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光阴流转,归来仍是桃李芬芳——记武汉肉联子弟学校师生重聚时刻

拯救灵魂的人

<p class="ql-block"><b>【春风叩响旧时光:当“归人”遇见“故园”】</b></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3日,春和景明,阳光明媚,武汉肉联厂旧址的梧桐已抽出新叶。原“武汉市肉联子弟学校”的校门已被焕然一新的“武汉江岸区辅读学校”所取代·。忽然被一声轻唤唤醒——曾在这里挥洒青春的陈老师,正握着泛黄的老照片,站在早已翻新的教学楼前。二十多年前那场教师剥离改革的风雨,让我们带着对讲台的眷恋走向不同的人生轨迹,而此刻,重逢的脚步踏碎时光的涟漪,让记忆在现实中温柔重叠。</p> <p class="ql-block"><b>【剥离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5年的夏天,为响应企业学校剥离政策,肉联学校的数位教师带着未改完的作业本、没来得及送的毕业礼物,告别了这片承载着无数晨昏的校园。数学老师周老师记得,最后一堂课上,学生们红着眼眶问:“老师,您还会回来吗?”如今,当他看着昔日荣誉榜,当年亲手栽种的水杉树,却听见身后传来哽咽的声音:“您看,当年你在这儿跟我谈心我一直都记得……”</p><p class="ql-block">重新坐回教室,徐九红担任了今天的主持。</p> <p class="ql-block">徐九红深情地说:“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美好季节里,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相聚在这里,共同翻开尘封的记忆,共叙往昔情谊。想当年,我们一同战斗在这里,站在那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播种希望,那些日子,是我们生命里最珍贵的回忆。转眼间,我们已阔别多年。再次看到熟悉的面容,感觉一切就像昨天一样。今天,我们放下手中的忙碌,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赴这场迟到太久的聚会。</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代表今天参加聚会的全体同仁,为这次聚会默默付出的蔡慧芳、彭莉同志,表示深深的谢意!是你们辛勤付出和努力,才让这次聚会得以顺利举行。</p><p class="ql-block">时光是最神奇的画笔,在每个人身上都留下独特的印记。相信此刻,大家脑海中都浮现出了往事的点点滴滴。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观看精心制作的回忆照片集。这些珍贵的瞬间,承载着我们的青春与梦想 。(播放视频完毕)相信大家看完视频,内心都感慨万千。</p> 老师们凝神静气,仔细看着那些或工作、或生活、或外出的照片,感慨万千,纷纷相互交流,有些人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模样,但是,对当年照片的情景却记忆犹新。 相信大家看完视频,内心都感慨万千。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有请部分老师分享一下当年那些难忘故事。<div>首先是师范班班主任高敏,她动情地谈到她的带班策略,班级管理轮流制,设立常务班委和值周班委,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这种超前的育人策略,培养了今天的我们,也锻炼了我们。</div><div>印象最深的是1985年暑假,带领师范班20多名学生前往庐山写生社会实践。开了社会实践的先河,同学们每每谈及此事,都有说不完的故事。</div> 接着,师范班的音乐老师陈代红发言,她印象最深的是带着我们四处演出,她的到来,也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专业的音乐课,视唱练耳、识谱、弹琴…… 最后,是住在学校门口的周勇校长发言,他也是师范班的数学老师,他印象最深的是教师不要拘泥于书本或提前的预设,在课堂上要有现场生成的应变,这样的课堂才是真实的、高效的课堂。 岁月如歌,听时光在皱纹里低吟;此去经年,桃李不言自成蹊。老师们三五成群,在楼层与教室间穿行,每间教室都有他们的回忆,每一层楼都有曾经的故事。<div>从师范班、从肉联也走出了许多人才,其中有校长、武汉市知名的足球教练、名班主任、名学科教师、教研员,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div> 参加今天的活动,现堤角小学校长张彦斌赋诗一首 <div>  </div><div>七律-欢聚<br><br>讲台岁月忆犹长,<br>今日相逢聚一堂。<br>粉笔尘飘斑鬓影,<br>书声韵绕旧时光。<br>一腔热血洒肉联,<br>校园足球育栋梁。<br>笑对人生情未改,<br>共举浊酒敬沧桑。<br></div> 二十载光阴,变的是校园的容颜、教师的身份、学生的模样,不变的是三尺讲台上的谆谆教诲,是作业本里的红笔批注,是走廊拐角处那句轻轻的“上课啦”。当春风再次掠过校园,那些关于青春、关于奉献、关于传承的故事,正随着新抽的枝芽,在时光里继续生长。<br>  <br>或许,教育最美的模样,从来不是定格在某段时光里,而是像此刻——你带着岁月的沉淀归来,我捧着感恩的心等候,我们在时光的长河里相视而笑,忽然懂得:有些缘分,早已在彼此生命里,写下了永不褪色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