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提起佛塔人们都不陌生,但对佛塔的了解和理解却天差地别。</p><p class="ql-block"> 佛塔,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承载着深厚的精神内涵和宗教意义。佛塔最初的功能是供奉和安置舍利、佛像、经卷和其它法物,这些圣物被视为佛教信仰的核心。佛塔的每个部分揭示了成佛之道,如下层基台代表十善业,三阶代表三宝等。佛塔不仅仅是教徒朝拜的对象,也是他们修行过程中的精神寄托和指引。但佛塔的具体细节和解释会因佛教的不同派别和地区差异而有所区别。</p><p class="ql-block"> 辽宁省的佛塔比较多,共有97座,其中辽塔就有39座,为什么辽宁省的辽塔数量这么多呢,因为辽代(907一1125年)是契丹族在我国北方建立的统治政权,做为少数民族的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辽代各代皇帝都崇信佛教,在其统治地区均依照汉族式样建造大量的佛寺和佛塔。辽塔主要分布在辽宁中部为核心的周围地区,包括辽宁、内蒙、吉林个别区域。</p><p class="ql-block"> 辽塔都是佛塔,其形制几乎都是密檐式实心砖塔,大多为八角形。最具特征的是有繁复华丽的须弥座,第一层塔身高大,布满雕饰,上层雕刻有佛像、佛龛、飞天及门窗、柱子、斗栱等。这些是集中表现宗教题材和建筑技艺的地方,充分体现佛教观念,满足信徒们礼佛拜佛的需要。辽塔仍保留着唐代之前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布局形式,塔都建在寺院的中轴线上山门之内,将塔作为重要的崇拜对象。</p> <p class="ql-block"> 密檐式塔始于南北朝,兴于隋、唐,成熟于辽、金,衰于元、明。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佛塔的建造上没有一味继承唐塔的形制。而是大胆地融合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创造了极具独特风格的辽代密檐式塔,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建筑形制和成熟的建造技术。辽金时代是密檐塔发展的巅峰阶段,所以通常将辽、金两代的佛教建筑视为一系。</p> <p class="ql-block"> 辽宁省的佛塔中有三座佛塔极为特殊,堪称一绝,可称为奇观。</p><p class="ql-block"> 第一座,位于凌海市班吉塔镇盘古山脚下的班吉塔,也称斑鸠塔,建于辽道宗清宁四年(1058),距今近千年。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班吉塔是一座青砖砌筑的八角实心花塔,高11.25米,塔身为八面,每面底宽1.44米,转角设八边形倚柱,塔身有束腰,上饰两层仰莲,塔顶又有两层仰莲。上托砖砌圆形塔钵,看上去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穿着美丽的裙子在舞蹈,彼有动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第二座,位于绥中县前卫镇的斜塔,又名瑞州古塔。此塔建于辽代距今上千年之久,是一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10米,塔身向东北倾斜12度,塔尖水平位移1.7米,斜而不坠,歪而不倒,被称为“怪塔”、“歪塔”,看塔时能把你的身体带歪了。它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的倾斜度还大,还比它早建300年,是世界第一斜塔,已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三座,是位于葫芦岛市南票区沙锅屯村石龙山上的金代沙锅屯石塔。该塔建在山岗上一块沉积岩上,沉积岩下是腾空的,看着这塔类是悬空的。塔座为须弥式,由三块石材拼凑起来的,塔身没用一块木料,没有一颗钉子,纯手工雕凿磊砌而成。塔的形制为六角五级高约五米,就地取材用十八块石材雕刻接砌的,塔身半径不足半米,周围也无任何遮栏。就这样孤伶伶地立在沉积岩上800多年,你不觉得很神奇很奇葩吗?</p><p class="ql-block"> 2013年该塔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载入《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等多部典籍。</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班吉塔</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前卫斜塔</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沙锅屯石塔</i></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沉积岩下面是空的</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