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整70岁的大哥,终于在武汉买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一刻,我看到他心中的兴奋和激动,全都从眼中的光芒中闪烁出来,我们兄弟姐妹也都为他高兴。昨天,大家约着一起去给父母扫墓,特意将这一喜讯告慰九泉之下的父母。想着父亲临终前流着泪对我说,将大哥一个人留在了外地,愧对大哥的那些话语,我不禁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 对于大哥,这不仅仅是一套房子,而是能放下那抹思乡之愁的地方,是后半生的归所,是叶落归根。</p><p class="ql-block"> 大哥大我10岁,是我们五姊妹中最聪明的一个。不管是口琴、笛子,还是国画、油画,他都会,而且是无师自通,一手字也写得很漂亮。当年我家住合作路,大哥的学校在六合路,离家远,妈妈每月会给点钱他买公汽学生月票。就这可怜的一点钱,大哥舍不得用,来回跑步上学,把钱全都积攒下来买了颜料。记得我五、六岁时,大哥给家里摆弄了一付半导体耳机,竟能收听到中央广播电台的少儿节目,唉呀,别提让我多开心。</p><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时,18岁的大哥离开了武汉,到钟祥农村当了一名下乡知青。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大哥很想家,唯有琴声和画画能慰籍大哥的思家之情。偶然一次,大哥画的一副国画“骏马”,被“军代表”看到,很欣赏他的才华,开始让大哥负责搞宣传工作。体力活算是减轻了,但大哥的思家之情一点没减少。</p><p class="ql-block"> 因了大哥的才华和表现,后来“军代表”和乡大队推荐他上大学。由于当时的政策是“社来社去”(由哪里来,毕业后回哪里去),大哥害怕永远留在当地,婉拒了领导的好意,把名额让给了他人。大哥心里坚持一个念头,要回武汉、要回家!</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的机会又来了,当阳有个军工单位来招工。领导将名额第一个给了大哥,这次大哥没理由也不好意思再拒绝,犹豫再三接受了。到当阳后,大哥的心还是稳定不下来,虽说离开了农村,但毕竟没有回到武汉,那抹思乡之情终是抹不去。特别是得知他们那批下放知青,不管表现好坏,全部按政策回到了武汉,又将大哥思念武汉,思念父母亲人的乡愁挑拨强烈。</p><p class="ql-block"> 如此造化弄人,大哥心有不甘。到了恋爱结婚的年纪,不恋爱不结婚。厂领导将他调到工会搞宣传,可大哥一边上班,一边跑调动,一心想回武汉。经常当阳、武汉两边跑,肯定影响工作,领导开始不高兴了。在父母和大哥的努力奔波下,好不容易武汉这边有一家文化单位愿意接收大哥,但厂领导不管怎样就是坚决不放人。无奈,说话不会拐弯,甚至有点木纳的大哥,得罪了领导,最终还是不肯低头的放弃了机会。</p><p class="ql-block"> 大哥开始谈恋爱了,在厂里找到了出身书香门第,贤惠明理的大嫂,他在那里结婚生子,开启了新的人生篇章。可武汉,始终是大哥心底无法割舍的牵挂。每年,只要是过年,大哥都会带着大嫂和侄儿回武汉探亲。回家后,大哥话也多了,腿也勤了,不是同学聚会,就是大街小巷到处串,还时不时的对我说:今天的热干面真好吃,吃了两碗。可惜臭干子卖完了,明天我准备带你大嫂去小桃园喝鸡汤。可我知道,大哥吃下的岂止是一碗热干面呀?那吃的分明是乡愁,是儿时的美好回忆啊!</p><p class="ql-block"> 随着年龄增长,侄儿考上大学,在武汉工作、买房、结婚生子,安居武汉,给大哥心里莫大安慰。退休后,大哥大嫂先后送走了岳父岳母,当阳再没有他放不下的人了,对武汉的思念也愈发浓烈,回武汉,成为大哥最大的心愿。为了这个梦想,他省吃俭用,辛苦攒钱,要在武汉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属于自己的家,叶落要归根!</p><p class="ql-block"> 现在,大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70岁的他带着岁月的沧桑与对家的眷念,回到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虽然这座城市变化很大,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可又似乎没变,那些藏在小巷子里的烟火气,依旧是大哥记忆中的模样。虽然这条回家的路太长太长,整整走了50多年,但终究还是回来了。这是大哥的叶落归根,也是他人生最温暖的归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