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昵称:心的呼唤</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1249544</b></p> <p class="ql-block"><b>刘公岛,这个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既见证过近代海军的辉煌崛起,也承载着甲午战败的沉痛记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与威海认识这么久了,最近才到刘公岛参观。一是中国人的伤心地,不来也罢,来了肯定会伤心;二是这么个伤心地,也应该来看看。不忘历史,砥砺前行;三是刘公岛的绝美风光,吸引着游客。</b></p> <p class="ql-block"><b>19世纪末,刘公岛作为北洋水师基地,建有当时亚洲规模领先的铁码头、炮台群和电报局,配备德国克虏伯巨炮等先进装备。</b></p><p class="ql-block"><b>岛上设立的水师学堂培养出中国第一批现代海军人才,李鸿章曾在此检阅舰队,其军事设施完善程度被誉为“东隅屏藩”,代表着晚清洋务运动在国防现代化领域的最高成就。</b></p><p class="ql-block"><b>1895年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等将领英勇就义。岛上现存的水师衙门遗址、沉船遗迹和殉国将领塑像群,无声诉说着这场战争的惨烈悲壮。</b></p><p class="ql-block"><b>面对上述有人要问,当时我们的海军实力不是亚洲第一吗,怎么打起仗来就失败了呢?!</b></p> <p class="ql-block"><b>今天我们带着复杂的心情,向刘公岛进发。除了询问历史,也是来欣赏自然风光的。</b></p> <p class="ql-block"><b>刘公岛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刘公岛风景区是威海的一张名片,提到刘公岛,人们自然会想到威海。岛上峰峦起伏,其北部直立陡峭,南部平缓绵延,森林覆盖率达87%,是天然植物王国,海上森林公园。</b></p> <p class="ql-block"><b>刘公岛不仅有仙山桃源,还有远古的战国遗址、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还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以及众多英租时期遗留下来的欧式建筑。刘公岛承载了太多的历史积淀。下面我们就参观探索刘公岛历史的遗址吧!</b></p> <p class="ql-block"><b>首先我们来到甲午海战纪念馆,它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等综合艺术展示甲午战争悲壮历史的纪念馆。纪念馆造型奇特,犹如数艘相互撞击的舰船悬浮在海面上,并有一尊北洋水师将领塑像与整体建筑融为一体。</b></p> <p class="ql-block"><b>刘公岛博览园,是一处融刘公岛悠久历史与丰厚文化于一身,集高新技术与精湛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景点。巨幅彩玉壁雕、大型东阳木雕,刘公文化的集中再现。</b></p> <p class="ql-block"><b>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院),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的纪念遗址性博物馆,馆址设在刘公岛原北洋海军提督署内。</b></p><p class="ql-block"><b>据有关资料,博物馆从1985年建馆到2002年,共接待了1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b></p><p class="ql-block"><b>适逢中日甲午战争一百周年,jian总为甲午战争博物馆题写馆名,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李鹏、乔石、刘华清、田纪云、李岚清、周谷城等领导人也分别题词。</b></p> <p class="ql-block"><b>中华海坛,与天坛、地坛有并列之誉。海坛正前方是精雕的56条龙,象征着56个民族一脉相连;正中是定海神针,上方镶嵌的是一枚硕大夜明珠。</b></p> <p class="ql-block"><b>北洋海军忠魂碑,位于刘公岛北洋海军提督署北山冈上。</b></p><p class="ql-block"><b>1988年,威海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清代北洋海军成军一百周年而建,故名。碑身两侧凿有浮雕。碑文简述了北洋海军成军及中日甲午战争始末。</b></p> <p class="ql-block"><b>当时清代军事装备不可谓不先进,刘公岛的炮台可见一斑。但是,有士兵往炮管上挂洗涤的衣物。纪律作风可见一斑。</b></p><p class="ql-block"><b>刘公岛有清代炮台6座,其中旗顶山炮台坐落在刘公岛最高峰——旗顶山上,炮台也因此而得名。旗顶山炮台建成于1890年,是当时北洋水师炮台中海拔最高的一座。该炮台居高临下,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24厘米口径的4门平射炮雄踞在刘公岛的制高点上,为刘公岛乃至威海湾筑成一道天然屏障。</b></p> <p class="ql-block"><b>水师学堂,在丁公府西北约300米处,是继天津水师学堂、北京昆明湖水师学堂之后,北洋海军兴办的第三所水师学堂。原有大小房屋,在战争中悉数被毁。</b></p> <p class="ql-block"><b>北洋海军提督署,亦称水师提督衙门。现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在刘公岛中部偏西,依山临海,坐北朝南。大门居中,额题“海军公所”,是李鸿章手书。</b></p> <p class="ql-block"><b>康来码头,位于刘公岛中部,建于1903年清朝北洋海军时期,军民合用,因此得名“官码头”。康来码头两边及顶层均用花岗岩大块石砌成,内以混凝土填实,周围护以木桩,又俗称“石码头”。</b></p><p class="ql-block"><b>刘公岛自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每年上百万游客进岛后的第一个脚印,都是最先留在了这个码头。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铁码头,至今依然为当地驻军使用,也是刘公岛百年历史建筑之一,人文景观的代表。见证过北洋海军成军的辉煌荣耀,经历过甲午之殇的悲痛。1988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一天游览行将结束,要返程了,歌德的名言浮现在脑际,“撰写历史是摆脱过去的一种方式。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在刘公岛的一天是学习历史的一天。铭记历史是为了忘却历史,铭记历史是为了悲剧不再重演。</b></p> <p class="ql-block"><b>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纪律涣散、管理不严也要挨打,政府腐败更要挨打。刘公岛从2018年起,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数百万游客在此感悟“警钟长鸣,强军卫国”的历史启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