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最近,有感而发,写了六、七篇《诗论》,谈谈我对诗词,包括新体诗的认识,并就教于各位大家。</p> <p class="ql-block">“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陆游写给儿子一首诗中的一句。“功夫在诗外”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的思想见识、生活阅历,远比写作的技巧重要。一个没有陆游那样爱国情怀的人,是写不出他那《示儿》《书愤》等爱国诗篇的。一个没有经历过他和唐婉那样爱情悲剧的人,也是写不出《钗头凤》《沈园》等感人的诗词的。</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学杜容易学李难。就是说学习杜甫写忧国忧民的诗容易一点(其实学杜也不容易,古今学杜甫的,超越杜甫的也没见几个),学习李白想写出李白那样大气磅薄的诗很难。根本问题在于没有李白那样豪迈超拔、落拓不羁的气质,根本就写不出他那样的作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那样的气质是性格、阅历和思想境界的综合,不是靠简单模仿就能学得来的。</p><p class="ql-block">苏轼诗文的高超,也在于他对儒释道思想的理解,对宇宙人生的感悟,使他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因此他的作品雄浑大气,淡泊旷达,有种独特的魅力,能给人以启发和触动,激发人们的思索思考。没有他那种思想境界,断写不出他那样大气的作品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苏轼在谈写作时也曾用过一个比喻:小水流是浮不起一根木头的,而大江大河浮起一根木头轻如鸿毛。因此,诗人要读书、思考,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真正成为“无冕之王”,然后才会写出大作、佳作。</p><p class="ql-block">只有“会当凌绝顶”,才会“一览众山小”。当你胸怀如大海宽阔,激情如江河澎湃,自然能写出好的诗词。古今有不少诗人写同题诗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为兰亭诗会上各位诗人现场做的诗的诗集写的序。王维曾和几个诗人同写朝廷朝拜的盛况,杜甫也曾和几位诗人同登慈恩寺塔,同写登慈恩寺塔诗,《红楼梦》中宝玉和众姐妹们数次举行诗会,写同题诗,或定题诗,每个人写出的诗各不相同,差别很大。每个人诗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差别就是不同作者思想境界和见识的差别。</span></p><p class="ql-block">同样写荆楚长江的风光,李白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的是诗仙的流动奔腾之感。杜甫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出诗圣的雄浑壮阔之感。王维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诗佛的虚无飘渺之感。王湾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出的是诗人眼前的一幅美景。这四位诗人的诗句都很经典,各有特色,但明显可以看出诗人之间性格气质的差异。</p><p class="ql-block">李清照写《词论》,她比较推崇周邦彦,说周邦彦的词,格律比较完美,用词也温润典雅;她批评苏轼语言粗燥,有时还不太遵守格律。但周邦彦始终无法和苏轼比肩,因为他没有苏轼那样的思想境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甚至不太符合格律,但它至今被尊为经典名词。何也?思想胜于形式。</p><p class="ql-block">2025.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