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行之五:走近“开滦·1878”

少将卡卡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17168689</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始有路矿。华夏工业之灵气,尽在开滦凝聚。”作为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建园记略”的开篇语,简明扼要的道明了开滦路矿在我国近代工业史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矿山公园是在开滦煤矿旧址改建的。园区广场中央巍然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黑色花岗岩雕像,彰显了开滦矿工历经百年追求强国富民梦想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展览馆“开滦·1878”的字样,一下子将观展者的思绪拉回到147年前的历史记忆。展览馆红白相间的主体建筑,庄重典雅,简捷明快,以新古典主义风格烘托出近现代工业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主馆大厅中央一组煤矿工人奋勇向前的浮雕,拉开了展览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随着讲解员从第一单元“开平煤田的勘查及地质构造”讲起,自明代即有当地居民土法挖小窑开采煤炭;到清朝,民间小煤窑已是星罗棋布;19世纪70年代,开平矿务局筹办时期,才开始初步有了近代工业性的地质矿藏调查和勘探;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唐廷枢创办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次年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家机械化煤矿企业。</p> <p class="ql-block">  唐廷枢‌的创业团队包括我国著名买办、商人、民族实业家‌‌徐润,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吴炽昌,总工程师伯内特,采矿工程师莫尔斯沃思等。1881年以先进技术提升产能的唐山矿,迅速占领天津市场,取代了进口煤炭。</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中遗址寻,往昔情景展如今。”展品内容极为丰富,既有我国存世最早的开平矿务局的老股票,也有尘封百年的羊皮蒙面大账本;既有我国第一条唐胥铁路的开通和龙号机车,也有“开平矿权骗占案”跨国诉讼的《笔录》。展览不仅详细记述了开滦煤矿的历史往事,也反映了因煤而兴唐山城市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洋务运动中近代工业的兴起,带来我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一批因工而兴、因商而兴、因路而兴、因港而兴的城市由此诞生并发育。1878年在开平镇所属乔家屯开凿的唐山矿,为城市演化提供了基础,最终孕育和催生了因煤而兴的唐山、因煤建港的秦皇岛两座近代城市的兴起。</p> <p class="ql-block">  作为我国第一批产业工人,开滦煤矿的矿工不仅为矿山发展流血流汗,而且受尽了“三座大山”的凌辱和压榨。他们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最底层,劳动、生活条件尤为恶劣,始终在悲惨境况中挣扎生存。“矿工的生活尚不如骡马”是李大钊1919年3月9日发表在《每周语论》第十二号《唐山煤矿矿工生活》一文中的结论。</p> <p class="ql-block">  1922年,开滦煤矿工人发动震惊中外的“五矿同盟大罢工”,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的最高峰”。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对开滦工人阶级大无畏革命精神进行了深刻分析并给予充分肯定,称他们“特别能战斗”。开滦煤矿作为中国北方工人运动的基地,既有反抗日寇剥削的罢工反抗,也有抗击日军镇压的武装斗争。</p> <p class="ql-block">  令人意外和高兴的是,在讲解员队伍中来了一批小学生,每人解说一段。他们表情认真严肃,语气坚定且童声宏亮,尽管还有个别解说词不够熟练,但与人们交流的是自己的学习成果,表现的是老一辈矿工“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开滦煤矿经历列强侵吞与英商主导‌的历史: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开平矿务局,后被英国资本控制;1907年清政府创办滦州煤矿抗衡,1912年开平与滦州两矿被迫合并,合称为“开滦矿务总局”,英商主导。至20世纪40年代,开滦年产量达665万吨,成为东亚重要煤矿;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接管开滦;1945年日本战败,国民政府收回交还英商经营。</p> <p class="ql-block">  1949年新中国将开滦收归国有,修复旧矿并新建吕家坨、范各庄等矿。建国后,开滦煤矿有了长足发展,率先实现机械化、水力采煤等技术,并发展洗煤、焦化等配套产业,成为国内炼焦煤主要供应基地。</p> <p class="ql-block">  “煤田漫漫艰辛路,矿井幽幽奋进音。奉献精神传万代,拼搏风采誉千人。”随着综采设备的广泛应用,资源逐渐枯竭,开滦煤矿及时进行战略调整‌。为解决城市压煤问题,先后选择在内蒙古等地拓展千万吨级煤炭基地,通过技术输出托管国内外矿井,形成“生产服务业”新支柱。</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观展主要是从图片、实物、沙盘、模型中了解开滦矿山的发展历程;那么,通过地下通道到曾经的采煤现场,看到的则是原始、普通、高垛、高档、综合等采掘工作面逐渐进步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让游客感到新鲜和好奇的是乘坐当年矿工使用过的小火车,既有回顾充满艰辛与奋斗年代的认知,也有体验煤矿工作环境和条件改善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走近“开滦·1878”,让人们切身感受到了历史穿越,时代变迁。从开滦煤矿洋务运动的“中国煤炭工业源头”,到历经殖民掠夺的屈辱历史;从国有化煤炭工业的全面振兴,再到如今转型为兼顾资源开发与文化传承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壮大。“开滦·1878”,就是中国工业百年变革的历史缩影。“开滦业绩应铭记,砥砺前行再创新‌。”</p> <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9日晚上写于济南浆水泉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