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悲剧:读《萧红和她的时代》

李建新

<p class="ql-block">我实在难以理解作者为何要取“端木赐香”这样一个怪异的名字,你不过就是安阳师院的一位副教李桂枝罢了。自诩为“历史顽主”“历史黑手”,仿佛手持片儿刀行走江湖。因此,当她说自己写萧红是赌一口气而作,我一点都不相信。诚然,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不同时代的人更是如此,我们不能用现代的眼光与评价去衡量历史人物,这不仅显得局限,更显得有些小肚鸡肠。</p><p class="ql-block">萧红(1911-1942),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改为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萧红等,其主要作品有《生死场》与《呼兰河传》等。后人只记得《呼兰河传》,记得她与萧军同居,却生下未婚夫汪恩甲的孩子;与端木蕻良同居,却怀上萧军的孩子。萧红的一生,与其说是悲剧,不如说是闹剧,充满了自我作孽与命运捉弄。</p><p class="ql-block">作者评价萧红时,简单地认为她只有叛逆的心与放纵的欲,却缺乏自立的技能与自尊的身心。她打着女性解放的旗号,为自己的生物本能与情欲放纵寻找借口。无非是因为萧红一生交往了六个男人,于是便被贴上“渣男收割机”的标签。然而,纵观萧红的一生,既有波澜起伏,也有心酸苦难,我对此在以下三个方面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祖父畸形的爱造就了性格缺陷</p><p class="ql-block">萧红生长在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家中由祖母掌权,祖父则是随心所欲的老太爷。父亲是过继子,不便多言,便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母亲身体欠佳,尤其是长子夭折、次子出生后,更是无暇顾及萧红,于是她便被交由祖父照顾。萧红聪明伶俐,自然懂得祖父、祖母在家中的地位,只要在他们身边,她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人敢干涉她。因此,她从小就养成了恣肆任性、刚毅倔强的性格,这也是她一生命运多舛、屡遭磨难、饱尝辛酸、历尽沧桑的根源。不计一切后果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是萧红的基本性格特征。</p><p class="ql-block">祖父这种对任性不加修饰的宽容,从纯亲情立场释放的爱,在客观上培养与浇灌了萧红心灵深处任性不羁的性格之花。极度的爱与极度的恨情绪自由蔓延,绝对的任性与绝对的不受约束、不畏强暴、反抗压迫等。也正是祖父一手培植了这个胚胎,后来为中国的现代文学贡献了一名出色的女作家;但从人生角度来看,这也是祖父留给萧红的缺憾。</p><p class="ql-block">挥霍放纵造成私生活一塌糊涂</p><p class="ql-block">我向来不认为中国女人多高洁,而中国男人多浑浊。能持这种观点的,顶多是宝玉那种想哄小女生高兴的娘娘腔,当不得真。男女之间其实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说得通俗点,半斤八两。</p><p class="ql-block">作为文艺青年固然可以将文艺渗透于生活,情趣渗透于婚姻,但婚姻与生活的前提,生活独立与经济独立,这两人却无法做到。试想,经济独立你都没有,不是啃老,就是啃友。婚姻和生活中有了诗和远方固然美妙,但在婚姻和生活的原始功能没有解决之前,诗和远方,远远代替不了婚姻和生活本身。</p><p class="ql-block">中国不知何时流行起了一种怨妇文学。怜惜美女、才女、薄命女,都是人之常情。可是,因怜而怨,就不对了。因为萧红的这些男人到底渣不渣,渣到何种程度,是需要充分论证的。即使渣,也首先得怪自己饥不择食。因为没有一个男人是家庭包办、外力强迫的,全是你自己的个人选择。</p><p class="ql-block">把萧红归入“极品”系列,估计她自己也是不会反对的。没有头脑和理智,却有巨大的能量和不羁的性格,那只能是折腾,再折腾,直到把自己青春与生命的本钱全部折腾掉才算完。在情与智、生物本能与社会环境之间,她纯粹地倾斜到前者,实际结果就是把自己当个破罐子。生命资源是有限的,上帝也是公平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p><p class="ql-block">疯狂经历为她写作提供了素材</p><p class="ql-block">萧红整个无理性的人生,对现实构不成任何警醒,反而成为一种文艺化的慰安。不外是家庭对不起她、男人对不起她、社会对不起她、时代对不起她。然而,即使站在功利的角度,正是家庭、男人、社会、时代,合力促成了她的文艺的可能性与丰富性。愤怒出诗人,痛苦出作家,即使谈不上有目的的求仁得仁,至少是有逻辑的由因出果吧。</p><p class="ql-block">她富于理想,耽于幻想,总好像时时沉迷在自己的向往之中。萧红32岁的短暂一生,就是在一味的任性中走过来的。就连她的小说,也没啥结构艺术,带着一种稚拙的放任。所以,一些学人把她的小说总结为“诗性”“散文化特征”“随意性”“信马由缰的巡视式的艺术手法”“无任何范式”“天趣”“萧红体”云云。总之是没有章法,天马行空地随便写。</p><p class="ql-block">关于萧红的个人机遇。可以说,成也男人,败也男人,没有这些男人接力棒似的传帮带,萧红就不可能走向文学之路。其中,文学的启蒙人与引路人,萧军当之无愧;知名文学女作家的地位,鲁迅力捧所致。对于鲁迅来讲,接触的文学后辈千千万,但是让他宠爱的文学女青年却只有萧红一个。</p><p class="ql-block">总之,如果说萧红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的话,那么她的出身不算是悲剧,她的文学成绩不算是悲剧。我要说悲的是,她短暂一生的乱爱,有人称之为爱的悲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