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鼓楼医院的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末,是中国现代医疗发展的重要见证。以下是其历史沿革及关键发展节点的梳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建院与早期发展(1892-1949年)</p><p class="ql-block">创立背景</p><p class="ql-block">南京鼓楼医院始建于1892年,初为基督教会创办的西医医院,是南京第一所西医院,也是中国最早的西医院之一。</p><p class="ql-block">名称更迭与隶属关系</p><p class="ql-block">1914年:金陵大学医科董事部收购基督医院,更名为金陵大学鼓楼医院,并逐步扩展医疗规模,至1919年已设床位100张,年门诊量超2.5万人次。</p><p class="ql-block">1927年:北伐战争后,国民政府接管医院,更名为南京市立鼓楼医院,承担军队伤病员救治任务。</p><p class="ql-block">1928年:因经费问题,医院通过外交途径归还金陵大学,恢复原名。</p><p class="ql-block">1941年:日军侵占期间更名为同仁会南京鼓楼医院,至1945年抗战胜利后复名。</p><p class="ql-block">二、新中国成立后的转型(1949-2014年)</p><p class="ql-block">政府接管与公立化</p><p class="ql-block">1951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医院,更名为南京市人民鼓楼医院,并成立中共党支部,逐步脱离教会管理体系。</p><p class="ql-block">1958年:成为南京市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与教学结合进一步加强。</p><p class="ql-block">特殊时期的名称变化</p><p class="ql-block">1967年:文革期间更名为“南京市反帝医院”,1972年恢复为南京市鼓楼医院。</p><p class="ql-block">学术与科研发展</p><p class="ql-block">1987年:成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启医教研一体化新阶段。</p><p class="ql-block">1989年:被命名为南京市红十字中心医院,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p><p class="ql-block">三、现代化发展与成就(2014年至今)</p><p class="ql-block">更名与规模扩展</p><p class="ql-block">2014年:经批准正式定名为“南京鼓楼医院”,形成鼓楼本部、江北院区、南部院区及科研院区的多院区格局,总床位4300余张,职工超6000人。</p><p class="ql-block">学科建设与荣誉</p><p class="ql-block">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及临床专科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建设项目4个,参与建设综合类、癌症等3个中心。</p><p class="ql-block">连续6年位列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第一方阵(A++等级),2023年更获评“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A+++等级。</p><p class="ql-block">四、特色与贡献</p><p class="ql-block">技术创新:在干细胞研究、脊柱矫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p><p class="ql-block">人才队伍:汇聚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101人次,形成高水平的医疗与科研团队。</p><p class="ql-block">综上,南京鼓楼医院历经130余年发展,从教会医院蜕变为现代化综合性三甲医院,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医疗体系的演进,并在学科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引领行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南京鼓楼医院的前身马林医院,其创始人威廉·爱德华·麦克林(William Edward Macklin,1860-1947)是一位跨越医学、教育与社会变革的传奇人物。作为加拿大籍传教士,他以"马林"之名扎根中国近四十年,不仅开创了南京现代西医的先河,更在动荡时代中展现了医者仁心与国际视野。</p><p class="ql-block"> 一、多元背景与跨文化适应</p><p class="ql-block"> 马林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伦敦市的多元家庭,祖父是爱尔兰裔牧师,母亲具有法裔血统。这种文化交融的成长环境,塑造了他对不同文明的包容与理解。1886年,他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受美国基督教会派遣来华,先在上海学习中文与民俗,随后深入南京。为融入当地社会,他改穿唐装、蓄发辫,甚至熟读《论语》《孟子》,这种"本土化"策略使他迅速获得民众信任。</p><p class="ql-block"> 二、医学拓荒:从诊所到现代化医院</p><p class="ql-block"> 1887年,马林在南京鼓楼南坡获得50亩捐赠土地,历时五年建成四层西式医院。1893年3月,"基督医院"正式开诊,这是南京第一所西医医院,初期设病床50张,配备显微镜等先进设备。马林秉持"平等对待王子与乞丐"的理念,规定头等病房每月5元、二等2元、三等免费,每年免费收治三分之一的赤贫患者。他还开办农场帮助贫民解决生计,并赴美国学习农业技术,将医学救助与社会改良结合。</p><p class="ql-block"> 三、教育贡献:从医科到中学</p><p class="ql-block"> 1911年,金陵大学增设医科,马林担任卫生防护课教师,并将基督医院作为实习基地。他亲自带教学生,推动医学教育本土化。同时,他于1899年创办基督中学(今中华中学),担任校长至1926年。该校以"用爱温暖人"为校训,培养了大批人才。值得注意的是,马林在教学中引入西方科学课程,同时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教育模式。</p><p class="ql-block"> 四、历史风云中的医者担当</p><p class="ql-block"> 1. 辛亥革命:1912年初,马林赴上海向孙中山汇报医疗工作,获其高度赞誉并在计划书上签名。他还通过英文报纸报道革命进程,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变革。</p><p class="ql-block"> 2. 南京沦陷: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马林已退休赴美,但他创立的鼓楼医院成为安全区唯一开放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在极端危险中救治伤员,记录日军暴行,这些资料后来成为东京审判的重要证据。</p><p class="ql-block"> 3. 战后影响:1939年,马林夫妇将金婚纪念礼金全部捐赠鼓楼医院,设立贫病救济基金。1947年他逝世后,医院在2012年为其树立铜像,纪念这位"用爱温暖中国"的医者。</p><p class="ql-block"> 五、文化桥梁与学术遗产</p><p class="ql-block"> 马林不仅是医生,更是文化传播者。他用中英文发表文章,翻译《英国人民史》《进步与贫困》等著作,向中国介绍西方思想。同时,他通过上海英文报纸担任通讯员十余年,向世界报道中国社会变迁。这种双向的文化沟通,使他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西交流的重要纽带。</p><p class="ql-block"> 六、医院的历史嬗变</p><p class="ql-block"> 1. 名称更迭:1893年称"基督医院",1914年更名"金陵大学鼓楼医院",1951年定名为"南京市鼓楼医院"。</p><p class="ql-block"> 2. 建筑遗存:1892年建成的四层楼房至今保留,青砖勾缝、红砖镶嵌的美国殖民风格建筑,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3. 现代发展:如今的鼓楼医院已成为三级甲等医院,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连续六年位列第一方阵,拥有4300余张床位,牵头建设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p><p class="ql-block"> 马林的遗产不仅在于一座医院的创立,更在于他将医学视为"拯救身体与灵魂"的双重事业。从19世纪末的诊所到21世纪的医学重镇,鼓楼医院始终传承着他"平等、仁爱、创新"的精神,成为中西医学交融的典范。正如马林在《马林传》中所言:"真正的医者,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照亮黑暗中的希望。"这种精神跨越百年,依然在秦淮河畔闪耀。</p> 真正的医者,不仅要治愈疾病,更要照亮黑暗中的希望。 鼓楼医院的古迹建筑 鼓楼医院的演变历史 蒋中正题字的建筑留存 在南京紫峰大厦映照下的现代鼓楼医院 <p class="ql-block">从马林医院到南京鼓楼医院,时空跨越(1892-2025)一百三十三年。它完整地见证了十朝古都金陵从清朝末年到现代南京的近现代历史。这133年,古城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它的变化中,一个贫穷落后,衰落的古城蜕变成现代繁华的现代化大城市,见证了一穷二白,任人宰割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变化,鼓楼医院的古往今来的历史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医院的历史意义,这座闻名遐迩的现代化医院,它每天承载着成千上万求医者的救治和巨大的医学科研任务,它强烈地传播出我们民族自信的声音,金陵人的骄傲乐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