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浙东唐诗之路·之芹塘古村

水寒山

<p class="ql-block">  “绍兴之巅” 新昌菩提峰,海拔996.8米,因三石如菩提而得名,地处新昌、宁海、天台交界,彼临天台山主峰,引据《天台山方外志》首卷,系天台山脉诸峰之一,登菩提峰是如今户外登山运动的热门地,起步地在南洲或是芹塘,芹塘之地,菩提峰人家。</p> <p class="ql-block">  白居易在《沃洲山禅院记》中写道:“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沃洲山东南有溪,出天台山石梁。古人或翻山或行船,旱路过菩提峰下的芹塘山谷,芹塘与天台山石梁界,已是新昌的最后村庄,由此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节点,晚唐著名诗人罗隐过菩提峰,曾夜宿芹塘,留下了“罗隐芹塘宿,蚊子去叮竹”的典故,芹塘是个无蚊村。 </p> <p class="ql-block">  芹塘古村,始建于北宋初年,位于菩提峰两大水系的交汇处,古时称芹谷,多沼泽潮湿,水芹菜繁盛。此地风景竹海古韵,旧有芹塘“八景”之说。芹塘八景为菩提峰、枪旗岭、五松陇、双峰亭、龙佑山、水口印、灵芝殿、追远祠。</p> <p class="ql-block">  芹塘现存古建筑仍以明清时期的山地民居为主,檐口高过檐口,层层叠叠,蔚为壮观。芹塘一片繁荣的景象,在大山之中,确实难得,估计是附近最大的人口聚集地,且多长寿。曲径窄巷,纵横交错,出入石道,入则登阶,出则下坡,名副其实的“布达拉宫”版本,村口和风亭是最佳观赏处。</p> <p class="ql-block">  因为水的原因,芹塘多桥,是绍兴地区古桥最多的村庄,芹塘是沃洲湖的源头,十步架桥,过溪,然后再过溪,如此往复,奔谷口而去,经天台石梁泄上,最终到达慈圣大坑。桥,成就芹塘一道独特的风景,古桥有永兴桥、祠前桥、董家桥、外湾桥、新岙桥、老岙桥等,好多已成为当地的文物,古桥均为石拱桥,由青釉石堆砌而成,拱形,有岁月的古老痕迹,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  芹塘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是建于明代的董氏祠堂,也叫追远堂,已是文保单位,一村多宗祠,是附近罕见的,虽没走遍每条村巷,但笔者已见到了多个宗祠,董氏、张氏、俞氏……芹塘十姓,估计大多有自己追思祖先的场所。除桥之外,被列为文物的还有台门、祠堂、宋井和古墓。</p> <p class="ql-block">  水口印便是芹塘村口,两边悬崖,相距不过20米,古代立村都有建水口庙的习惯,庙门前的枫香已然上了年岁。访仙问道,或许是去天台山必经之路的缘故,亦或许芹塘本身就是天台山脉的组成,上古就是非常人的隐居地,所以留下了许多神话与人文传说,这些神话与传说,均与天台山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地址:浙江新昌小将镇芹塘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