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大运河邂逅流动的历史(三)

春暖花开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淮安至宁波段)</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3.24~20254.2)</div> <h1>游览完惠山古镇穿城而过来到了苏州。</h1> <h1><b style="font-size:20px;">第七站:苏州</b></h1> <h1><b>1、漫步枫桥</b></h1><h1> 枫桥古名封桥,这里为古代运河水陆交通要道,官方设卡护粮。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禁止其他船只通行,遂名封桥。后改为“枫桥”。 </h1> <h1>  枫桥依托古运河而建。现在的枫桥风景区是以寒山古寺、江枫古桥、铁铃古关、枫桥古镇和古运河"五 古”为特色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中,寒山寺和枫桥是景区的两处核心景点,是苏州古城风貌的延续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h1> <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苏州的枫桥因一首《枫桥夜泊》而闻名于世、家喻户晓,</span>成为与园林并驾齐驱的苏州文化符号。</h1><h1> 唐朝诗人张继在安史之乱后,途经寒山寺时写下《枫桥夜泊》:</h1><h1>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h1><h1>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h1> <h1>  由于地处运河至苏州城水路要冲,古往今来经过枫桥的文人雅士颇多,也留下了很多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佳作名篇。</h1> <h1><b>2、了解盘门</b></h1><h1> 盘门是元明清三代陆续修建的遗构,是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的说法。</h1> <h1>  这是瑞光塔,是位于苏州盘门内的一座宋代的古塔建筑。</h1> <h1>圆照禅师讲经座</h1> <h1>  现存的盘门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总平面呈曲尺形,朝向东偏南10度,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水、陆城门。</h1> (网上下载) <h1>  盘门水城门由两重拱式城门和水瓮城贯穿而成。水闸用绞关可随时开闭,这种周到的战备与防洪设计,是古代筑城史上因地制宜的创举。</h1> <h1><b>3、走进甪直古镇</b></h1><h1> 甪直古镇作为江南水乡古镇之一,享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古镇”。它以其独特的水乡风光、众多的古桥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而著称。相比于一些商业化较为严重的古镇,甪直显得更为宁静和质朴,保留了较多的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特色‌。</h1> <h1>  甪直的“甪”字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是甪直水路结构的直观再现,古镇里有三横三竖、六条笔直走向的河流,而流经镇北的吴淞江正好像头上的一撇,如果从空中鸟瞰,整个古镇就像一个“甪”字,因而得名。</h1> (网上下载) <h1>  另一种说法来自当地流行的传说,一种名为甪端的动物来到了甪直镇郊的澄湖上空,它见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勤劳善良,让它驻足不前,便主动留下来保佑这方水土。</h1> <h1><b>4、看宝带桥</b></h1><h1> 苏州宝带桥是苏州境内南北横卧于大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口,与古运河平行,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也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共有53孔)大型古代连拱石桥。</h1><h1> 宝带桥兼具漕运纤道与泄洪功能,后经历代重建成为大运河遗产点。‌</h1> <h1>  宝带桥全长316.8米,53孔连拱薄墩形式设计,既作为纤道便利漕运,又保障太湖泄洪通畅。是贯通江浙陆路古道和宣泄太湖之水入海的重要津梁溢口。其选址填补了运河堤岸缺口,避免了土堤阻水引发的洪涝。</h1> <h1>  宝带桥身线条流畅,桥墩造型优美,桥栏雕刻精细,展现出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h1> <h1>  宝带桥不仅是古代工程技术典范,更承载了苏州漕运史与抗击外侮的记忆,被誉为“卧波长虹”。</h1> <h1><b>5、参观苏州博物馆</b></h1><h1> 我们参观的苏州博物馆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h1><h1> 贝聿铭先生凭借着对这片故土的情怀,延续了苏州白墙灰瓦的传统风格,以几何造型、三角元素和深灰色花岗岩屋顶替代传统小青瓦,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用他最擅长的光影设计,为这座城市带来新的活力。</h1> <h1>  </h1> <h1>  馆内创意山水园将古典园林的假山、水池与现代几何设计结合,晴天倒影如画,雨天更显江南诗意。贝聿铭的标签确实给苏博带来前所未有的关注,相得益彰。</h1> <h1><b>真珠舍利宝幢:</b><br> 北宋时期的佛教艺术珍品,以珍珠、玛瑙等七宝装饰,工艺精湛。这也是苏州极致工艺的代表作,代表着江南的工艺登峰造极之作。<br><br></h1> <h1>  苏州博物馆藏品不是很多,却彰显了江南雅韵的极致典范。 </h1><h1> 这座博物馆不仅是20世纪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贝聿铭在中国留下的三大建筑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北京的香山饭店和香港的中银大厦。</h1><h1> 参观完苏州博物馆后,直奔绍兴。</h1> <h1><b>第八站:绍兴</b></h1> <h1><b>1、逛仓桥直街</b></h1><h1> 前年三月下江南时在绍兴自由行了几天,逛过仓桥直街。仓桥直街宋代时期因粮仓得名,绍兴府衙在此建粮仓储粮,后逐渐演变为居民区。<br> 街区集居住、商业、旅游于一体,既有传统老字号(如黄酒、臭豆腐店铺),也有新兴业态(如黄酒咖啡创意店)等。<br> 仓桥直街是绍兴古城“活着的历史街区”。</h1> <h1>  因为来过这里,便推荐同伴们到这里的孔乙己酒家聚餐。这次店铺门口有扮演阿Q的门童在此为顾客表演。</h1> <h1>  上次来仓桥直街闲逛,也曾写美篇描述过,就不再赘述了。</h1><h1> 在这里聚餐品味不错,虽说旅游景区内的餐馆,可能价格上稍贵一点,但我们吃的是一种情怀,小学课本里孔乙己的课文,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是根深蒂固的。</h1> <h1><b style="font-size:20px;">2、游柯岩古镇</b></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行程计划应该是参观浙东大运河博物馆,无奈赶上了周一,展馆闭馆,临时将行程改为了游览柯岩古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这次的以大运河(淮安至宁波段)主题游的行程中,必然要包括浙东运河。</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浙东运河是钱塘江与姚江之间几段内河的总称,横贯萧绍宁平原,沟通钱塘江、曹娥江、甬江水系。西起杭州,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浙东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为位于绍兴市境内的山阴故水道,此后与曹娥江以东运河形成西起钱塘江,东到东海的完整运河。 浙东运河不仅是中国春秋时期最早出现并形成的运河之一,还是连线运用时间最为悠久的运河之一。</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inherit;">浙东运河将浙东的各河湖水系融为一体,构建出集水运、防洪、排涝、输水及灌溉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运河水系”。</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到网上介绍的浙东运河方明白,为什么把浙东运河也列入中国大运河之内一并申遗了。</span></h1> (网上下载)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p> (网上下载) <h1>  这次没有参观上浙东大运河博物馆,给这次的主题游留有了遗憾。待择机补上吧。</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柯岩古镇古代时期的采石场。千百年来,造就了众多石壁、石宕等自然景观。随着自然景观的点缀和宗教文化的介入,加上文人墨客的点染,到清代,已形成著名的“柯岩八景”。</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3、逛安昌古镇</b></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昌古镇始建于北宋时期,遭多次损毁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古镇拥有杭甬运河、古桥、古纤道等历史遗存景观,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之美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昌古镇是绍兴四大古镇之一,也是绍兴师爷的故乡。</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安昌明清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濒河设街,街河相依,街面全由绍兴当地的青石板铺成。现保存有旧石板路、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石梁、台门弄堂等,风貌古朴依旧。沿街各式传统老店鳞次栉比,千姿百态,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尤其是百姓现场制作的传统食品,如香肠、扯白糖等,风味独到,颇有地方特色。</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此买了一袋安昌茴香豆,确实好吃,软硬适中,回味无穷。据说一到春节前这里就有各地来此批发、购买当地特产,如卤制品、腊货、扯白糖等等。</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4、参观鲁迅故里</b></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览完安昌古镇,按行程下午参观鲁迅博物馆,因以前来绍兴时参观过,就没有进去找个地方休息等团队,所以从以前写的美篇中下载了几张,以保证行程记载的完整性。</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结束了绍兴游览,前往此次行程的最后一站,宁波。</span></p> <h1><b>第九站:宁波</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运河(宁波段),即中国大运河浙江宁波段,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南端,西自余姚入境,向东经斗门、余姚城区、丈亭、慈城、宁波城区至镇海甬江口入海,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从网上下载的图上应该能过看清楚,大运河最后流向入海。</span></h1> (网上下载) <h1><b style="font-size:20px;">1、到普陀山</b></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著名的观音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和“南海圣境”之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十多年前来过普陀山,这次来跟印象中的普陀变化太大了,跟没来过似的。</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只记得以前来时只去了普济寺,其它地方都在大兴土木工程。没想到现在这里有了这么多景点,还建了南海观音。</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2、看三江口 </b></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宁波三江口是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条江水交汇之地,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鄞州区、江北区的交界处,西面是海曙区的宁波罗城,北面是江北区,东面是鄞州区。</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江口是中国大运河南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东南重镇。1200年间,在这座城畔,无数海舶扬帆远渡,无数河船摇橹北上。</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一水运环境赋予古代宁波城极为优越的建港条件——曾经自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乃至更遥远处来航的外国商船都可以直接靠泊城市边沿,省去了许多转运麻烦。</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3、参观姚江大闸</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姚江大闸是姚江流域最主要的阻咸蓄淡、抗旱排涝骨干水利工程。它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困扰沿岸农业生产的咸潮问题,改善了沿岸土质,保障了姚江两岸农田灌溉,消除了咸潮危害和蟹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建姚江大闸前,姚江原为潮汐江,旱季咸潮可通达上虞通明堰,沿岸土地盐碱化,蟹类泛滥。雨季则容易滋生洪涝灾害,不利于农业生产。也因地势地易引起海水倒灌,影响人们的生活,当时的政府力排众议,坚持建起姚江大闸,有效地阻止了海水倒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改善了人们生态环境。</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建成姚江大闸后,使姚江上游成为舟山大陆引水、宁波大工业供水的水源,为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建闸60多年来,姚江大闸承受了上百次强风暴潮的严峻考验,为宁波城市防洪做出了重大贡献,真是作用非凡。</span></h1> <h1><b style="font-size:20px;">4、逛天一阁</b></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宁波天一阁,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之一,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藏书量吸引着无数爱好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已经是宁波的一张名片。</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石构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介绍这是唐代著名拓写人冯承素,奉旨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据传这是临摹的最像王羲之的兰亭序,最具一代书圣的书法神韵。</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一阁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参观完天一阁,就结束了所有行程,下午14:09乘高铁返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天的大运河之旅,转瞬即逝。我们走过了近十个城市,参观、游览了三十多个与大运河有关的景点、古镇、故居和遗址等。这些与大运河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城市,如同大运河上的颗颗明珠,每一颗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们或是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动着我们,或是以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感染着我们。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流淌的河流,更是连接南北、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span></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p>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次旅行,让我们对大运河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次旅行收获满满,不虚此行。</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