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再婚的基础和实质

欧阳

<p class="ql-block">  此文是基于对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中主人公一一沈卓然的四次相亲经历分析的。这几天在央视八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我的后半生》,是根据《奇葩奇葩处处哀》小说改编的。</p> <p class="ql-block">  在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中,沈卓然的四次相亲经历(电视剧有五次),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今中老年二婚市场的斑斓图景与深层逻辑。透过这些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我们不仅能窥见中老年人群在追求幸福路上的坎坷与坚持,更能深入剖析他们二婚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社会、心理及情感基础与实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沈卓然是一位退休的司局级干部、知识分子(电视剧改编为教授),有一定名气、有修养、有学区大房、有相当数额的存款和每月八千多元的退休金。可以看出沈卓然是个典型的钻石老男。虽七十多岁了,但他的各方面条件仍是金光闪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沈卓然老婆去世后的第一次试婚,是一位他在住医院期间认识的比他小二十岁的护士长。这次试婚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碰撞。对方看重的是他的经济条件与稳定的社会地位,这反映出中老年二婚市场中,物质基础与安全感的重要性。经过岁月的洗礼,这一群体往往更加务实,将经济状况视为婚姻稳定的重要保障。他们深知,生活不仅仅是风花雪月和花前月下,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琐碎与现实压力的考验。因此,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便成了他们重新选择伴侣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最终因为对方图他的房子和钱财的目的暴露,沈卓然与其分手。现实生活中,中老年二婚因情结缘、因钱而散的现象层出不穷。</p> <p class="ql-block">  而第二次相亲,则凸显了情感需求的复杂性。沈卓然与聂老师通过电话、信件进行恋爱,中间虽有两次见面也对对方了解甚少。后来沈卓然感觉,聂老师给他描述的她的生活状况好像是虚构的多,真实的少。俩人虽然有一定的共同话题,但人不能生活在真空里,正如鲁迅先生在《伤逝》中所说: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聂老师是个虚荣心极强的人,用柏拉图式的爱情慰藉她寂寞孤独的人生。在中老年二婚市场,情感共鸣与精神层面的契合不可或缺,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人间烟火也必不可少。中年人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他们更加渴望找到一个能够理解自己、与自己产生心灵共鸣的伴侣。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价值观,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实则构成了婚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三观"不同,婚姻不会幸福。</p> <h3>     第三次相亲,沈卓然遇到了一个性格强势、控制欲极强的对象一一机关退休干部吕媛(电视剧改为钢厂工会干部吕原)。这次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在中老年二婚中,彼此的尊重与理解是维系关系的核心。双方都需要学会放下过去的成见与偏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新的伴侣与新的生活。尊重对方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情感需求,才能建立起健康、平等、和谐的婚姻关系。</h3></br><h3>        第四次相亲,虽然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但沈卓然从中获得了宝贵的反思机会。他开始思考,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中老年二婚的实质究竟是什么?答案或许因人而异,但归根结底,它是对幸福生活的再次追求与探索。无论是寻求陪伴,还是渴望重新找到爱情的火花,中老年二婚的实质都离不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h3></br> <h3>      综上所述,中老年二婚的基础与实质是一个多维度、复杂交织的议题。它既包含了物质基础的考量,又涉及情感需求、精神契合的追求;既需要彼此的尊重与理解作为支撑,又离不开对幸福生活的共同向往。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寻找那个能够与自己携手共度余生的伴侣,共同书写一段新的、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而沈卓然的四次相亲经历,正是这一过程中充满艰辛与希望的生动写照。</h3></br><h3>                                   2025.4.14</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Hs59R6F-J7c2Fhhe8u8U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