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梯田,大山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图文/曦明</p><p class="ql-block"> 不同的季节,元阳梯田呈现出不同的景色。三月份是最好看的时候,灌满水的梯田随着光线变换色彩,美不胜收。我们是二月下旬去的,同样也收获了美景,还有美好的心情。</p><p class="ql-block">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红河州元阳县,在哀牢山南部海拔1900多米的高山上。驾车上山,一路森林茂密,山色葱茏,也不知爬了多高,进入元阳景区大门才豁然开朗。我把车子开上一个路边平台,下车观景。放眼望去山坡不再郁郁葱葱,梯田像台阶一样向山谷底部延伸。有的狭长弯曲、水平如镜,也有的小如方寸、泥土裸露。几缕青烟从田野中升起,像云雾一样飘散,那是在烧荒备耕。</p><p class="ql-block"> 荒草燃烧的烟雾裹挟着薄薄的香味,让我想起饭点已过。公路右边的山坡上有几户哈尼人家,也有餐馆。保安员指引我们来到一家特色餐厅,它在一家酒店的顶层,服务员端来木炭和烤豆腐等当地特色食材,让我们围着土台子烧烤。落地窗直面大山谷,楼顶天台更有无敌景观。我们吃着烧烤看风景,和服务生聊起天来。服务生是个彝族小伙子,他说他的村子不在景区,没有这里好。他以前在广东打工,现在回来也能找到工作。</p><p class="ql-block"> 按民宿老板的指引,我们来到多依树景区黄草岭村的一个小停车场。两位哈尼族妇女把四个行李箱装进她们的两个背篓,领着我们走上石板小路。小路通到一栋三层楼房,只见它屹立在陡峭的山崖边沿,这就是我们预订的民宿。崖底是一丘一丘的梯田,墙根的栈道绕过楼房通向村子里面,也可以下到梯田边上。</p><p class="ql-block"> 这家民宿的位置和设施都很不错。透过房间的落地大窗俯瞰过去,一幅熟悉的图景映入我的眼帘,它正是元阳梯田宣传画面的图景,只是没有电视上那么好看。土地尚在休养,阳光被后山遮挡,田野空旷而阴郁,燃烧的草堆飘起一股袅袅青烟,还没升上来就消散殆尽,算是寂寥中的一缕生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红河元阳梯田</p> <p class="ql-block">多依树景区</p> <p class="ql-block"> 民宿楼顶的天台是看日出的好位置。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被闹钟叫醒,便裹上棉袄冲上天台。向东方望去,只见山峰黑压压的被云层覆盖,眼下是白茫茫的浩瀚云海,梯田和山谷已不见踪影。西面山坡上的村庄在晨曦中逐渐清晰起来,犹如一座海滨城市。邻家天台上站着不少游客,远处的多依树观景台上也有很多人。大家在期待着一个好天气,一个云开日出的壮丽景色。</p><p class="ql-block"> 一会儿,东方天空开始发白,乌云裂成几块。太阳从山峰后面徐徐升起,残云薄雾把太阳映得鲜红,又把光芒折射出来,形成万道霞光。阳光推动云海,一会儿汹涌上来淹没村庄,一会儿消退下去露出田地。我举着手机不停地拍摄,试图抓住云和山碰撞出来的奇妙构图,生怕这美景稍纵即逝。</p><p class="ql-block"> 拍照是光和影的艺术享受,赏景也是。好光景需要好天气,好天气需要好运气。高山上经常云雾弥漫,接下来的两个早晨,日出的景色就没那么好看。日落也是梯田多姿多彩的时候,连续两个下午我们去到山后的坝达和老虎嘴看日落,都因为天气不好无功而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多依树日出</p> <p class="ql-block">多依树云海</p> <p class="ql-block">多依树梯田</p> <p class="ql-block"> 阿者科是元阳梯田的一个哈尼族村寨,一面树林三面梯田。我们在村子后面停好车,踩着大块的鹅卵石路面,高一脚低一脚地向村里走去。村口林荫道旁站着两列着装不同的妇女,似乎在欢迎我们。走近了一问才知道,人家一会儿要练习对歌,左边的是哈尼族,右边的是彝族。在我们的要求下,她们很爽快地边唱边跳起来,引得游客纷纷参与,拍照留念。</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直接进村,而是走向右边的田野。在田埂上我走走停停,不时地向村子望去,寻找最佳摄影角度——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村子。黄土墙茅草顶的哈尼民宅,绿影婆娑,梯田环绕,依山坡错落有致。云雾从山谷里涌上来,又从山坡上退下去,炊烟和白云分分合合,村子和房舍半隐半现,这样的哈尼族村寨,真是天上人间。</p><p class="ql-block"> 只看见很少的几个人在田间劳作,也许是天气还冷,没到农忙的时节吧。村子里干净整洁,小广场和村委会挨着,石板路的巷子里没有店铺,只有几家小餐馆。村民们三五成群的,好像要搞什么活动。我们在村子里东看看西瞧瞧,它那些表面像土坯的房屋,里面竟然是框架结构,十分牢固。</p><p class="ql-block"> 两个穿黑夹克的男子也在村里游走,与我们多次相遇,我凑上去问他们是不是本地干部,领头的那个说他们是县里派来检查消防安全的,这个村的特色是蘑菇形茅草屋顶,好看,但茅草每六年必须翻新一次。攀谈起来,我说梯田主要靠人力耕作,成本高产量低,恐怕难以支撑这个村子的生活水平。他笑着和我仔细算账,证明农业收入还是可以的。最后说,还有你们带来的收入啊。</p><p class="ql-block"> 是啊,阿者科村有旅游收入,景区里的都有,那景区外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云海</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村口</p> <p class="ql-block">阿者科村</p> <p class="ql-block"> 以前我的家乡也有梯田。梯田丘长埂陡,水冷泥深,产量不高,算不上优质农田。在农业机械化的今天,梯田只能以耒耜耕种为主,很难提高效率。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我们家乡的梯田大多已经退耕还林,如今是野猪猖獗、野鸡横飞的绿水青山。</p><p class="ql-block"> 三月份我又去看了丽水的云和梯田,那里是畲族的家园。在祖国大江南北,尤其是江南、西南广大山区,梯田是常见的、甚至是主要的耕地,有的与元阳梯田一样辽阔壮观,也开发成了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看着到处都是田地的大山,我的确感到震撼,但是也感到不安。因为我觉得,大山就应该是绿水青山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农耕文明由北向南发展。荒蛮的南方大山里面,蚩尤的后代来了,他们刀耕火种,定居下来成为现在的少数民族。南渡的中原士族来了,他们带来华夏文明,把南方建成了经济和文化中心。客家人也来了,他们从山西洪洞大槐树出发,一路向南、再向南,填满了深山。这一波一波向南迁徙的华夏族群涌入大山的怀抱,开垦田地,繁衍生息。千百年来,梯田养育了日益增长的庞大人口,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农耕文明璀璨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丽水云和梯田</p> <p class="ql-block"> 正如元阳梯田、云和梯田,它是人类向大山索取的土地,哺育千秋万代。但它也是大山的伤痕,被盖上一层薄薄的纱巾保护起来。虽然风景靓丽,但它已是生态脆弱的沧桑老者。现代社会赋予它“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古老的梯田焕发出了新一轮生命力量。</p><p class="ql-block"> 梯田,不一定都要退耕还林。它可以产粮,可以观赏,可以休闲度假。它们给现代社会注入精神文明,是大山对华夏子孙永恒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写作于深圳梅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