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山公园

辛莘

<p class="ql-block">隆山公园,位于瑞安市区东南角,飞云江大桥的北部,东南面与烟墩山相接,总面积20.3公顷。园内隆山塔始建于宋,重建于明,具600多年历史,是瑞安城的标志。隆山与烟墩山自古以来就是驻兵、设烟墩报警的海防重地。隆山中间隆起两座山峰,呈驼峰型,相传晋代时有白鹿衔花止于岩前。宋代以来有宋之才、钱惟善、李永龄、龚车德、孙希旦、李思钧等文人名士咏隆山诗文数十首传世,赞其:“隆山常羡如图画,樵歌牧唱乐无穷”。</p> <p class="ql-block">导游图</p> <p class="ql-block">儿童乐园</p> <p class="ql-block">一泓亭</p> <p class="ql-block">五九亭建于1993年,是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1963年5月9日对《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作出的重要批示,其中一份材料来自瑞安隆山公社。这一批示强调 “干部和群众一道参加生产劳动和科学试验,使我们的党进一步成为更加光荣、更加伟大、更加正确的党,使我们的干部成为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不是浮在上面、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而是同群众打成一片、受群众拥护的真正的好干部。” 因此该亭具有特殊的历史和政治意义。</p> <p class="ql-block">白鹤亭</p> <p class="ql-block">隆山塔,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后毁,明洪武十二年(1379)重建。塔原为砖木结构,楼阁式,由外壁、回廊和塔心组成。塔身砌造在须弥座式台基上,六面七层,底层有副阶。每层绕有木构腰檐、平座,每面隐出槏柱和倚柱,分成三间,每层明间辟为壶门或佛龛。佛龛内设石雕或泥塑佛像。各层高度依次递减,各层平面直径相应依次收敛,外观壮丽。底层西面辟门,内置木梯可拾级登临上层远眺。近顶正中竖刹木 以承层架和塔顶的刹轮。外施回栏,木构腰檐,翼角飞翘,风铎叮咚。抗战期间,塔刹,腰檐、副阶全部坍毁,塔身残存五层。底层青砖风化严重。1988年瑞安市政府拨款全面大修,拓建台基,新砌石雕扶栏,按原貌复原。复原后塔高38.5米,与飞云江大桥,交相辉映,已成为瑞安一处秀丽的景观。现为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茶楼</p> <p class="ql-block">观海亭</p> <p class="ql-block">书香亭</p> <p class="ql-block">倚碧亭</p> <p class="ql-block">杨府庙</p> <p class="ql-block">龙山书院</p> <p class="ql-block">望塔亭</p> <p class="ql-block">广化院</p> <p class="ql-block">知青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温古亭</p> <p class="ql-block">隆山寺始建于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后于明嘉靖戊午年(1558年)遭毁,清乾隆三年(1738年)重建。1994年,隆山禅寺在释了证法师的主持下开始大规模重建,历经十年完成。寺院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与隆山塔、飞云江相映成趣,形成庄严的佛教建筑群。主体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等,均采用仿古建筑风格,金碧辉煌。寺院还建有钟鼓楼、地藏殿、伽蓝殿、僧寮、斋堂、客堂、方丈楼等,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寺前有九龙石碑,寺后建有藏经阁,整体布局严谨,与自然山水和谐相融。清末名僧晓柔上人曾驻锡于此,民国时期天台宗高僧静修法师也曾在此修学。隆山寺是瑞安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在浙南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