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8日,北响堂山石窟,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东约2.5千米的鼓山西麓。</p> <p class="ql-block">🔺常乐寺,始建于北齐,初名石窟寺,北宋嘉祐年间改名为常乐寺。唐代时为北方三大寺院之一,有“河朔第一古刹”之称。多次毁于法难兵燹,宋、金、明、清都有重修,1947年被大火烧毁,仅存山门之外的一座宋塔与寺内的一些石刻构件。遗址在维修,不能参观。</p> <p class="ql-block">🔺常乐寺塔,又名宋塔、白塔,始建于隋,宋皇祐年间重修。为八角九级可登临楼阁式砖塔,最上面两层外墙已损毁脱落,残高33.24米,由青砖砌成。</p> <p class="ql-block">🔺北响堂山石窟现存8个窟,坐东朝西,保存较为完好。石窟始凿于东魏末年,北齐时期大规模建设,后经隋、唐、宋、元、明等朝代增凿。</p> <p class="ql-block">🔺北响堂山石窟以覆钵式顶、精美的雕饰和建筑构件的刻制而闻名,窟内壁画和摩崖刻石展示了多样的佛教主题和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佛洞,北齐文宣帝高阳为其父高欢开凿。是北响堂石窟遗址中最早开凿、规模最大、雕刻最为精美的洞室之一,高12.5米、宽13米,呈方形,采用中心方柱式塔庙窟形制,主佛为释迦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正中佛祖端坐千年,是响堂山最大的佛像。背景是以火焰纹和忍东纹为主的图案,忍东就是金银花,冬天也不会凋零,代表着永生不灭。</p> <p class="ql-block">🔺边墙的雕刻非常精美,有火焰宝珠、珠宝象花、祥云、天龙、飞天等,代表了北齐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佛像右下角的神兽叫畏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常见。畏兽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兽面獠牙,三个手指,两个脚趾,上身坦露,下身穿一短裤,非常有个性。它肩上的羽翼被称为火焰形状,因此也称焰肩兽。</p> <p class="ql-block">🔺畏兽石雕。</p> <p class="ql-block">🔺这个应该是供养人造像。</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骑狮像,表示以智慧的力量降伏烦恼魔障,但菩萨的头部被损毁。</p> <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骑象像。普贤菩萨以大行愿著称,常被描绘为骑着六牙白象,这头大象代表着愿行广大、功德圆满。</p> <p class="ql-block">🔺大佛洞视频。</p> <p class="ql-block">🔺释迦洞,位于北响堂石窟区中部,是石窟第一期开凿的洞窟之一,采用中心方柱式塔庙窟的平面结构,中心方柱正面开龛,洞室前廊为四柱开间样式。</p> <p class="ql-block">🔺中间是释迦牟尼佛,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雨,颜色依旧鲜艳。这些颜料是天然矿物质,可以做到永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菩萨身上的蓝色,比黄金还要珍贵,取自青金石,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朝时期,青金石很稀有,佛像很少能看到这种蓝色。</p> <p class="ql-block">🔺很多佛像没有头,有的是后补的,很不协调。清末民初,社会动荡,许多佛像被盗卖。许多佛缘自身太重,不法分子就直接取走了佛头。如今很多佛头流落海外,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展出。</p> <p class="ql-block">🔺窟内壁画多样的佛教主题和艺术风格,佛像造型丰富,面相丰圆,体形健壮,衣纹轻薄疏简,紧贴身躯,体现了犍陀罗佛教艺术风格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释迦洞视频。</p> <p class="ql-block">🔺刻经洞,</p> <p class="ql-block">🔺刻经洞位于石窟区最南端,又称南洞,是北响堂南区的主要洞窟,采用典型的塔形窟形式,内部为三龛三壁结构,主尊为善跏趺坐式阿弥陀佛,洞室前廊部分封闭,门两侧有力士雕像,其余壁面刻满佛经。</p> <p class="ql-block">🔺莲花穹顶。</p> <p class="ql-block">🔺刻经洞视频。</p> <p class="ql-block">🔺山下数字博物馆,仿制了现存于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响堂山石窟的佛头及全身造像。流落海外的佛首以虚拟形式回家,看得人又燃又泪目。</p> <p class="ql-block">🔺力士头像。</p> <p class="ql-block">🔺这尊佛的神态,颇耐人寻味。</p> <p class="ql-block">🔺南响堂寺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南麓,距北响堂寺十几公里。始建于北齐天统元年(554年),由灵丘寺比丘慧义草创,后经北齐大丞相高阿那肱营建,现存主体石窟开凿于北齐年间(公元565年)19。寺院历经隋、唐、宋、明、清各代续建与重修,现存建筑群包括石窟、宋塔、明清殿宇等,距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1961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寺西的宋代古塔,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红塔),高约40米,檐下仿木斗拱,始建隋代,清代重修。</p> <p class="ql-block">🔺古塔风化严重,禁止攀登。</p> <p class="ql-block">🔺南响堂寺现存石窟7座,分上下两层。下层有华严洞(第1窟)与般若洞(第2窟)。上层包括千佛洞(第7窟)、阿弥陀洞(第4窟)等5窟。因山体结构特殊,洞窟内击掌可闻洪亮回声,“响堂”之名由此而来。周边山势雄奇,与古塔、石窟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华严洞。</p> <p class="ql-block">🔺华严洞为中心方柱式结构,后壁凿有礼佛通道,洞壁刻有《大方广佛华严经》等佛典,字体雄健方正,是书法研究的珍贵实物 。</p> <p class="ql-block">🔺华严洞视频。</p> <p class="ql-block">🔺般若洞,即2号窟,与北响堂山石窟的4号窟类似,中心柱正面只凿一大龛,背面下部仍为通道,因刻有《摩诃般若经》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p> <p class="ql-block">🔺门口有保存完好的天王力士造像,露出圆浑的肚子和丰满的肌肉。</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以1028尊石佛闻名,释迦牟尼面容圆润,神情安详。窟顶雕刻有伎乐飞天,手持箜篌、竹笙等乐器,裙带飘逸,姿态灵动。这一场景是北齐雕刻技艺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佛教艺术与音乐文化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千佛洞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