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播州土司城

宁静致远wx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播州海龙屯新王宫遗址位于贵州遵义老城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湘江上游,是研究土司制度的完整遗址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始建于南宋宝祐五年(1257年)的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城。由南宋朝廷与播州的土司杨氏共同营建,后来毁于1600年对抗明朝廷的战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宋嘉熙年间置播州安抚司,治今遵义市。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为宣抚司,明洪武六年(1373年)升为宣慰司。土司杨氏世有其地,本为唐朝南平夷杨端所据,后杨延郎(杨六郎)之孙杨充广之子杨贵迁过继给播州,由此守播境者皆杨家将后裔也。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杨应龙,次年改置遵义府。</span></p> <p class="ql-block">海龙屯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是播州宣慰司杨氏土司专用的山地防御城堡的遗址,是战争时期播州土司的行政中心,其属民以仡佬族、苗族为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此次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湖南、贵州两省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也使生活在我国西南山区的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管理制度。早在秦汉时期,对边疆民族地区就有一些类似羁縻的管理方式,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土司制度。唐宋时期,羁縻制度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土司职官体系,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官员来管理本民族事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元代时,土司制度正式确立,设立了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各种土司机构,土司的权力和职责更加明确。 明代,土司制度达到鼎盛,土司的任命、承袭等有了更严格的规定,同时在一些地区土司势力不断壮大。明清时期开始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削弱土司权力,将其纳入中央直接管理,土司制度逐渐走向衰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土司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数百年,在边疆治理、民族融合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他们在各自领地内拥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在维护地方稳定、传承本民族文化等方面有一定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土司利用权力为非作歹、阻碍社会发展的情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播州土司在当地拥有较高的权力和地位,他们统治着大片的土地和人口。在政治上,土司拥有相对独立的管辖权,自行处理领地内的事务。在经济上,他们控制着当地的土地和资源,对百姓进行剥削和统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遵义地区有着深厚的土司历史文化底蕴。海龙屯等土司遗址见证了当年的辉煌,这些遗址对于研究土司的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在文化传承方面,一些传统技艺、民间故事等也在当地流传,成为了遵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土司时期的一些文化传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龙屯曾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遵义古称)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辖区内以仡佬族、苗族群众为主。1600年,播州第29代世袭土司杨应龙反叛朝廷,在24万明军100多天的围攻下,海龙屯城堡最终湮灭在战火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龙囤遗址是贵州境内仅见的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也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海龙囤居群山之巅,山顶上建阁楼、兵营、仓库、水牢、绣花楼;囤前设铜柱、铁柱、飞龙、飞凤、朝天、万安等九关,各关之间有护墙相连,凭险设关,关关相联,以石块垒砌的高大城墙关隘,形成三层防御体系,令整个城堡十分坚固。随山势绵延十余里,别有一番气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龙屯:沉睡700余年的军事城堡,播州海龙屯新王宫遗址位于贵州遵义老城北约30里的龙岩山东麓、湘江上游,是研究土司制度的完整遗址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城堡始建于南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海龙屯的关隘、台基、屯道,这些石砌的雄关、古墙、栈道在崇山峻岭间,屹立数百年不倒,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观赏性和历史考证性,凝聚着古人的军事智慧和建筑艺术结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