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乳(续6)

大姐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  许玲玲在学习中牢记爸爸的教诲:求知要静下心来,细致的学、认真的学、深入的学,细微处见功力。掌握一门外语没什么了不起,它就是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一个交流工具。什么叫掌握?掌握也分等级层次。会普通对话叫基本掌握;会某一领域的专业术语,叫深入掌握;对任何人、任何领域都熟知到如母语程度(包括外交、专家、学者)叫全面掌握,叫高级翻译。这个领域的翘楚是赵元任,陈寅恪。赵元任会7国语言,30多种方言,1920年英国的罗素访问我国时,找遍当时清华的大咖,以至于全国范围寻找,除了他,没一个人能胜任的。罗素何许人也?那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罗素来我国访问给他当翻译,你得懂他说的话每一个专业术语,每句话的字面意思和字面意思后的深意,还要按国人能接受的语序,表达清楚人家的意思。赵元任陪了罗素很长时间,轻松愉快的完成了翻译任务。南京大学站,罗素演讲,赵元任是用南京话翻译的;在杭州他就用杭州话翻译;在长沙他就用湖南话翻译,他翻译得生动有趣亲切。佳话传送至今,让学子们眼馋仰慕,就连罗素也对他的语言天赋佩服之极。他33岁就成了当时的清华四大著名导师之一,是导师中最年轻的。(四大导师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p><p class="ql-block"> 陈寅恪,早年留学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先后在柏林大学、苏黎世、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哈佛学习语言文学,通晓梵文、突厥文、满文…积累了夸文化的学术视野,研究领域广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就是他提出来的。许玲玲一家人非常崇拜这两位有真才实学的前辈。</p><p class="ql-block"> 许玲玲来意大利学习语言,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也是有样学样,认真仔细的。</p><p class="ql-block"> 有几天许玲玲没出门,就在家跟两位佣人,打扫卫生,学做意大利面条。许玲玲自豪的介绍中国的面条品种、各个地方的吃法,连说带比划,还画出面条的宽窄、粗细形状,比如武汉热干面吃的是糯,兰州拉面要汤清、菜绿、萝卜白、辣椒红,面要劲道。两个佣人听得云里雾里。抱歉,表情不是惊讶,而是绝对不相信!她们不相信在万里之外,还有个国度这么会吃面条。许玲玲“白活”完,她俩就迫不及待的向许玲玲介绍意大利面条了…</p><p class="ql-block"> 意大利面的名字有:缎带面、顶针面、手帕面、螺旋面、笔管面、拐子面、草苗面、特宽面、水管面…</p><p class="ql-block"> “天使发丝”,其实就是意大利面版的毛细,意为极细。像中国山东的女人坐月子吃的极细挂面,开水一冲就能吃了。</p><p class="ql-block"> “噎死神父”则是一种毛巾扭绞状的短面,据说因为实在太好吃,以至有位神父吃到差点被噎死,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小肥牛”的形状跟牛没关系,是一种用柳条篮子压出纹路的撒丁岛面,据说每个撒丁岛女孩儿,都必须做得一手“小肥牛”才能顺利出嫁。</p><p class="ql-block"> “袖管面”顾名思意,是如袖管一般的空心面,大多数时候是用来填馅儿的。</p><p class="ql-block"> 两佣人眉飞色舞的说完,还带许玲玲去超市,把各种面指给她看。许玲玲越发觉得学无止境,越发认真学习了…她还向两位佣人学习一些方言俚语。</p><p class="ql-block"> 35天的语言学习,让她的会话能力,表述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再回校园已经甩同班同学两条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4月14日下午2:37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