们展示了生动的历史画卷。北墙为书法雕刻精品 ,其作品多方位取法,采用传统工艺镶嵌在半廊之上,或雍容文静、端庄温柔,或笔力遒劲、宽博豪放。这里挑梁画栋的古建筑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和变化,南门口的古玩摊位拉近我触摸历史的印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区北部为动区,铺有太极图案的凹型回音广场是开展娱乐活动的最佳场所,经过改造后的假山为全园最高轴线,山体采用太行观景石精心雕琢,巧夺天工,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山水画卷宛如天成。池边建有水榭供人欣赏山水景观,重建的八角《卫源亭》,屹立山顶,亭内雕刻记录着卫河古今。登高远望,新乡美景尽收眼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东区是月季花门和各色园林植物绿化区。漫步在卫水河畔,我感受着卫河金波的荡漾,想象着昔日卫河航运的繁盛。</p><p class="ql-block"> 卫河公园不仅是休闲娱乐公园,园内绿化丰富多彩,亭台楼阁古朴雅致、曲径通幽。月牙河经过治理,碧波潋滟、睡莲娇美;卫河公园更是历史文化、法治教育主题公园,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卫河公园历经百年沧桑,如今以崭新的面貌展现给世人,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集历史文化熏陶、法治教育、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与一体的具有民族古建风格的园林公园。</p><p class="ql-block"> 2025 4 14</p> <p class="ql-block"> 卫河介绍</p><p class="ql-block"> 卫河,因春秋卫地而得名,是一条天然河流,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卫河发源于太行山南麓,流经河南省北部的新乡、卫辉、浚县、滑县、汤阴、内黄、清丰、南乐和山东(临清以下称南运河),河北两省到天津入海河,全长914公里,流域面积1.52万平方公里。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直是华北平原的重要内河航道。通常所称的卫河,指新乡县合河到山东临清之间的河段,长347公里。昔日卫河航道发达,水产丰富,风光旖旎。它促进了南北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与发展,兼有航运、灌溉、饮用水、排涝、美化环境五大功能,物阜民丰。卫河以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流域人民,是造福于人民的幸福河,也是新乡人民的母亲河。.</p><p class="ql-block"> 卫河历史沿革:卫河历史悠久,它是由古代清水、白沟、永济渠演变而来。今日的卫河春秋时代称作“泉源”。东汉年间上段称作“清水”,下段称作“白沟”。隋唐两代称为“永济渠”是隋唐大运河的一部分。宋代改永济渠为“御河”。金、元以来仍称作“御河”。屡经改道。明代改御河为“卫何”,迄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卫河源头—百泉简介</p><p class="ql-block"> 按照传统说法,卫河的源头是百泉水,发源于辉县市西北五华里苏门山南麓,向南流经新乡县合河村北入卫河。百泉是古今著名的风景区,景区内的卫源庙,位于百泉湖北岸,坐北朝南,其内祭祀卫河源神,始建于隋代,现为明代建筑。</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15年(1750年)9月乾隆皇帝从北京取水道南巡。到天津后,转北运河到临清州入卫河。逆流上溯,船停卫辉府后,拜谒比干庙陵。继而乘船今新乡北关到百泉游览。比干庙御碑、百泉苏门山御碑就是当时的见证。合河石桥是卫河上游第一座桥,历经四百多年而保存至今。</p> <p class="ql-block">卫国介绍</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的卫国疆域主要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以及山东省的部分地区。具体来说,卫国的疆域包括今河南东北部、山东西南部及河北南部等地区。其都城曾在朝歌(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滑县东南)、楚丘(今山东曹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和野王(今河南沁阳)等地。</p><p class="ql-block"> 卫国的地理位置对其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其疆域在春秋中期以后有所变化,依靠的大国也有所不同,从齐国到晋国,再到战国时期成为魏国的附庸。卫国继承了商王朝的京畿地域,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北的新乡、焦作、安阳、濮阳、鹤壁五市和河北的邯郸以南及山东的菏泽、聊城的部分地区。</p><p class="ql-block"> 此外,卫国在春秋时期是商业中心之一,其辖地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这也为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有哪些国家?</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是中国历史上诸侯国林立、争霸频繁的时代。根据权威史料记载,主要国家包括以下分类:</p><p class="ql-block">一、核心强国(春秋四强)</p><p class="ql-block">齐国:姜姓诸侯国,齐桓公时期通过管仲改革成为首个霸主,以“尊王攘夷”为口号。</p><p class="ql-block">晋国:姬姓大国,晋文公称霸后长期与楚国争雄,后分裂为韩、赵、魏三家。</p><p class="ql-block">楚国:芈姓国家,楚庄王问鼎中原,吞并江汉流域众多小国,是南方霸主。</p><p class="ql-block">秦国:嬴姓诸侯,虽偏居西陲,但通过兼并戎狄逐渐壮大,为战国七雄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二、次重要诸侯国</p><p class="ql-block">宋国:子姓商朝遗民之国,宋襄公曾试图争霸但失败,发起弭兵会盟缓和战争。</p><p class="ql-block">鲁国:姬姓礼仪之邦,孔子故里,但后期被三桓家族专权。</p><p class="ql-block">郑国:姬姓小霸,郑庄公时期短暂强盛,后因夹处晋楚之间而衰落。</p><p class="ql-block">卫国:姬姓国,多次迁都,孔子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吴国与越国:长江流域霸主,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先后称雄,最终越灭吴。</p><p class="ql-block">三、其他中小诸侯国</p><p class="ql-block">包括陈国、蔡国、曹国、燕国、莒国等,多被大国吞并或沦为附庸。据《春秋左氏传》记载,春秋时期共有诸侯国约128至170余个,但史料明确记载事迹的仅十数国。</p><p class="ql-block">注:各国存续时间差异较大,如齐国延续825年,而郑国仅431年即被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