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天雨霽實有晴,…江南尋夢好歳月,烟霞參差伊洛城。”—澤華《鷓鴣天·乙巳桃月憶故鄉汝窑寄》

北角澤華趙(Cervantes ,Chao)

<p class="ql-block">汝瓷,始燒於唐中期,盛於北宋,比特宋代“五大名瓷汝官哥定鈞”之首,因產於汝州(原臨汝)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佔有顯著地位。 現存世汝瓷約65件,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大衛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宋人歐陽修《歸田集》:汝窑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即翠青。 宋人周輝《清波雜志》:汝瓷以釉取勝,同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氾濫、純淨、溫潤。 明代學者高濂《燕閑清賞箋》:汝窑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蔥綠和天藍等。 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 汝窑以汝河為界分南北兩大瓷區。 南區現汝州蟒川嚴和店到寶豐清凉寺、魯山段店、梁窪。 北區以現汝州城區、大峪鎮,百餘座汝瓷窑比肩連綿。 韓琴,女,1967年11月出生於洛陽臨汝,從事汝瓷燒造研製廿七年。 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韓琴汝瓷研究所所長,國家汝瓷地理標誌專家委員會副副主任。 北京故宮博物院陶瓷泰斗耿寶昌等專家認為她在汝瓷生產、研究製作方面貢獻突出。 其作品釉色純正,造型製作規整,開發15類150多個品種,獲得國家專利一項,18件汝瓷作品獲外觀設計專利,曾被外交部禮品司定位國禮產品,河南省文物考古收藏標本。 “雲天雨霽實有晴,征衫未褪淚眼蒙。悲喜經年花開落,瀚海遲暮竟未能。收劍氣,書齋明,新茗汝瓷夜航燈。江南尋夢好歳月,烟霞參差伊洛城。”—澤華《鷓鴣天·乙巳桃月憶故鄉汝窑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