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荷兰+德法瑞意14日欧洲游记(五-卢浮宫专辑)

慎独安祥

<p class="ql-block">从塞纳河游船返回,我们还是住在第一天住的那个酒店。</p><p class="ql-block"><b>2025.3.22上午欧洲时间九点。大巴车把</b>我们送到了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的卢浮宫。下车伊始,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不久就阳光明媚了。在等待导游取卢浮宫游览票的时间,我们先在卢浮宫前面的广场上的凯旋门拍照。</p> <p class="ql-block"><b>卢浮宫始建于 1190 年</b>,那时<b>中国还是南宋时期</b>。由腓力二世・奥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一座防御堡垒,东西长 72 米,南北长 78 米,有护城河环绕。14 世纪,法国国王查理五世下令将其改造成了一座华丽且守卫森严的王宫,住过50位国王和王后。16 世纪,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下令将卢浮宫城堡推倒重建成博物馆。大量收集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以及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藏品达到四十万件,因此它与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b>而卢浮宫稳居这四大博物馆之首。</b></p><p class="ql-block">1981 年,在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的支持下,由建筑师贝聿铭负责 “大卢浮宫计划” 的实施,该计划于 1989 年完工,正式把卢浮宫变成一座集古典宫殿与现代博物馆于一身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b>卢浮宫的凯旋门通常指的是卡鲁索凯旋门,它位于卢浮宫范围内的卡鲁索广场</b>,是为了庆祝拿破仑在 1805 年的一系列战争而建造,作为杜乐丽花园的入口,该建筑目前变成了卡鲁索广场的主要标志。</p><p class="ql-block"> 此门高 19 米,宽 23 米,厚 7 米。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装饰华丽。中央拱门高 6 米,两侧较小的拱门高 4 米,其外部有 8 根科林斯花岗岩圆柱,顶部是 8 位帝国士兵。中央拱门门顶部是一组颇具特色的雕塑。<b>四匹佩戴金色马具的战马拉着战车飞奔着,拿破仑头戴金冠手持金橄榄枝英姿勃勃地站在车上</b>,战马的两侧分别站立着和平女神和胜利女神。在其下方的八根立柱上,站立着八名威武雄壮的武士。建门之时,那四匹战马是拿破仑征战意大利,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掠来安装上去的,<b>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原件早已于 1815 年拿破仑兵败退位后归还给意大利了。</b></p><p class="ql-block"> 拱门上的玫瑰色大理石的浅浮雕表现了拿破仑的外交和军事胜利,描绘《普雷斯堡和约》、拿破仑进入慕尼黑、拿破仑进入维也纳、奥斯特利茨战役、提尔西特条约和乌尔姆投降等场景。</p> 卢浮宫不只因馆内藏有各个年代的绝世瑰宝而闻名。在其<b>主庭院拿破仑庭院</b>中更有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b>“卢浮宫金字塔”。</b>虽然在建造初期受到不少当地人的反对。但如今卢浮宫金字塔已经成为另一个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以及象征了。 <p class="ql-block"><b>卢浮宫估计是排得上的世界上最繁忙的博物馆之一(</b>卢浮宫最初是一座城堡,菲利普二世为防御塞纳河而建,始建于12世纪末(1190年);16世纪,弗朗索瓦一世将其改建为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并开始收藏艺术品;大革命以后,1793年卢浮宫正式作为公共博物馆开放; 拿破仑时期因战争掠夺扩充了大量藏品。整个建筑围绕大广场——拿破仑庭院——呈U字形展开。<b>)</b></p> <b>在卢浮宫拿破仑广场上看远处的凯旋门(图片左侧是排队进馆的人群)</b> <b>卢浮宫主庭院拿破仑庭院中的雕像</b>:著名的《马利骏马》 ,原本在马利城堡花园,现置于庭院内。雕像刻画了骏马,姿态矫健,肌肉线条生动,展现出蓬勃力量感与动感,是巴洛克艺术风格在雕塑领域的杰出体现 ,彰显着路易十四时期追求宏大、壮丽的艺术审美。<br><br> <b>雕像中的骑马人物是路易十四</b> ,他头戴华丽装饰,姿态威严,展现出王者的风范与统治力。路易十四是法国波旁王朝著名君主,在位期间将法国打造为欧洲强国,强化中央集权,推动文化艺术繁荣。<br>马匹造型生动,前蹄抬起,姿态矫健,与路易十四的威严姿态相呼应,彰显出力量感与动感 。 在卢浮宫拿破仑广场上的金字塔前留个影 在卢浮宫拿破仑广场上的金字塔前留个影 <b>在卢浮宫拿破仑广场上的金字塔前留个影</b>(金字塔就是卢浮宫的地面游览入口,乘电梯下去才能到宫内)<div><br></div> 在卢浮宫拿破仑广场上的金字塔前留个影(金字塔就是卢浮宫的地面游览入口,乘电梯下去才能到宫内) 金字塔就是卢浮宫的地面游览入口,<b>乘电梯下去才到能宫内。</b>在卢浮宫的主要庭院上方加建由巨大的玻璃和钢铁组合成的金字塔。沿着入口进入地下的宽敞大厅,便会见到多个电梯连接卢浮宫的三大展馆,这个设计既为处在下方位置(零米以下)的中庭空间提供充足的光照,又方便了游客分流,减少地面排队的拥挤。 选择从玻璃金字塔入口进来后,三个馆的入口以及接待、服务等功能区域都在这里,标识明显,进出还是很方便的<div>三大场馆中德农馆是人气最旺,游客最多的场馆,这里有镇馆三宝中的两宝《胜利女神》、《蒙娜丽莎》,叙利馆、黎塞留馆的个别楼层或者区域游客比较少,很适合一个人静静地在那里近距离地观摩欣赏一幅幅名画。<br></div> <p class="ql-block">卢浮宫是真的大,分为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刻馆和装饰艺术馆6个部分。我们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看这么多个馆,晕头转向的不知道该往何处走起,都说<b>到卢浮宫来最重要的是看三个女人</b>,雕像爱神无臂维纳斯、雕像无首无臂胜利女神,画像蒙娜丽莎,就按照导游说的“卢浮宫三宝”去看吧。</p> 从卢浮宫内看外面<div><b>第一展馆叫黎塞留馆。</b>以法国17世纪著名政治家、枢机主教,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命名。他是路易十三的首相,权倾朝野,对法国影响很大<br><b>主要展品</b>有:拿破仑三世套房(豪华宫廷装饰)、波斯与伊斯兰艺术(伊朗文物、细密画)、法国中世纪以及18-19世纪雕塑、欧洲装饰艺术(挂毯、钟表、家具)、北欧绘画(弗拉芒、荷兰画派)、法国装饰艺术(瓷器、珠宝)。<br> <div><br></div></div> 进入宫内,我们按照导游的安排,先找卢浮宫镇馆三宝:爱神维纳斯雕像<b>《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b>画。上面这幅是爱神维纳斯雕像《断臂维纳斯》。<div>如果从卢浮宫的金字塔主入口进入,<b>可先前往<u>叙利馆</u>参观维纳斯雕像,</b>接着从维纳斯雕像的面朝方向左侧长廊直走,登上台阶顶部即可见到胜利女神像。看完胜利女神像后,可从其所在台阶向右进入德农馆主展厅,欣赏意大利绘画等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蒙娜丽莎》。</div> <b>叙利馆参观维纳斯雕像的人同样也是拥挤不堪。</b><div><b>第三展馆是叙利馆:</b>以亨利四世时期的财政大臣<b>叙利公爵</b>命名, 他在亨利四世在位期间推动了卢浮宫从防御城堡向皇家宫殿的转型。</div><div><b>主要展品有</b>:<u>中世纪卢浮宫遗址(12世纪城堡地基)</u>、古埃及文物(早期王朝至托勒密时期) 、古埃及艺术(木乃伊、法老雕像)、古希腊陶器与青铜器、法国古典绘画(普桑、华托)、欧洲装饰艺术(文艺复兴至18世纪)。</div> 断臂之谜:关于维纳斯断臂的原因,<b>有两种说法</b>。<b>一种说法是</b>,维纳斯是希腊米洛农民伊奥尔科斯 1820 年春天刨地时掘获的。出土时维纳斯右臂下垂,手抚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当时法国驻米洛领事路易斯・布勒斯特得知此事后,赶往伊奥尔科斯住处,表示要以高价收买此塑像,并获得了伊奥尔科斯的应允。但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现金,只好派居维尔连夜赶往君士坦丁堡报告法国大使。大使听完汇报后,立即命令秘书带了一笔巨款随居维尔连夜前往米洛洽购女神像。谁知农民伊奥尔科斯此时已将神像卖给了一位希腊商人,而且已经装船外运。居维尔当即决定以武力截夺。英国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也派舰艇赶来争夺,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混战中雕塑的双臂不幸被砸断。从此,维纳斯就成了一位断臂女神。<b>另一种说法是</b>,维纳斯的雕像完成后,雕塑者请了许多名人加以评定。大家看后都说非常美,而最美的还是她的左臂。人们把所有的目光都关注在了雕像的左臂上,但作者当即敲断左臂。众人问为何,作者说不能因为局部的美,而破坏了整体美,如果那样,我宁愿它是残缺的美! <b>《断臂维纳斯》</b><br>基本信息:大理石雕,高 204 厘米。相传是古希腊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 150 年至前 50 年雕刻的。其雕像于 1820 年 2 月发现于爱琴海的希腊米洛斯岛一座古墓遗址旁,是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塑。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匀称,衣衫滑落至髋部,右臂残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显得端庄而妩媚。<br>艺术价值:《断臂维纳斯》已经是世界家喻户晓的青春美的女神雕像。法国重金收买后陈列在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以其绝世魅力震动了世界,从此,“断臂的维纳斯” 就著称于世,成为爱与美的象征。<br><br> <b>胜利女神像</b>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的德农馆(Denon Wing)1 楼 703 房间。该房间较为宽敞。德农馆是卢浮宫三大主要展馆之一,位于卢浮宫的东侧。胜利女神像所在的 703 房间,处于德农馆一层的一个重要位置。 <b>从不同方向看胜利女神像</b><div>(<b>第二展馆是德农馆</b>,以多米尼克·维旺·德农命名,<b>他是拿破仑时代的艺术顾问</b>、卢浮宫博物馆首任馆长,被称为“博物馆之父”。德农随拿破仑远征埃及和欧洲,大量掠夺艺术品扩充卢浮宫藏品。</div><div><b>展品包括:</b>古希腊罗马雕塑(如《萨莫色雷斯的<b>胜利女神</b>》、意大利文艺复兴雕塑(米开朗基罗作品) |意大利绘画(《<b>蒙娜丽莎</b>》《岩间圣母》、法国大型绘画(《自由引导人民》《加冕礼》、西班牙绘画(戈雅、委拉斯凯兹)、非洲、亚洲与大洋洲艺术、19世纪法国绘画)</div> <b>从正前方看胜利女神像,底座像不像一艘船?</b> <b>这就是《胜利女神像》。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b>。<div><b>这是希腊化时期留存下来的著名杰作的原作,被奉为稀世珍宝。作者已无从考证</b>。雕像原先是安放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的石崖上。传说是纪念公元前 306 年国王德米特里战胜埃及托勒密舰队而建立的;也有考证是公元前 2 世纪作品,是公元前 190 年罗得岛人民为战胜叙利亚的舰队而立的纪念碑。这尊雕像于 1863 年发现于爱琴海北部的萨莫色雷斯岛,又名为《萨莫色雷斯尼凯像》。<b>最早只是碎块,后经多年修复才得以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少臂 (1950 年仅有一只手臂被找到)。</b><br>艺术价值:这座雕像的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br>历史背景:虽然胜利女神是希腊雕塑中的常见题材,但这一尊却与众不同。雕像的构思十分新颖,<b>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b></div> <b>《胜利女神像》</b>的整个动势结构十分完美生动,雕刻技巧高超,雕像在形式上已转向世俗化、戏剧化和形象的人格化,并以传达人类心理和激情力量为其特征。雕像屹立海边山崖之巅,迎着海风,那前倾展翅欲飞之态,<b>被海风吹拂的衣裙贴着身体,可隐见女性人体的完美,</b>衣裙褶纹构成疏密有致生动流畅的运动感,呈现出生命的飞跃。希腊雕像充满着生命,即使残缺也是活物,人们在想像中弥补了残缺,获得了完满的审美享受。 虽然胜利女神是希腊雕塑中的常见题材,但这一尊却与众不同。雕像的构思十分新颖,<b>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犹如从天而降,在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冲向前方,既表现了海战的背景,又传达了胜利的主题。</b> <b>在《胜利女神像》前拍个照</b> <b>这就是卢浮宫三宝之一的《蒙娜丽莎》</b>。在展览这幅画的场馆人山人海!但实际上这幅画却是小的出乎意料!瞠目结舌!惊掉下巴! <b>大名鼎鼎的卢浮宫三宝之一的《蒙娜丽莎》,但实际上这幅画却是小的出乎意料!瞠目结舌!惊掉下巴!</b>(真迹挂在墙上用玻璃罩住) 大家争先恐后和名画合影 从层层人墙当中看蒙娜丽莎的微笑<b><u>(咱却是苦笑)</u></b> 蒙娜丽莎展厅里游客最多、工作人员最多,指示牌也最多,这里还有一幅著名的油画《<b>迦拿的婚礼》,它是卢浮宫中面积最大的画作之一,</b> 《迦拿的婚礼》、《蒙娜丽莎》一大一小、一动一静,两两相望,一幅为群像,一幅为肖像....... 名画《迦拿的婚礼》是保罗・委罗内塞创作于 1563 年,<b>是卢浮宫收藏最大的油画。</b>画作描绘了《圣经》中耶稣在迦拿的婚礼上将<b>水变成红酒</b>这一故事场景,画面人物众多、场面宏大,人物姿态各异,色彩丰富,展现出热闹欢乐的氛围。 在蒙娜丽莎展厅里拍的视频 在蒙娜丽莎展厅里拍的视频 在蒙娜丽莎展厅里拍的著名画作:《迦拿的婚礼》 在蒙娜丽莎展厅里拍的不知名的画作 <b>与《蒙娜丽莎》合个影</b> <p class="ql-block"><b>与蒙娜丽莎合个影(根本挤不过去拍照)</b></p> 既然不能和蒙娜丽莎合影,那就和蒙娜丽莎展厅里与不知名的名画合个影吧 卢浮宫这幅画是<b>《在以马忤斯的晚餐》</b> ,又称《以马忤斯的朝圣者》,由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保罗・委罗内塞(原名保罗・卡尔亚里 )创作于约 1559 年,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其故事源自《圣经》,描绘耶稣复活后在以马忤斯晚餐时将面包分给众人,从而被认出的场景。 这是卢浮宫的一幅宗教题材的雕刻圣像画 —— 十字架苦像 。具体名称不详。 卢浮宫收藏的<b>古罗马帝国开国皇帝 奥古斯都半身雕塑</b>,展现出帝王的庄严。江诗丹顿曾以这尊雕塑为灵感,用金雕工艺与微型马赛克工艺,将其生动呈现于<b>腕表盘面上</b> 。 这幅画是<b>《耶稣与圣母、圣约翰和圣维罗尼卡在十字架上》 </b>,作者是罗吉尔・范德韦登 。它是宗教题材画作,描绘了耶稣受难时的场景,卢浮宫作为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收藏了众多珍贵艺术作品,此画便是其中之一。 卢浮宫收藏的宗教名画<br> 这幅画是《受难像》 ,由贝诺佐・戈佐利创作。画作展现了基督教中耶稣受难的经典场景,画面中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是耶稣,左侧身着蓝袍的一般被认为是圣母玛利亚,右侧着红袍的可能是圣约翰 。 这幅画是<b>《背负十字架的基督》</b> ,是德国画家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创作的木板油画。画作描绘的是基督教中耶稣背负十字架走向受难地的场景,是宗教题材绘画中的经典主题。<br>画面中央的耶稣,头戴荆棘冠,身着红色长袍,背负巨大十字架,神情坚毅又带着痛苦,对应《圣经》中耶稣被钉十字架前,背负刑具艰难前行的情节。 <b>这幅画是《哀悼基督》</b> ,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雅各布・达・蓬托尔莫的作品。画作展现了基督教故事中,耶稣受难后,众人围绕在他身边哀悼的场景 。<div>画面中央人物,身体裸露,仅腰间有遮布,呈现出死亡后的姿态,身上的伤痕暗示了他受难的过程。这对应《圣经》中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从十字架上取下的情节。</div> <b>这幅画是《基督受难》</b>,是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贝诺佐・戈佐利的作品。画作描绘的是基督教中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的场景,是常见的宗教题材绘画。<div>画面中央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他头戴荆棘冠,身体裸露仅腰间有布遮体,神情痛苦。在耶稣左右两侧十字架上,通常被认为是与他同时受刑的两个强盗 ,此为《圣经》中耶稣被钉十字架时的经典情节。</div> 画中是一位姿态优雅的女性,头戴类似麦穗的冠冕,手持弯月形状物件和一束谷物,周围有飞鸟、走禽。这位手持谷物、头戴类似麦穗冠冕的女性可能是农业或丰收女神(如刻瑞斯 / 德墨忒尔 ) 长翅膀、持镰刀的老者,是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时间之神) 。镰刀是克洛诺斯的标志性武器,他曾用镰刀推翻父亲统治;翅膀代表其超越常人的神力,能在天空自由穿梭。他的姿态和动作,似乎在宣告时间的力量或对世间事物进行某种裁决。残破的雕塑和建筑遗迹,暗示着时间的侵蚀和历史的变迁,曾经辉煌的事物在时间长河中逐渐衰败,强化了时间之神掌控一切、改变一切的寓意。 这张图片展示的是卢浮宫某处(忘记了)一处装饰华丽的天花板局部。 画面中央坐着一位男子,身旁有带翅膀的天使正为他戴上桂冠,象征着荣耀与加冕 。男子的姿态沉稳,显示出一种权威感,可能代表着英雄、王者或神话中的神祇,接受神或命运的认可与褒奖 。场景发生在古希腊、古罗马神话 卢浮宫收藏的雕塑 从雕塑特征看,这更可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雕像。古希腊有诸多此类展现男性力量与美的雕塑,比如运动员在竞赛获胜后,会被塑造成雕像纪念,这类雕像常手持象征胜利的棕榈枝等物件。 卢浮宫收藏的这尊雕塑是<b>《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大战变形的河神阿刻罗俄斯》,</b>由法国雕塑家弗朗索瓦・约瑟夫・博西奥创作于 1824 年 ,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雕塑描绘了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与变形为巨蟒的河神阿刻罗俄斯战斗的场景。河神拥有变化之术,此前曾变形成公牛等与赫拉克勒斯争斗均落败,此次化作巨蟒仍被大力神制服。 卢浮宫收藏的雕塑 卢浮宫收藏的雕塑 卢浮宫收藏的这尊雕塑是<b>《施洗者圣约翰》 </b>,由雕塑家安托万 - 丹尼斯・肖代创作 。作品展现了圣约翰健壮的体魄,他身披长袍,姿态坚毅,传达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气质。 卢浮宫收藏的这尊雕塑是<b>《拿破仑一世皇帝像》</b> ,展现了拿破仑身着古罗马帝王服饰的形象,手持象征权力的权杖,头戴桂冠,彰显其帝王权威。 卢浮宫收藏的这尊雕塑是<b>《沉睡的海尔玛弗狄忒》</b> ,是古希腊雕塑(公元前 150 年)的古罗马复制品 。海尔玛弗狄忒具有雌雄同体特征,关于他有仙女萨拉玛西斯求爱遭拒后,祈求宙斯将二人永远结合,使其成为双性人的传说。雕塑的床垫由 21 岁的贝尼尼于 1619 年添加,二者完美结合。 卢浮宫收藏的这尊雕塑是<b>《萨莫色雷斯的尼奥贝》</b> 。它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描绘了尼奥贝在子女遭神惩罚后,抱着死去孩子悲痛欲绝的场景,展现了古希腊雕塑对人物情感与动态的精湛刻画。 卢浮宫收藏的雕塑 卢浮宫收藏的雕塑 卢浮宫收藏的这尊雕塑是<b>《半人马与小爱神爱罗斯》 </b>。半人马在古希腊神话中是一种半人半马的生物,小爱神爱罗斯即丘比特,代表着爱与欲望 。雕塑生动展现了两者互动场景,体现了古希腊神话元素与艺术创作的融合。 卢浮宫收藏的画作 卢浮宫收藏的这幅画是<b>《沉睡的吉普赛人》</b>,由亨利・卢梭创作 。画作呈现出奇幻氛围,裸身的女子姿态优雅地安睡,身旁小天使增添了梦幻感。亨利・卢梭以独特的 “稚拙派” 风格闻名,常以奇幻想象描绘场景,此画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 卢浮宫收藏 的这幅画作是<b>《圣德尼的殉道》</b>,作者是亨利・贝雷萧斯 。画作以宗教故事为题材,描绘了相关人物场景,具有浓厚的宗教艺术风格。 卢浮宫收藏服装 这件服饰以其华丽繁复的装饰为特点,布满精致镶嵌物,中间有人物形象图案。从风格看,可能是当代高级时装作品,受古代拜占庭风格等影响,借鉴了其奢华镶嵌工艺和宗教题材元素。 卢浮宫收藏的艺术品(古代的盾牌和护具)中间装饰华丽、有复杂图案和红色流苏的是盾牌,左侧是较为朴素的盾牌,右侧是头盔 。它们可能<b>属于中世纪或文艺复兴时期的盔甲兵器类藏品,</b>那时的盾牌、头盔常为贵族或骑士所用,兼具实用与装饰功能,会通过精美纹饰彰显身份地位, 卢浮宫收藏的艺术品 是宗教题材的祭坛画或圣物箱类藏品,中间怀抱孩童的形象很可能是圣母玛利亚与圣婴耶稣,周围门板上的画面可能描绘圣经故事或圣徒事迹。 卢浮宫收藏这幅卢浮宫画作是安 - 路易・吉罗代的《洪水》(Le Déluge ) ,现藏于卢浮宫德农馆一楼 702 展厅 。画作展现了洪水来临时一个家庭逃难的惊险场景,融合浪漫主义激情与新古典主义宏伟风格 。画面中一家之主背着父亲,试图拉上妻儿,却因腐朽树干弯折陷入绝境,背景电闪雷鸣渲染出紧张氛围,左下角洪水中的尸体预示着凄惨结局。 <b>不知不觉到了埃及馆</b>。这里展柜中陈列着各种金质首饰,包括项链、手镯、耳环等。都是埃及金字塔中出土文物。 埃及金字塔中出土文物。仅从图片难以确切知晓其名称。从造型看,它可能是表现孩童互动场景的雕塑作品。 埃及狮身人面像模型 埃及金字塔中出土文物中法老的棺材上盖。(黄金做的) 埃及金字塔中出土文物中法老的棺材下盖。 <b>卢浮宫希腊馆收藏的古希腊陶瓶,属于古希腊陶器的一种</b> 。古希腊陶瓶上的绘画装饰艺术别具一格,在古希腊时期主要以黑绘与红绘两种风格呈现。黑绘风格是在红色或黄褐色陶土底色上,用黑色描绘图案;红绘风格则相反,用黑色作背景,留出陶土原色表现图案。陶瓶上常描绘神话故事、日常生活场景等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研究古希腊文化、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卢浮宫希腊馆收藏的古希腊陶瓶,属于古希腊陶器的一种 <b>这是狮身人面像雕塑,是卢浮宫埃及馆藏品</b> 。狮身人面像在古埃及文化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常被视为守护神兽。它融合了狮子的身体与人类的面孔,狮子象征力量、王权与守护,人的面孔一般代表法老,体现法老兼具神性与王者权威,是古埃及宗教信仰与王权观念结合的体现。 这是狮身人面像雕塑,是卢浮宫埃及馆藏品 。 这是狮身人面像雕塑,是卢浮宫埃及馆藏品 。 卢浮宫埃及馆藏品:<b>古埃及的卧狮雕塑</b>。在古埃及文化里,狮子是力量与守护的象征,常被雕刻用于守护神庙、陵墓等重要场所 ,这类卧狮造型的石雕也可能放置在宫殿等区域彰显威严,起到辟邪和护卫的作用。 卢浮宫埃及馆藏品 左侧戴高帽持权杖的雕像可能是古埃及法老像,高帽可能是象征王权的白冠 ,代表上埃及地区的统治权。右侧仅存头部的雕像,因信息有限较难精准判断,可能是古埃及某位重要人物像,古埃及常为法老、贵族、神祇等制作雕像,用于纪念、供奉等用途。 卢浮宫埃及馆藏品 这些是塞赫麦特雕像。塞赫麦特是古埃及神话中太阳神的女儿,形象为母狮 ,是战神,也是法老的守护者。在古埃及宗教信仰里地位重要,能驱邪护佑。其雕像常以坐姿呈现,头戴象征太阳的圆盘,彰显神圣权威 。<br> 图中展示的卢浮宫埃及馆内的藏品。是古埃及风格的石雕文物 ,这类展品常见于博物馆的埃及馆。 这是一尊古埃及神祇雕像。它具有羊头人身的特征,代表的是阿蒙神(Amon ) 。 <b>这是木乃伊棺椁</b> 。古埃及只有法老和贵族有资格被制成木乃伊,木乃伊棺椁是存放木乃伊的重要器具。贵族棺椁、面具装饰奢华,其装饰绘画内容与神话传说、逝者生前生活相关,具有极高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古埃及文明的重要史料。 <b>这是古埃及石棺 ,一般用花岗岩等石材制成</b>。石棺表面雕刻着丰富的象形文字和神话人物图案,这些文字和图案具有宗教和纪念意义,往往记录着逝者的生平功绩、祈祷祝福,或是古埃及神话故事,寄托着古埃及人对来世的信仰与期盼 ,也是研究古埃及宗教、文化、艺术及丧葬习俗的重要实物资料。 <b>这是古埃及木乃伊棺椁 。古埃及人笃信来世,认为保存好尸体能让灵魂回归。</b>木乃伊棺椁用于存放木乃伊,此棺椁表面绘有丰富图案,包括神祇形象、护身符符号、宗教场景等,具有浓厚宗教象征意义,寄托着对逝者的祝福与庇佑期盼,同时也展现了古埃及精湛的绘画与工艺水平,是研究古埃及丧葬文化、宗教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 <b>这也是古埃及木乃伊棺椁 。</b>古埃及人因信奉来世,认为妥善保存尸体能让灵魂回归,从而衍生出木乃伊制作及棺椁使用传统。<br><b>但是此棺椁特殊,表面绘有丰富图案,如 “荷鲁斯之眼” </b>,象征保护、治愈与庇佑,能抵御邪恶;还有人物劳作等场景图案,兼具宗教寓意与记录生活功能 。其色彩与图案装饰,既体现古埃及宗教信仰、神话传说,也展示当时绘画、工艺水平,是研究古埃及丧葬文化、宗教观念和艺术风格的重要实物。 <b>这是古埃及石棺,通常由花岗岩等坚硬石材制成</b> 。石棺表面雕刻有丰富的象形文字和图案,这些<b>象形文字可能记录着死者的生平事迹、宗教咒语或对来世的祈愿</b>;图案多与古埃及神话、宗教仪式相关,比如神祇形象、神话场景等,具有浓厚的宗教象征意义,寄托着古埃及人对死者在来世得到庇佑的期望 。它不仅是古埃及丧葬文化的重要实物见证 ,也是研究古埃及宗教信仰、艺术风格和雕刻工艺的珍贵资料 。 <b>这是古埃及彩绘木棺 。</b>古埃及人重视来世,认为妥善保存尸体并提供合适棺椁,能助灵魂在来世安息。这类木棺通常以优质木材制作,表面用色彩和象形文字精心装饰 。图案有神祇形象(如荷鲁斯等)、保护符号(像 “荷鲁斯之眼” ),文字多为宗教咒语、死者生平事迹或对来世祝福等内容,承载着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生死观念,也体现当时高超的绘画与工艺水平,是研究古埃及丧葬文化、宗教信仰的关键实物资料 。 <b>这也是古埃及木乃伊棺椁 </b>。 <b>卢浮宫埃及馆中收藏的埃及木乃伊标本</b><div>一具木乃伊如真人大小,静静仰卧在展厅,头上用特殊材料包裹得严严实实,身体覆盖着古埃及围裙,围裙有绘画,画的是一个躺在床上的木乃伊。据说这是一位男性,生活在公元前 305-30 年。如果时间能够穿越,如果古人地下有知,他也许想不到,几千年后,他还能以这种“永生”的方式让后人瞻仰。<b><br></b></div> <b>卢浮宫埃及馆的出口处有很长一段</b>中世纪卢浮宫遗址。这是12世纪城堡地基。在卢浮宫的历史上,曾多次进行过扩建和改造工程。在这些工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中世纪卢浮宫遗址。这些遗址包括城墙、塔楼、宫殿建筑等,它们见证了卢浮宫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b>这可能是卢浮宫古埃及馆中世纪卢浮宫遗址的井。</b>叫“卢浮宫古井”,它位于卢浮宫的叙利馆(Sully Wing),是卢浮宫博物馆的一个独特景点。<br>这口井建造于 12 世纪末,<b>是卢浮宫最古老的遗迹之一。</b>它的井口为八角形,(豆包是这样介绍的)由石头砌成,井壁上有螺旋形的楼梯,直通井底。井的深度约为 20 米,直径约为 6 米。这口井在中世纪时期是卢浮宫的主要水源之一,为宫殿内的居民提供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此外,它还可能被用于消防、灌溉等用途。<br>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在卢浮宫久留。展馆中数不胜数精美的展品只能匆匆一瞥!虽然流连忘返,但总是要离开的,<b>在卢浮宫内的金字塔下留个影吧!</b> 在卢浮宫内的金字塔下留个影吧! 暂别卢浮宫内的金字塔 暂别卢浮宫 <b><font color="#ed2308">再见了,卢浮宫!再见了,巴黎!再见了,法国!</font></b>(图片背后的建筑物对面就是一个超市。里面的商品价格比较实惠。比巴黎老佛爷百货以及附近的药妆店的价格实惠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