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烂漫时节自驾长征路(一)

有点水

<h3><b>《伟大转折●湘江~遵义》</b></h3> 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是为争取自由和生存而斗争的人类精神象征。不去走一走、看一看于都河、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你就无法体会长征中信仰和忠诚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不去走一走、看一看五岭、娄山关、乌蒙山、雪山、岷山、六盘山,你就难以真正理解长征是勇气和献身谱写的伟大壮举。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土城女红军纪念馆雕塑</h5>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红军长征的壮举,自幼就刻在了心上;走一走长征路,看一看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山水,是我们的一生愿望。只是为国贡献、为家劳碌,临近古稀之年我们才得空践行梦想。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通道转兵纪念馆</h5> 2023年春天,我们去福建经江西,走过红军长征的第一段(长征出发地):长汀“长征第一村(中复村)”、瑞金“长征第一山(云石山)”、于都“长征第一渡(长征渡口)”;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猴场会议纪念馆前雕塑</h5> 2023年入秋,我们经川西去甘南,走过红军长征的第三段(雪山草地):翻越夹金山、梦笔山,驰过红原大草原、日干乔大草原、若尔盖大草原。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苟坝真理之光马灯</h5> 2025年春天,我们出湖北,经湖南,进广西,入贵州,穿云南,过四川,走了红军长征的第二段(伟大转折):“湘江血战场、通道转兵地、乌江破天险、遵义转折城、娄山关风烈、赤水四渡奇、乌蒙迅疾过、金沙巧渡江、彝海歃血盟、安顺强渡河、泸定飞夺桥”。一路瞻仰红军长征的遗迹遗址,一路饱览祖国山水春花,一路见识新中国的日新月异。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园雕塑</h5> <b>D1<br>出湖北 入湖南</b> 2025年3月23日一早,我们二人一车从武汉出发,开始了长征路第二段的自驾旅程。中午在许广高速雷锋服务区见到一座塑像,雷锋擦拭解放牌汽车的幸福瞬间,还有雷锋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让我们倍感亲切。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许广高速雷锋服务区雕塑</h5> <b>出湖南 进广西<br>全州</b> 休息了一下,我们继续前往全州这个2000多年的历史古邑。今天的目的地,是广西唯一的一家以红色文化为背景装修的主题酒店——全州满山红国际大酒店。13层高楼的每层电梯口,都有一幅湘江战役各个战场的浮雕和介绍,每个房间都有《湘江战役故事集》等长征书籍。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满山红国际大酒店11楼浮雕</h5> <b>D2<br>湘江战役<br>脚山铺阻击战</b> 3月24日,我们开始了长征路的瞻仰参观。满山红酒店距脚山铺,只有11公里的路程。没想到第一个参观点,我们就吃了一个闭门羹,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周一闭馆。闭馆,你就闭馆吧,可这么大的纪念园区怎么也关闭了呢?实在是懒政作祟。好在离去的路上,发现侧门可以拍到纪念馆的独特造型,才从前方调头回来拍了张照片。 <h5 style="text-align: right;">脚山铺“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h5> 脚山铺,一个坐落在桂黄公路边上很小的村子,周围几座小山包分布在公路两边,湘江战役纪念馆就在曾经的战场位置。脚山铺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最悲壮最惨烈的一仗, 6000多红军血肉之躯,筑起抢渡湘江的生命通道。由于部分阻击阵地官兵全部牺牲,湘军从阵地接合部冲入,差点儿将林彪的红一军团指挥部一锅端。为此,保卫局长罗瑞卿亲临前线,差点儿将耿飚团长就地正法。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界首红军堂内(旁边是历年湘江洪水水位)</h5> 湘江战役最关键的11月30日深夜,林彪、聂荣臻、左权反复思考后,给中革军委拍发了一封著名的“星夜兼程过河”火急电报:“如敌人明日以优势兵力猛进,我军在目前训练装备状况下,难有占领固守的绝对把握。军委须将湘水以东各军,星夜兼程过河。”这封“下级指令上级”的电报给中革军委带来极大震惊,说明前线局势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雕塑</h5> <b>界首 红军堂</b> 前行34公里,我们来到界首这座桂北古镇。界首镇红军堂原名“三官堂”,门前即是湘江,当年是红军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的“湘江战役指挥所”,彭德怀、朱德、周恩来曾在这里指挥两个中央纵队于此走浮桥过湘江。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界首红军堂</h5> 中革军委在此接到“星夜兼程过河”火急电报后,朱德总司令给全军下达紧急作战命令,并亲自加上“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胜负关系全局。”周恩来也签署命令“望高举红旗向着火线上去”,派遣政工人员深入各个连队进行战斗鼓动,动员全体指战员认识今日作战的意义。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界首渡江遗址公园纪念碑</h5> <b>光华铺阻击战</b> 离开红军堂,再向南前行5公里多,公路边即是光华铺阻击战场旧址,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场之一(与脚山铺、新圩并称)。光华铺是桂黄公路边的一个小村庄,在界首渡口以南5公里处,村北是开阔的水田,东边不远处是湘江,另两面是起伏的小山包。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光华铺阻击战旧址</h5> 光华铺这个小村庄几乎无险可守,但此战场距离界首渡江地点最近,关乎着中央红军的安危。桂军曾冲到彭德怀指挥所不足100米处,一天之内两任团长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战士伤亡近2000人。三军团连续两天三夜阻击住桂军,确保了中央纵队和后续部队从界首安全渡江。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兴安纪念碑园雕塑</h5> <b>兴安</b> 继续往南走了14公里,我们来到兴安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虽然纪念馆周一闭馆了,但春花怒放的园区依然开放着。在中国,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不仅深藏着历史的符号,还珍藏着我党诞生、成长的特殊记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h5> 我们往回走了1.5公里,来到兴安秦始皇与三将军铜像广场。兴安,兴国安邦;是一个两次改写中国历史的神奇地方。2000年前,秦始皇在这里修筑了沟通湘江与漓江的灵渠,奠定了直至现在的中国南方版图;90年前,这里惨烈的湘江战役促使党中央积极思考未来的方向,使毛主席等一批领导人真正成为党的领导核心,领导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改写了中国历史。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兴安“秦始皇三将军雕像”</h5> <b>通道转兵<br>出广西 再进湖南<br>县溪</b> 离开兴安,我们上高速奔驶240公里,来到通道县的县溪镇。县溪镇原是通道的老县城,通道是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通道”这个吉祥的地名,还真给绝境中的红军和中国革命迎来了转运之通道。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通道转兵纪念馆前伟人群雕</h5> 我们赶在即将关门前,到达“通道转兵纪念馆”,幸得工作人员为远道而来的我们推迟了关门。等我们参观完纪念馆,再去恭城书院时,已经是铁将军把门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县溪恭城书院</h5> “恭城书院”,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侗族古书院,也是少数民族地区独具特色、体量最大而且保存完整的古学馆。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长征途径通道时,在恭城书院召开了中共中央负责人紧急会议(史称“通道会议”)。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通道转兵纪念馆</h5> 通道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系列会议之一。毛主席在会上力主放弃北上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一来,毛主席第一次在中央有了发言权,也是毛主席的意见第一次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赞同。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通道转兵会议蜡像</h5> 虽然李德、博古等人拒不接受,会后执意坚持北上湘西。但通道转兵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因此,刘伯承元帅后来说“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3万多名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通道转兵会议会址</h5> <b>D3<br>新厂</b> 3月25日,我们从县溪镇前往黎平的途中,行驶了44公里,在靖州新厂镇X078县道边,遇到计划外的斗篷坡“新厂战斗纪念园”。这里是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奉命为中央红军长征探路时,以较小代价击溃敌军一个纵队的地方。我们参观了园内的红军纪念坊、长征诗词碑廊、红军亭和红军长征新厂战役纪念碑等。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新厂战斗纪念园入口牌坊</h5> <b>马路口</b> 往前行驶了13公里,在马路口村G356国道的一个转弯处,见到一座漂亮的风雨桥,桥头正好可以停车。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马路口村风雨桥</h5> 马路口村这座始建于大清康熙年间横跨四乡河的古石桥,据传红军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的两路人马曾路过此地,并在此做了短暂休整,因而被命名为“红军桥”。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马路口村红军桥</h5> <b>又出湖南 进入贵州<br>黎平会议</b> 前行35公里,到达黎平已是正午时分。黎平,侗语音译,官方语言寓意黎民百姓平安。不巧,黎平会议纪念馆维修闭馆了,好在翘街上的黎平会议会址依然开放着。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黎平会议纪念馆</h5> 当年的“黎平会议”,是在黎平翘街中段的胡荣顺店铺召开的,黎平会议也是遵义会议系列会议之一,是中共中央长征路上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是第一次以中央政治局的名义否定了李德、博古顽固坚持的错误战略方针,是第一次结束了毛主席长达三年在中央受排挤的地位。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黎平会议会址</h5> 参观完会址,我们去了毛主席的住处,当年毛主席与王稼祥、张闻天住在一起。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黎平会议会议室</h5> <b>镇远古镇</b> 继续上高速奔驰148公里,我们来到舞阳河畔的镇远古镇,入住镇远镖局●大河关驿站。由于时间已晚,我们仅仅逛了一下祝圣桥,欣赏了舞阳河和镇远的夜景。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镇远古城-镇远镖局</h5> 镇远,乃“山雄水美”之地。自古为由湘楚入夜郎,舍舟登陆的要冲,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要津,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南方各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美丽舞阳河畔的镇远古城</h5> 镇远,是红军长征以来攻占的第一座地级城市,这里不但商家云集,还是贵州黔军的东部行营,囤积有大批军需物资。红军长征攻克镇远,缴获大批军用战略物资及黄金、白银,为红军后勤提供了丰厚的物资保障。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镇远古城夜景辉煌</h5> <b>D4<br>猴场会议</b> 3月26日,我们行驶140公里,来到猴场。猴场会议纪念馆维修闭馆了,我们只好在大门外拍了张照片。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猴场会议会址</h5> 所幸猴场会议会址依然开放着。猴场会议旧址系四合院私人住宅,正面是雄伟的门楼,四周为高约6米的砖砌桶墙,俗称“一颗印”,正厅、南北厢房、过厅均为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工艺精美。中间为堂屋,是当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的地方,现陈列有会议桌椅等实物。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猴场会议会议室</h5> 参观完会址下来,发现侧门未关,仅用隔离带拦着。我们悄悄地溜进纪念馆前的广场,慌慌张张地在心心念念的红丝带造型的猴场会议纪念碑留了个影。 <h5 style="text-align: right;">猴场会议纪念馆大门外</h5> <b>突破乌江天险<br>江界河</b> 走过39公里的道路,我们到了江界河码头。江界河渡口自古就是遵义通往黔东南的要津,是川盐运往黔东的必经之道。江界河渡口为箱状河谷,两岸山高崖绝,陡峭的山岩高达数丈。白浪翻腾、水流湍急的乌江天险,自古即有俗语:“横走天下路,难过乌江渡。”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江界河-峭壁上杨成武将军题的“乌江天险”</h5> 1935年元月1日,中央红军按照猴场会议的决定,由刘伯承直接指挥,耿飚、杨成武率领的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在乌江江界河渡口发动了抢渡乌江江界河的战斗。战斗采取了渡口强攻,上游偷渡相接合的办法,于元月3日占领渡口守敌排哨阵地。渡口工兵连200余人冒着枪林弹雨,在湍急的江面上用竹筏、门板架起一座150多米的浮桥,红军大部队通过浮桥过江,毛主席与中央纵队也是在此过的乌江。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江界河红军渡</h5> 因下游修建的构皮滩水电站水库蓄水,当年激浪拍岸的乌江江面,如今已是水平如镜,当年红军抢渡乌江的战斗遗址,也已沉寂在水下100多米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江界河-眺望杨成武将军题字的“乌江天险”</h5> <b>遵义转折城</b> 往西北行驶124公里,我们来到遵义。遵义,战国时属于“大夜郎国”,隋代改“郎州”为“播州”,明万历“平播之役”后,改“播州”为遵义。因错过停车场入口,我们又沿单行道饶了好大一圈,将车停在停车场,已近下午5点了。我们担心闭馆,就空手赶去参观。到了门前得知,遵义会议会址和纪念馆都是晚上7点才闭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遵义会议会址</h5> 遵义会议会址的房屋,原为黔军师长柏辉章新建的私邸,建筑物由主楼和跨院两部分组成。原临街铺面居中处小牌楼的檐下,悬挂着毛主席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黑漆金匾(这是毛主席为全国革命纪念地唯一的题字)。遵义会议会议室在楼上,原为房主的小客厅(现二楼已不开放)。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遵义会议会址”</h5> 202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 90 周年。90 年前,在贵州遵义召开的这次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遵义会议纪念馆</h5> 由于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作用,所以遵义会议会址,如同一座灯塔,成为当年成千上万红卫兵的五大朝圣地之一(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北京)。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深知正是因为有了遵义会议,才让当时的中国有了巨大的转机,遵义也因此获得了转折之城的美称。遵义会议会址就成了红色旅游的必经之地。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遵义会议纪念馆</h5> <b>D5<br>遵义 红军山</b> 3月27日一早,我们步出遵义会址一墙之隔的凡客酒店,穿过红军街,前往红军山。由于时间尚早,红军街的店铺都还没有开门,我们只好在红军烈士陵园门前唯一的担子前,吃一小碗豆腐脑权当过早。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遵义红军山下</h5> 我们还没有上山,就见到一辆又一辆大巴车,送来一队又一队人,还有几车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排着队从台阶上山。我们走边上的车道上山,然后再转上台阶来到纪念碑前,纪念碑广场上人头攒动,大家排着队依次进行宣誓和献花仪式,两旁还有不少队伍在等候。这里是我们这次行程中唯一有鲜花售卖的地方,只可惜人太多,我们没有机会献花了。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遵义来红军山祭奠烈士的人络绎不绝</h5> 我们来到纪念碑左侧的红军坟,这里安葬着一位年轻的红军卫生员——龙思泉。当年龙恩泉在遵义外出给农民治病,由于医术好,老百姓把他当做一位救苦救难的“红军菩萨”,如此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十里的农民,都请他诊病。部队紧急撤离遵义郊区驻地时,未能及时通知到他,后在追赶部队的途中,未满18岁的龙思泉不幸被反动派杀害。 <h5 style="text-align: right;">女红军菩萨铜像</h5> 由于当时并不知道龙思泉的真实姓名,乡亲们只好在坟前树了一块“红军坟”的牌子。此后常有百姓到他的坟前烧香祭拜,并在附近摘一些草药,服下后有些人的病情有所好转,乡亲们认为是红军在保佑他们,这样烧香的人越来越多。这位卫生员也被传成了温柔和善的女红医,变成了“红军菩萨”。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遵义烈士陵园门前雕塑</h5> 解放后,红军坟迁来遵义市烈士陵园里后,香火更旺了,云、贵、川等地都有人到红军坟进香,祈求“红军菩萨”的保佑,“神话”也是越传越神奇了。如今,一尊红军女卫生员怀抱病弱的孩子专注喂药的铜铸雕塑立在了红军坟前。当地人认为,“摸摸脚,红军菩萨会保佑你”,游客们也争相抚摸红军菩萨脚,铜像的脚和旁边药罐已被摸得锃亮。我仰望着铜像,心中翻腾着早已熟知的故事,眼中是抑制不住的泪水。我们也未能免俗的去摸了摸红军菩萨的脚。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遵义红军烈士纪念碑前的女红军雕塑</h5> 《伟大转折●湘江~遵义》就到这里<br>请继续观赏《四渡赤水●娄山关~南渡乌江》 <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有点水</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草稿于武汉金银湖</div><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25年4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