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在齐鲁文化最丰富的腹地济南,近几年接触到了很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皮影戏、面塑、鲁菜、面食以及莱芜地方戏曲等等等等,这些非遗项目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艺术魅力,是济南丰富多彩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非遗,我也积极落入“俗套”。这几年,先后参加了济南老年大学举办的、非遗文化传承手工班的编绳和衍纸艺术创作学习。不管学得如何,反正是积极参与了,哈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另外,还有一种没上非遗名录的传统习俗,纯粹在民间流传,可能您见过,但没做过,更没学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临近清明节的时候,心里又惦记上了前面说的民俗,想做一次,慰藉自己的内心~~为远在家乡的故去的先辈烧纸祭奠。做之前百度了一下,说这也属于非遗活动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明节前夕,在十字路口,为带我长大的我最亲爱的姥姥、为我爸爸烧了纸,做了祭拜。开始心里既害怕又不好意思,忐忐忑忑哆哆嗦嗦,吓得够呛。后来,在不知不觉中,也有些坦然了。对着缓缓燃起的火焰,祝福着两位亲人,在天平安,在天安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话说20多年前,大约是2000年初期,在深圳,见到了生活在深圳的姨、姨夫。那时是阳历的三月底四月初的样子,应该也快到清明节了。我姨、姨夫在农场的空地上,为他们各自的父母烧纸祭拜。他们先是画了一个朝向北方缺口的圆,然后燃烧带去的祭品纸钱,边烧边念念有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现实中的烧纸祭拜。当时,我既好奇又有些紧张,在一旁看着又不敢说话。心想,电影、电视剧里十分神圣又神秘的事情,就这样发生在了自己眼前。这一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逐渐接受了此类活动。见到十字路口傍晚烧纸祭拜的也不觉怎样了,直到自己退休后,这个事情从稀奇,到平常,到接受,直到自己也能从从容容地参与到其中,才真正理解到了其中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许多文化人士在制作这方面的节目,说在十字路口烧纸祭拜的风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对逝者的思念,也寄托着生者的祈愿。人们点燃纸钱,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对故去人的敬意。这种祭拜方式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敬爱与地域文化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祭拜,既是心愿,也是与过去的对话。纸钱燃烧的烟雾升起,仿佛连接着天地,也连接着生者与逝者之间的情感。这种民间传统活动,在现代生活中显得陌生,但它却是祖上传承下来的不可或缺的习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下这个我亲自参与的活动,心里是宁静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