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前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风靡世界的饮料界,当属咖啡,而咖啡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有一种最常见的说法,公元600年左右,埃塞俄比亚的牧羊人发现,羊群吃了一种奇怪的果实,然后变得异常兴奋,牧羊人自己尝试后,也发现这种豆状果实,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咖啡的原料咖啡豆,也由此被发现。虽然这些传说让人信服,但还是缺乏历史文献的佐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关于咖啡最早的史料记载,大概在公元 900 年,阿拉伯医学教科书中,首次提及饮用咖啡。然而,一直到 公元15 世纪,阿拉伯半岛的咖啡产业,才逐渐开始兴起。直到最后传播到亚洲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已经是19世纪以后的事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国,最早的咖啡馆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前。1836 年,丹麦人在广州开设了第一家咖啡馆,同时也是中国的第一家。嘉庆年间编篡的《广东通志》中就有关于咖啡的记载,当时称其为“黑酒”,洋人们均在饭后饮用,传说此酒可提神醒脑。随着时间的推移,咖啡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那些帮助洋人商行,打理生意的华人买办,数量也是逐渐增多,他们也开始模仿,和接受了洋老板的生活方式,成为中国第一代喝咖啡的人。在世界范围内,如今咖啡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饮品,它不仅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还与社交、文化等方面紧密相连,形成了独特的咖啡文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咖啡在全球各地都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人们以各种方式享用咖啡,中国社会从最早的煮咖啡,发展到现代,各种各样的咖啡类饮品、咖啡文化,也在人们的社交圈不断发展和演变。</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法国天主教的神父, 于1904年在中国云南引进种植了第一株咖啡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起咖啡饮料的起源,据传说,咖啡在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发现,是在亚洲阿拉伯半岛上的埃塞俄比亚,源于一个牧羊人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公元17 世纪,罗马语言学家罗士德奈洛伊,在他的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在公元6世纪,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叫做“喀法”的小村庄,有一个叫卡尔迪的牧羊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因为他每天放羊,经常发现他的羊群,总是在吃了一种树上掉下来的红色浆果,之后就变得异常地兴奋与活跃。他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村里修道院的神父,神父听说后也尝试着试吃这些浆果。</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吃过之后,发现吃过这些浆果,真的可以有助消除疲劳,特别是他在想要长时间祷告的时候,不像平常那样难受,还可以坚持很长时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这让神父很是兴奋,因为他们可以用更长时间的祷告,来向上帝证明他们的虔诚。这也是初次发现咖啡果,在基督教中最初传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而咖啡二字的由来,源自希腊语意思是“力量与热情"。阿拉伯人曾经称咖啡为美酒之意。如今各国的读法,都是源自于士耳其,而后威尼斯人又改变了咖啡的叫法,最后被英国人所取代,变成今日所称的咖啡。</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咖啡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发展与研磨,把从中国起源、而又历史悠久的茶道,让位于西方的咖啡文化,在饮料界占据了一席之地。如今国内稍微上了些年纪的人,大概都听过台湾歌星邓丽君演唱的歌曲《美酒加咖啡》,如歌曲中所描述的咖啡,当年中国国内的咖啡业,就是从台湾开始,渐渐地传入了大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美酒加咖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我只要喝一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想起了过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又喝了第二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20世纪80年代,邓丽君的一首《美酒加咖啡》,从宝岛台湾传入中国内地后,很快的流行于大江南北。那时侯,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打开,对于许多普通的中国人来说,咖啡饮料作为舶来品,不要说没喝过、没见过,甚至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新名词。而邓丽君的缈缈之音,似乎给咖啡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使得当年的人们,也都把饮用咖啡,做为了一种时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中国的历史上,本是一个饮茶的国度,中国不仅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地,也是世界茶文化的中心。如今世界各地的茶树、茶文化和饮茶习惯,也都是从中国传播出去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无论是古代理想化的“琴棋书画诗酒仙”,还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自茶圣陆羽之后的1000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生活在茶的语境中,同时也与茶叶朝夕相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然而《美酒加咖啡》,也让从古至今都习惯于喝茶的中国人,开始对咖啡产生了某种奇妙的憧憬,或者说,最初是对歌星邓丽君的崇拜,而逐步改变了上千年以来的饮茶习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张爱玲在天津的故居原址上,出现了一个民国咖啡馆,吸引游客竞相打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咖啡文化在天津也是由来已久。天津于1860年开埠,是中国近、现代的五大口岸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天津口岸的开放,涌进了大批来华经商的各国侨民,同时也带来了咖啡饮料的西式餐饮习惯。</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天津专营咖啡西点的店铺,就有着数十家,可以说,也是当年的全国之最。咖啡馆里浪漫舒缓的音乐,与悠闲放松的氛围,除了西方人以外,也吸引了大批的天津有闲阶层,由此,也推动了咖啡产业,在天津的落地生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而说起天津咖啡业的粉丝,不得不提的,曾在天津度过了童年时光的台湾女作家张爱玲。小时候的张爱玲,常常随着姨奶奶到起士林看跳舞,以至于后来张爱玲回忆起童年,都是起士林咖啡厅浓浓的香味,如今,张爱玲曾在天津的旧居,也建起了一个"民国咖啡馆",这也许就是对张爱玲的童年,所能表达的一种浪漫回应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老天津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调侃,就是“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如今,作为一座全国抑郁症发病率最低,自杀数最少的城市,也许松弛感是天津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再大的困难,天津人都能在嬉笑怒骂间化解。再苦、再难的生活,也能从中品出甘甜的滋味,这正像咖啡味苦、而又醇厚的特性,也体现出了苦中作乐的津城韵味。</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民国末年,天津起士林在上海开设分店,张爱玲曾经是那里的常客。因此,张爱玲对起士林也是情有独钟,同时,也注入了大量的文字:“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时分烤制面包,拉起了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天津的咖啡,想必也为张爱玲的笔端注入了灵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张爱玲的回忆录中,由于她在天津生活期间,尚且年幼,只是着重描写在起士林吃西餐的场景,而没有过多地描述到咖啡。当年,如果张爱玲进入成年的话,那她一定会对起士林的咖啡痴迷,并在作品中,也会倾注大量的笔墨。</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早在19世纪中后期,西方的咖啡就已经传入中国,当时,由于翻译的原因,咖啡常被中国人称为“高馡”或“考非”。咖啡馆大都是由外国人经营,其出现最初只是为停靠在上海、广州等口岸的外国水手而准备的。</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的西餐与咖啡文化,最早缘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被迫签订了天津的九国租界,当年,天津的咖啡业、西餐厅,受到租界内大量外侨涌入的因素,同时也带来了西餐与咖啡文化的传入,最初的咖啡厅大多都附设在旅店内。随着外商与中国买办的增加,喝咖啡也渐渐的成为了商业洽谈,还有有闲阶层的必备场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起当年起士林的咖啡,不得不说和起士林仅一街之隔的维格多利餐厅,同样以咖啡简餐而著称。尤其是4层露天的花园咖啡厅,售卖仅仅6角5分的商务套餐,一份主菜加罗宋汤,外加现磨可续杯的咖啡,让很多中产白领把这里当成了打卡圣地。每天从午到晚,维格多利餐厅里都是宾客盈门,络绎不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眼见同行的维格多利,祭出了薄利多销的模式,而走品质路线的起士林,顶住了商战的压力,仍然坚持对咖啡豆和点心食材,走精致的路线。随后隆重推出的一系列诸如奶皮酥、咸玛丽、黄油饼等,搭配起士林咖啡,以套餐形式售卖。</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起士林在制作下午茶时。不吝惜原料,吃过他家下午茶的人们,也就自然而然地"转路为粉"。由于进货渠道受计划经济的政策限制,起士林不得不提高进货成本,但起士林的咖啡伴侣,依然选用淡奶炼乳,绝不用奶粉所代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时至今日,一些老天津人提到咖啡厅,首先想到的还是挂着白纱帘的起士林,依然习惯把马蹄酥、蛋白酥饼这类老式西点,统称为“洋点心”。对品质的坚持,让起士林最终击败了维格多利,站稳了小白楼地区咖啡馆界的头把交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维格多利餐厅与起士林餐厅(注释:)历史上是两家经营同类商品的西餐厅,由于相距不远,两家也形成了彼此竞争的关系。两家的经营竞争,一直延续了很多年。直到天津解放以后,维格多利餐厅最终败下阵来,同时也被起士林所兼并,自此,维格多利终于改头换面,换成起士林的招牌,也就是如今的浙江路起士林所在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注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维格多利餐厅的历史,比起士林要早的多,如今在浙江路上的起士林,原本属于维格多利餐厅的产业,到了天津解放以后,维格多利餐厅因经营不善而破产,在天津实施资产重组时,维格多利餐厅的产业,正式划归起士林,店门也由维格多利餐厅正式改名为起士林餐厅至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利顺德饭店的创始人殷森德,早在1861年就于紫竹林置地建屋,开办了一家颇具印度风情的餐馆兼旅社。而利顺德大饭店始建于1863年,创立之初,它最早只是一个一层的平房,也叫泥屋,后在1886年改造成维多利亚式的建筑,也就是如今的模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道利顺德的历史,在店内至今还珍藏着一套1863年的茶具,同时,这套茶具也铭刻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1926年出版的《天津快览》中介绍了多家英、法租界内的“西人饭店”,如利顺德、裕中饭店、中外饭店、皇宫饭店、大来饭店等。据粗略统计,30年代的天津约有西餐馆38家,其中法租界占了绝大多数。包括饭店在内,都单独设有咖啡厅,以供客人选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的天津,已成为中外宾客都乐于前来,欣赏与品尝各色美食与咖啡。鉴于不同的消费群体,天津高中低档的西餐、咖啡也是各具特色,均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普遍欢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闻名津城的,有一家正昌咖啡店,小店位于法租界大法国路,也就是今天的解放北路与哈尔滨道交口处,店主是来自希腊的达拉茅斯兄弟,他们进口各种咖啡豆,现磨现卖,并经营着法式西餐和西点,其品位不亚于起士林。正昌咖啡店前后红火了40年多年,一直经营到解放前夕为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正昌作为饭店,这里的法国菜肴也很有名气。法国菜选料广泛,加工精细,烹调考究。不仅有牛羊鸡鸭与海产品,还有蜗牛和鹅肝。法国菜讲究半熟和生食,如牛排羊排要半熟才鲜嫩,海产品的蚝可生吃,烧野鸭要六成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葡萄酒、白兰地、各式西点和奶酪也很有特色。这里经营,均由法国来华厨师和面包师主理。这个正昌咖啡店,也是来津居住的溥仪和婉容,经常光顾的地方,鉴于店内的档次高雅。溥仪家里大部分面包和西点也是购自这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驰名中外的起士林西餐厅,老板阿尔伯特·起士林,原为德国皇家厨师,1900年随八国联军来津,不久在法租界大法国路(今解放北路与哈尔滨道交口)开办了一家经营西餐的小酒吧,所售面包、糖果和德式、法式菜品口味纯正,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在津的外国食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异域文化的涌动,也让天津迅速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20年代,天津已成为北方最繁华的时尚都会,特别是1928年以来,市内的法租界梨栈一带,也就是如今的劝业场街区,素有“东方小巴黎”的美称,并且,不逊于十里洋场大上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而街边的咖啡店、酒吧也是数不胜数,一到晚间,店里便传出悠扬的爵士乐,曲中的曼妙自然也少不了咖啡的绵长与啤酒花的香气,店中的客人有时会泡之通宵达旦。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租界内一些闹中取静的小街上,有近三分之一的门面是西餐店、咖啡馆、酒吧和舞场,充满着时髦与休闲的氛围。就像德租界的庞纳士咖啡馆、10号咖啡馆、卡曼酒吧的座位,就需要提前预订。</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的西餐厅、咖啡馆里除了洋人、富商、小资以外,还有一些作家和艺术家,经常在这里静静地“座谈”或构思。有一位作家曾总结出泡咖啡馆的三大乐趣:一是咖啡本身的刺激,其效果“不亚于鸦片和酒”;二是咖啡馆提供了与朋友畅谈的地方,“此乃人生至乐”;三是这里有动人的女侍,这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民国时期,溥仪在这里开始爱上了咖啡 上图是1927年21岁的溥仪,与19岁的婉容在天津时的一张合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说起咖啡文化,就必须提到一个名人,说名人,其实就是已经落魄、并被逐出宫廷的末代皇帝"溥仪"。末代皇帝溥仪,1924年被冯玉祥赶出北京紫禁城,选了一个吉日,于1925年2月23日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坐火车来到天津,住进了日租界宫岛街的张园,后又改搬到静园。他虽住在日租界,却对天津的西式餐饮,乃至英租界的利顺德大饭店青睐有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溥仪常携婉容参加天津俱乐部的健身活动,如打网球、去电影院、咖啡馆、夜总会等,把日子打发得也是轻松愉快。因此,溥仪在天津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买了大量的高档日用品,汽车、钻石、钢琴、 金表等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溥仪经常出入惠罗、正昌、中原等天津的各大百货公司,也经常光顾天津起士林、利顺德等高档场所。溥仪在津经常光顾咖啡厅,也是溥仪的一大嗜好。所去的店面,就是我们前面曾提到的"正昌咖啡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溥仪来天津不久,很快就暴露了他吃喝玩乐的本性,国事、家事均与他无关。溥仪不但自己吃喝玩乐,而且还经常携曾经的皇妃婉容,到利顺德饭店用膳、喝咖啡。1930年8月的一天,婉容随溥仪、载沣等人一同到马场道游玩,归途中又到利顺德小憩。在咖啡厅,婉容品尝了溥仪为她专门点的咖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这张咖啡店对照图,穿越了百年的时空,这家在民国餐饮业都数得上号的“正昌咖啡店”,业态和现在正在营业的“三七开咖啡酒馆”是一模一样</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在一处有着小资情调的街区,最近新开了一家新的咖啡厅,咖啡厅老板不息重金,盘下了这个破旧不堪的老房子,究其原因,就是这个地方。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究其原因,还要从这家咖啡店的位置说起。往前推100年,店铺的原位置过去也是一家咖啡馆。当时,这家在民国餐饮业都排得上号的“正昌咖啡店”,形态和现在正在营业的“三七开咖啡酒馆”是一模一样。当年一对来自希腊的兄弟,在这里售卖各国咖啡豆,白天卖现磨咖啡和西点,晚上经营法餐和自酿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因为当时的咖啡师和大厨都是从海外特意聘请过来的,加上食材选料考究、技艺精湛,以至于正昌咖啡店当时的价格,让寻常百姓也是高攀不起,但是生意依旧好得出奇。在咖啡店众多富商贵胄的粉丝里,名气和派头最大的,就要数1925年从紫禁城被赶出,移居天津的溥仪和婉容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这两位咖啡达人,不仅闲暇时要跑到正昌喝下午茶,就连在天津的居所“静园”里,日常用的咖啡豆和面包点心,也要从这里采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溥仪与婉容如果要去马场道的俱乐部打球,都要特意兜个圈,先到正昌咖啡店尝尝当季新品。对正昌咖啡的痴迷,也被溥仪的二妹韫和写在1930年6月24日的日记里:“下午,同皇上、皇后一起先去正昌购点心,后又来到跑马场散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所以这张咖啡店门头的对照图,说是一枚穿越百年的咖啡时空胶囊,也不算为过。如今,在天津卫这个土洋结合、师夷长技的码头城市,这样地道的老味儿咖啡馆也不在少数。</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当年在利顺德饭店任总经理的英国人,海维林的儿子回忆说:溥仪经常在咖啡厅给陪同他的皇室人员,每个人都点了一份咖啡,然后便借题发挥,讲起了喝咖啡的学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婉容虽是第一次到利顺德饭店吃西餐,但因在清宫中婉容早有教习基础,所以他们照例也是非常注重礼仪。用餐时,溥仪、婉容熟练使用刀叉,不乏风度。婉容一边品味,一边聆听着钢琴曲。夏天,婉容随溥仪也常到此品尝冷食、刨冰和冷饮咖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除此之外,到了逢年过节,在利顺德举办的舞会上,也常常会看到婉容的身影,优美的探戈舞姿更是引人注目。喜欢钢琴的她,还不时即兴弹奏一曲曼妙的乐曲,为大家助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婉容、文绣都是西餐厅的常客,她们与溥仪有着同样的爱好,很喜欢吃这里的冰激凌、咖啡、还有杨梅冷饮等。婉容对法租界内的正昌咖啡店,更是青睐有加,时常前往品尝咖啡饮料,或购买西式糕点等美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溥仪的二妹韫和曾在日记中描述了溥仪等人在津的生活片段。如1930年6月24日写道:“下午,同皇上、皇后一起去正昌购点心,又来到跑马场散步。在正昌购物时,我和婉容等人常常开着玩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必打卡的咖啡馆,给人以舌尖与灵魂的双重治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天津的咖啡文化,早已跳脱出“提神饮品”的单一标签,成为城市慢生活的精神符号。从百年洋楼里的自烘焙实验室,到市井街巷中的创意特调空间,每一杯咖啡都蕴藏着店主对生活的理解与城市的温度。有着不错口碑与特色的咖啡馆,不仅用风味征服了客人味蕾,更以独特体验,治愈都市人的疲惫心灵。单从五大道上的咖啡店来看,那真的是一家挨着一家,下面简单介绍几家不错的咖啡店,也从中获得管中窥豹的启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出门看海咖啡实验室】</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小店藏身于老社区中的纯白建筑,这里主打“三杯combo套餐”——手冲、奶咖、特调等,一次性体验,还原咖啡饮品的高档形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而最独特的是,同一款咖啡用收口杯、开口杯、直身杯,呈现出酸度、香气层次的分明,堪称给来店的客人,上了一堂生动的咖啡品鉴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除了品鉴店内的咖啡以外,店主每月还开设咖啡课程,从普通咖啡爱好者,到职业咖啡师都能找到自己的进阶路径。店主推荐尝试当季自烘焙咖啡豆,如经过厌氧处理的"哥伦比亚Diviso庄园",搭配氮气冷萃的"意式combo",都有着小店自己的风格与特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希卡里咖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岳阳道上的隐秘庭院,空气中弥漫着牙买加蓝山一号的焦糖榛果香。老板娘亲手制作的巴斯克蛋糕与澳白堪称绝配,芝士馅心,绵密细腻,奶泡轻薄如云。黑桶蓝山一号手冲咖啡,也是镇店之宝,风味如加勒比海风般醇厚悠长。店内满墙的咖啡奖杯与古董器具,将仪式感拉满,小店也适合追求极致品质的深度咖啡爱好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小店特色的顶级蓝山,也是丰俭由人,但每一杯都值得细细品味!毕竟在天津,喝咖啡从来不只是为了提神醒脑,更多的是为了与生活品质的完美融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天津卫这个土洋结合、师夷长技的码头城市,这样地道的老味儿咖啡馆不在少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豆猫咖啡】(马场道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深耕了天津八年的精品咖啡老店,主理人坚持“用咖啡传递归属感”。30万元级的烘豆机现烘的玫瑰谷、巴赫等小众豆种,也是性价比惊人。创意和特调的咖啡,如“黑手党科林”融合蛋酒与咖啡,颠覆了传统的味觉习惯。餐厅的二楼露台被绿植环绕,点一杯樱花科林,配柠檬小蛋糕,即可享受到恬静午后时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治愈者Cafe&Bar】</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马场道半地下室的“时间旅社”,灰蓝色调与黑白花砖营造出北欧极简风。怪兽美式以深烘豆,搭配秘制的糖浆,苦甜平衡;奥利奥芝士蛋糕也是每日限量供应,以显出其特有的个性,甜度克制却回味绵长。店员将部分旅行纪念品,融入了空间设计,靠窗位可独享街景与自然风,换来的是远离喧嚣都市的治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筑艺咖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五大道老洋房改造的新晋网红店,生椰拿铁加入青柠以解腻,清爽酸味与椰香,碰撞出其独特层次。让竹林庭院,与工业风内饰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店内的景致用手机随便一拍,即是氛围大片。这里的咖啡师团队,也曾屡获咖啡行业的赛事奖项,推荐尝试冰滴咖啡,店内的风味瓶也可以带走收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以上这五家咖啡馆,对于天津的咖啡业来说,只是管中窥豹,诸如此类的咖啡馆,在津城那时数不胜数。天津的咖啡业,或凭专业技艺征服舌尖,或以空间美学抚慰心灵,它们共同编织出天津咖啡文化的多元图景。而每一杯咖啡,都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毕竟在当家社会,,喝咖啡从来不只是为了提神醒脑,更是一种文化与生活的完美融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天津,这座融合了历史韵味与现代风情的城市,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漫步五大道、走进咖啡馆、同时也品味津城慢时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天津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气息并存的都市里,咖啡文化正悄然兴起,成为了一种时尚。也成为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无论是寻找一处幽静的咖啡馆,以享受午后时光,还是参与热闹非凡的咖啡市集,天津的咖啡爱好者,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醇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提及天津咖啡文化,不得不提起定期举办的咖啡市集。2021年10月的天津咖啡市集,在意式风情区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本地及外地咖啡爱好者。市集上,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展示与销售,还有现场手冲咖啡与拉花表演,还有各类咖啡周边产品的展示,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咖啡文化的魅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位于和平区五大道上的咖啡业,以其简约而不失格调的装修风格,与高质量的咖啡品质,成为了天津咖啡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不仅是品味咖啡的好去处,也是许多咖啡爱好者交流心得的聚集地。在天津,还有着许多各具特色的咖啡店,如藏匿于胡同深处的“老磨坊”,以复古风格和经典手冲咖啡而闻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的天津提供着无与伦比的海景视野与美味咖啡。共同构成了天津丰富多彩的咖啡文化产业,同时也讲述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咖啡故事。在这片咖啡的热土上,来到津城每个人,都能从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醇香与故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一座城市的现代风情,藏在它的街头巷尾,也藏在一杯咖啡中。一段漫步、一场旅行的诗意时光,让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了天津这座年轻而又现代感的地方,在这里邂逅属于自己的那份恬静时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此文到此结束,希望朋友们喜欢,谢谢大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本文编集:杨群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二零二五年四月二十一日于天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