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尋古之旅(3) 别迦摩 - 推雅推喇 - 士每拿 - 撒狄 - 非拉铁非

Eric Wang

<p class="ql-block">土耳其位於小亞細亞,連結歐亞大陸。羅馬帝國時代,這裡有大量的希臘化城市和猶太人社區,是羅馬帝國的貿易路線交會之處,也曾經是基督教傳播的重要中心。 </p><p class="ql-block">這些教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世紀的使徒時代,與使徒保羅、約翰等人的宣教工作密切相關。 </p><p class="ql-block">今天開始將要逐一探訪聖經啓示錄所提及的七個教會所在地。 </p> <p class="ql-block">4/1日早餐后首先前往别迦摩。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別迦摩 Pergamos </b></p> <p class="ql-block">别迦摩位於現今土耳其的貝爾加馬(Bergama)。當時這裡是羅馬帝國「亞洲行省」的首府,也是著名的醫療中心。這裡有宙斯神廟,並以崇拜羅馬皇帝著名。 </p><p class="ql-block">約翰在啓示錄裡描述這裡的基督徒居住在「撒但的座位」之地。有人持守信仰,卻也有人跟從巴蘭的教訓。 </p><p class="ql-block">別迦摩教會所在地是一個宗教多元、敬拜羅馬皇帝和偶像的城市。雖然教會整體上堅守信仰,但其中有一些人開始接受與異教習俗妥協的行為,例如吃拜偶像之物和淫亂的生活方式,與當年巴蘭的教訓如出一轍。 </p><p class="ql-block">別迦摩教會可能由保羅或其他門徒建立,基督徒因不隨從異教與皇帝崇拜而受到迫害。 </p> <p class="ql-block"><b>红色教堂</b></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原是一座希臘神庙,三世紀被猶太人買下作為猶太教堂。六世紀改作基督教堂,十二世界突厥人將其改為清真寺。目前在維修,沒能入內參觀。</p> <p class="ql-block"><b>羊皮紙的發源地 </b></p> <p class="ql-block">別迦摩教會是羊皮紙(parchment)的發源地。在希臘化時代,別迦摩王國為了與埃及亞歷山大城的圖書館競爭,興建了自己的圖書館。當時埃及為了遏止別迦摩圖書館的發展,停止出口紙草紙(papyrus)。 </p><p class="ql-block">於是,別迦摩的工匠發明並改良了以動物皮革製成的書寫材料 - 羊皮紙(拉丁語:pergamenum,正是取自Pergamum 這個地名)。 </p><p class="ql-block">羊皮紙可以雙面寫字,且更加耐用、易保存,後來在歐洲廣泛取代紙草紙,成為中世紀手抄本的主要媒介。這也反映出當地在古代學術、文化與書籍發展上的重要地位。 </p> <p class="ql-block">紅色教堂對面剛好有一家小禮品店,牆上掛有幾小卷羊皮紙樣品。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帶回美國,裁成小書籤,成為絕好的禮物。 </p><p class="ql-block">別迦摩是古代一個重要的醫療中心,著名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廟(Asclepion)就位於別迦摩。這裡的神廟不只是宗教場所,也像是古代的醫院,病人會來這裡尋求醫治。所以,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信仰與蛇的標誌,在別迦摩極為興盛。 </p><p class="ql-block">在古代,蛇象徵再生與醫治,因為蛇能蛻皮,好像重獲新生。 </p><p class="ql-block">1900年代初,德國考古學家在當時奧斯曼帝國時期發掘位於別迦摩山頂的衛城,出土了公元前2世紀的巨大希臘祭壇,著名的「別迦摩祭壇」(Pergamon Altar)和相關雕刻群像。祭壇裝飾有著名的「巨人戰爭浮雕」(Gigantomachy Frieze),呈現神祇與巨人激烈搏鬥的場面,藝術價值極高。 </p><p class="ql-block">由於穆斯林忌拜偶像,並不把這些出土文物看為寶物,允許德國人將其運回德國。整個祭壇的主要構件與浮雕現今重建於柏林別迦摩博物館(Pergamon Museum)內,成為鎮館之寶。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推雅推喇 Thyatira</b></p> <p class="ql-block">推雅推喇古城遺址位於現今土耳其的阿克希薩爾(Akhisar)市中心,只挖掘出很小一部分。</p><p class="ql-block">這裡曾經以染布業著名,是聖經中那位敬虔的、以販賣紫色布匹爲業的富有的女商人呂底亞的故鄉(徒 16:14)。 </p><p class="ql-block">這裡也是古时小亚细亚地区“邮政大道”的第一站,天未亮时即由推雅推喇开始分送到各地。 </p> <p class="ql-block">推雅推喇教會可能由保羅的門徒建立。信徒雖有愛心,但受到外來異端「耶洗別的教訓」影響(啟 2:20),逐漸沒落。 </p><p class="ql-block">現在的阿克希薩爾仍有部分古城的遺跡,但已無基督徒社群。</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愛琴海濱大城伊茲密爾 Izmir</b></p> <p class="ql-block">4/1日晚抵達土耳其第三大城伊茲密爾,我們在這裏住兩宿。</p><p class="ql-block">伊茲梅爾位於西岸愛琴海沿岸,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與歷史重鎮。都會區人口約430萬人,是土耳其西部最大的城市,具有豐富的古希臘、羅馬、拜占庭和奧斯曼帝國遺跡。 </p> <p class="ql-block">這裏古代的名字是士每拿(Smyrna),在《啟示錄》中提到的「士每拿教會」就位於此地。這裡今天依然是一個富裕的港口城市。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士每拿 Smyrna </b></p> <p class="ql-block">4/2 日上午開始參觀士每拿古城遺址。 </p><p class="ql-block">士每拿古城位於伊茲密爾市内。士每拿教會的基督徒在主後 2 世紀遭受逼迫,天主教會詳細記載了主教坡旅甲(Polycarp,約主後 155 年)因拒絕敬拜羅馬皇帝,在這裏被燒死殉道的事跡。 </p> <p class="ql-block">雖然曾受逼迫,但教會存續至中世紀。現在的伊茲密爾仍有少數基督徒。 </p><p class="ql-block">Smyrna 士每拿意即“没药”。没药味苦,有防腐、醫病功效。士每拿正是一个受苦的地方,“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撒狄 Sardis</b></p> <p class="ql-block">撒狄位於現今土耳其的薩呂哈薩爾(Sart)。昔日这里盛产黄金,是第一个发行圆形钱币的地方,也是小亚细亚地区一个非常富庶的大城。 </p> <p class="ql-block">撒狄教會可能由保羅或約翰的門徒建立。教會靈性軟弱,被約翰責備,名義上是活的,實際上是死的。後來被伊斯蘭勢力取代。</p><p class="ql-block">現今撒狄城已成廢墟,只有遺跡。 </p><p class="ql-block">撒狄的意思是“虚张声势”,这名字很适合这的光景。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非拉铁非 Philadélphia </b></p> <p class="ql-block">非拉鐵非位於現今土耳其的阿拉謝希爾(Alaşehir)。這裡是地震多發之地。 </p><p class="ql-block">非拉铁非意思是“弟兄相爱”,在希腊文里,“非拉铁非”是由两个字拼成,“非拉”是相爱之意,“铁非”是弟兄之意。当时是一个美丽的希腊化城市,有“小雅典”的美称,也是个商业中心,古罗马时是异教的敬拜中心,第 1、2 世纪时非常繁荣,但后来毁于战争。 </p> <p class="ql-block">牆上的壁畫依稀可見</p> <p class="ql-block">非拉鐵非教會可能由約翰的門徒建立。當時是一個相對較小,但忠心的教會,是啓示錄七教會中唯一未被責備的教會。</p><p class="ql-block">中世紀仍有基督徒群體,但在奧斯曼帝國時期逐漸消失。現在這裡仍有少數基督徒。 </p><p class="ql-block">夜宿伊兹密尔。明天將前往以弗所(Ephesus)古城遺址。該遺址是世界上挖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羅馬城市遺址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