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读《金瓶梅》之七十五 从阿德勒的角度聊聊潘金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金瓶梅》第七十五回时,穿插读了一个日本人的书《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让我对潘金莲有了一个完全矛盾的不同认识。</p><p class="ql-block"> 潘金莲在七十五回中,和吴月娘有两次冲突。</p><p class="ql-block"> 一是因为潘金莲的丫鬟春梅依势持强骂走了唱戏的申二姐,月娘有 几分生气,觉得春梅"惯的没张倒置的,没个规矩。"要金莲管管,不料金莲硬邦邦顶了回来:"莫不为瞎淫妇打他几棍儿?"月娘气 的满脸通红,起身而去。</p><p class="ql-block"> 二是月娘给吴大妗子诉说潘金莲使性子撵走潘姥姥,又要挑事端,被躲在帘外的潘金莲听见,两人撕开脸皮,爆发了激烈冲突。吴月娘见潘金莲一再顶撞,说出了“你害杀了一个,只少我了”这样的狠话,潘金莲见月娘如此放狠,滚在地上 自打嘴巴,放声大哭,要西门庆回来写休书。</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长期在体制内生活的人,自然习惯从纵向关系看问题。从纵向关系看,全都是潘金莲的不是。</p><p class="ql-block"> 在西门大院里,西门庆是一把手,吴月娘是常务副职,潘金莲等是班子的一般成员。在正常情况下,常务副职主持日常工作,协调方方面面,论资历论能力,在班子成员中的威望都是妥妥的。一般来说,无论是自身素养或切身利益,其他副职都不会和常务过不去。挑战常务,大多有三个因素且至少需要具备两个:一是有利害冲突,这是个基本条件;二是和一把手关系特殊,有挑战的底气;三是个人性格使然,个性太强。</p><p class="ql-block"> 潘金莲这三条都占了。</p><p class="ql-block"> 以下犯上,是纵向关系中的一大忌讳。即使一把手有心想耍常务副职一把,表面上也不得不给对方面子,因为一个班子里,一二把手的团结至关重要。在涉及到原则问题或根本利益时,面对着二把手,一把手不得不忍痛割爱。</p><p class="ql-block"> 吴月娘不仅有正房这个身份的优势,还是当下西门家根本利益的代表,李瓶儿和官哥儿死了,妻妾中只有她怀有身孕,这是西门庆的命脉所在。所以当吴月娘告诉西门庆,潘金莲“气的我身子软瘫儿热化,什么孩子李子,就是太子也成不的。如今倒弄的不死不活,心口内只是发胀,肚子往下鳖坠着疼,”时,西门庆马上慌了,他把月娘搂抱在怀里,一面痛骂潘金莲,一面跌着脚催人请医生。潘金莲虽然是他的心欢所在,但在子嗣这个根本利益面前一文不值。</p><p class="ql-block"> 潘金莲不懂这些,只知道一意任性,喜怒形于色,快马快刀,凭感觉行事,有点小心眼,也是肤浅的。</p><p class="ql-block"> 这场冲突以潘金莲低头认错而化解,但加剧了吴月娘对潘金莲的痛恨。西门庆去世,吴月娘掌权不久,就决绝地把潘金莲扫地出门。</p><p class="ql-block"> 纵向关系的厉害或微妙处就在这里,特别是在体制内,如果一味躺在一把手的小圈子里,特别是自持得宠,不把其他班子成员放眼里,颐指气使,专横跋扈,一旦一把手调走,必定成为众矢之的,代人受过。潘金莲就是这样的人,在体制内很难长久。一把手对这样的下属也是恨爱交加,爱他忠心耿耿,恨他不断添乱,恨铁不成钢用在这里最妥帖了。</p><p class="ql-block"> 读罢《被讨厌的勇气》,却发现也可以换个角度看潘金莲。</p><p class="ql-block"> 阿德勒认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人的幸福在于从纵向关系的思维中跳出来,建立横向关系思维,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自由才是真正的幸福。“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如果想要行使自由,那就需要的话付出代价。而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以上这些代价,那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就是不能获得自由”,“获得幸福的勇气包括被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人,不就是潘金莲?这样的生活方式,不就是潘金莲的生活方式?!从阿德勒的角度,潘金莲的活法是应该肯定的。</p><p class="ql-block"> 想哭就哭想闹就闹,我就是我,不要说你吴月娘,就是在西门庆面前,也一口一个“贼牢”、“小贼歪刺骨”。西门庆要去和如意儿厮混,她也敢提出要求:“我许你和她睡便睡,不许你和她说甚闲话,我到明日打听出来,你就休要进我这屋里来,我就把你下截咬下来。”</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潘金莲,这话除了潘金莲,谁敢说出来。恣肆无忌,洒脱自在,敢爱敢恨,活在当下。</p><p class="ql-block"> 即使在体制内,如果一个这样的人,不为别人而活着,不怕别人讨厌,不看谁的脸色,我行我素,谁又奈何。唯唯诺诺是一辈子,洒洒脱脱也是一辈子。这样的人心理素质特别强大,所谓有被讨厌的勇气,无非脸皮厚罢了。偏偏这样的人,人人对他都让三分,他们在单位里有存在感,幸福感永远是满满的。当然,如果一个人超然物外,无欲无求,官大官小在自己眼中都一个样,不媚上,不欺下,人人都是平等的伙伴。这种人真正生活在横向关系中,真正获得了自由,就像鲁迅先生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那是另外一种境界了。</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阿德勒的想法是行不通的,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阿德勒那个生活环境的文化完全是两个概念。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是一个官本位意识很浓的社会,人人都生活在纵向关系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人们总是走在讨皇帝喜欢、讨上司喜欢、讨同事喜欢的路上。不畏惧上司,不追求组织的认可,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是不可能的。存在决定意识,你就生活在纵向关系之中,怎么能按横向关系的方式去处理问题。尤其在体制内,上司的认可和大多数人的评价是绕不过去的坎。</p><p class="ql-block"> 阿德勒心理学在创建百年后终于被中国社会所接受,是因为现代社会有了被接受的空间。改革开放后几十年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横向关系的建立提供了条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和计划经济时期相比,人们有了更多的生存选择,倡导个性,尊重个人的权利逐渐为社会接受,“不怕被讨厌的勇气”这个课题终于被提上了桌面。读吴玲所著《杨绛传》,笔者写到,“习惯了顺从,一个‘不’字就要更多勇气。我们往往羞于拒绝,担心旁人会闹情绪,担心得罪朋友,担心误了他人的事,然而种种担忧之中,却无一点是关于自己的。拒绝的话说不出口,只好忍下不情愿。这样真的好吗?”阿德勒在这里找到了呼应。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即使在纵向关系中也敢于说“不”,他们的出路越来越广,活的更潇洒更自由更有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 潘金莲结奸弑夫是不可宽恕的,但阿德勒给了她一条活路,她是一个具有“不怕被讨厌勇气”的人。上世纪二十年代,剧作家欧阳予倩曾把潘金莲塑造成一个封建婚姻的叛逆,妇女解放的先驱;到八十年代,又有剧作家魏明伦重新诠释潘金莲,揭示出潘金莲首先是一个受害者,是一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是纵向关系下的产物。按阿德勒的观点,潘金莲更是一个走出纵向关系,把自己摆入横向关系的勇者。毫无疑问,在横向关系空间日渐扩展的环境中,潘金莲们也会有更多的出路,她们的生存空间日益扩大,她们将生活的更自由,更有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社会的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