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七小孔出来,坐了几个钟头的车,终于到了下一个目的地—贵州西江千户苗寨,16日晚上我们就在那游玩,并住宿在里面。</p><p class="ql-block">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境内,雷公山脚下,距州府凯里37公里,距贵阳180公里。全寨共有1468户,共6000多人,其中99.5%都是苗族,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p><p class="ql-block">整个村寨建在一条峡谷里,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寨内吊脚楼层层叠叠,依山而建,又连绵成片,气势恢宏。其吊脚楼的建造技术,远承7000年前河娒渡文化中“南人巢居”的干栏式建筑风格,素有“苗都”之称,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晚上到的,在门口仰望,山顶上一顶硕大的银制头盔,在夕阳下熠熠生辉,眼前是一个写着苗寨名称的牌楼,前面是象我们一样挤拥着等着安检进入寨子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坐寨内的交通车进入苗寨,放下行李后,我们就随着导游去吃晚餐。</p><p class="ql-block">晚餐吃的是苗族著名的长桌宴,几十个人围在一张长长的桌子两旁共进晚餐,餐桌上摆着打边炉用的汽锅,两边的人共用。锅的旁边摆着少量的疏菜,腊肉,粉条等。一锅米饭,每人一个红鸡蛋,菜品简单。</p> <p class="ql-block">象这样的宴会,是不是有点象以前的大锅饭?</p> <p class="ql-block">席间,四个穿着苗族服装的姑娘,轮流给各位客人敬酒。</p> <p class="ql-block">苗族姑娘敬酒的礼节,较特别。敬酒时唱着祝酒歌,四个盛装的苗族姑娘每人拿着一个酒壶。四个壶呈梯形状,酒从最顶上的酒壶倾泻到下一个壶,然后依次向下流,流经3个壶后,最后流到碗里,第四个姑娘手持酒碗,将酒直接送到客人的嘴里,剩下的留给客人每人一小碗,自已喝。</p> <p class="ql-block">酒,是一种甜的糯米酒,口感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象这样喝酒,不管好不好喝,我相信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品敬酒文化,真是别具一格。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不知男同志喝完以后,晚上会不会发个粉红色的鸳鸯梦。</p> <p class="ql-block">夜幕下的西江苗寨,灯光璀燦,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我们沿着白水河岸,一边欣赏夜景,一边散步回旅馆。</p><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地方在西门的附近,从北门到西门,共经过7座风雨桥。这些桥是用木料构建的,由桥,塔,亭三部分构成,桥上有亭,亭上有塔,飞檐重壁,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从北门到西门,有七座风雨桥,每座风雨桥都写着苗文。其中一一号风雨桥叫龙潭桥,苗语叫“哿嗡僦”,二号桥叫螃蟹桥,苗语叫“嘎錶僦”,三号桥叫游方桥,苗语“僦哟妃”,据说是世苗族青年对歌,求偶用的,四号桥叫学孑桥,苗语“僦岽乧”,是供学生上学用的,五号桥,未命名,六号桥叫回龙桥,苗语“僦餸嗡”,七号桥叫锁龙桥。</p> <p class="ql-block">桥的两岸,苗族服饰,饮食,音乐歌厅等店铺林立,轻歌漫舞,非常热闹。</p> <p class="ql-block">这些风雨桥,在灯光的映衬下,金碧辉煌,美伦美焕,不仅为出行的人提供方便,更是休憩,散步,谈情说爱等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这些风雨桥的建立,跟古老的风水学有关,他们相信这条河就象是一条卧龙,所以要想办法锁住它,不让它飞走了。</p> <p class="ql-block">晚上倘佯其中,如临仙境。</p> <p class="ql-block">苗族姑娘的服饰,在古寨的商店里,比比皆是,有兴趣的游客可租或售来照相。</p> <p class="ql-block">白天的风雨桥,横卧于碧绿的白水河之上,虽无夜晚灯光下的辉煌和闪耀,但桥亭巍峨,古朴厚重,也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江千户苗寨,就象是嵌在群山里的一块瑰宝,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这里也不失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p><p class="ql-block">很值得一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