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档案的缘

云泉

我与档案的缘<br> 蔡予新<br> <br><br> 4月11日,浙江省档案学会召开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专委会成立会议,邀请18位省内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人员参加,并颁发委员聘书,我非常荣幸地忝列其中。<br><br><br> 说起我与档案的缘分,话头就长了。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兰溪工业用电比较紧张,电网安排全市各大中型工业企业轮流错峰停电,我所在单位是每逢星期二停电,因此星期二就是每周的休息日。<br><br> 机缘巧合,正是这个星期二的休息日,让我能够讲述与档案“近距离接触”的故事。1980年代初,我收藏研究古钱币,无师自通地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运用到中国货币史研究领域中(拙文《明崇祯末年的行钞计划》发表在1988年第一期《中国钱币》)。<br><br><br>之后,我又对兰溪地方货币金融史料产生很浓厚的兴趣。但是,这类资料大部分收藏在档案馆中,仅供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查阅,一般人看不到,所以我的愿望被“搁置”。<br> 1990年代初,我从本地报纸上了解到兰溪市档案馆对社会开放查档业务,只凭个人身份证就行,不再需要单位介绍信。于是,在某一个星期二上午,我带着身份证,走进延安路的市政府大院,市档案馆就在院内一座办公楼的一楼。<br>图片<br> 查档室不大,有二位女工作人员。进行身份证登记时,其中一位中年工作人员询问我:是为单位查资料吗?我回答是个人,她觉得很奇怪。接着她又问我查哪些卷宗?我说查民国时期的,她更加诧异地说:你是第一个以个人名义查阅民国卷宗的人,年纪还这么轻。之前胡汝明来查过民国卷宗,为了编写地方志。<br><br> 她们告诉我查档是收费的,还着重地提醒:每拿出一册就要收费二角钱。我第一次查档,完全没有经验,不熟悉馆藏档案的分布情况,也不知道我所需的资料在哪些卷宗里面。我告诉她们,查民国时期的金融银行商业方面的档案资料。工作人员为了不让我多花费冤枉钱,就到隔壁库房先拿出一册,让我先熟悉。我坐在查档室外面的桌子旁翻看。卷宗内原始文献很多,就像一个我从未知晓的信息宝库,我“贪婪地”寻觅,用笔抄录,可嫌速度太慢。我问能不能提供复印?得到回答是每页复印五角钱。于是,我把需复印的资料做了标识,这样就加快了翻阅的效率。<br><br> 临近中午下班的时间,结束查档,我一共看了十几册卷宗,复印了二十张,付出一些费用,得到许多宝贵的文献资料。接下来的几个星期二,我都在档案馆里。来查档的人很少,一天之中,基本是我一个人。按程序是我先找出卷宗编号,再由她们入库拿出对应卷宗。去的次数多了,二位工作人员也熟悉起来,就直接让我进入隔壁的库房,由我自己翻看,把需复印的卷宗抽出来放桌上,她们去复印,这样就大大加快查阅的效率和速度。几番查档,我基本上翻阅了想看的卷宗,选择一部分资料复印,保存供研究之用。<br> 这一波查档经历,一转眼过去了三十五年,当年的复印纸已发黄,但我仍然完好地收藏着。这些档案资料主要是民国浙江地方银行兰溪分行、兰溪各家钱庄等金融文献。<br> 我第二次走进兰溪市档案馆的时间已是2017年7月。这次我利用短期休假,再次走进市档案馆。档案馆早已不在老城的延安路了,现位于溪西的府前路兰荫路原兰溪日报社址。这一次查档是再继前一次没有完成的目标,仍然收集民国时期的兰溪金融银行及商业档案文献。<br><br> 走进一楼的查档室,空调的冷气、热情的茶水一下子驱散了身上的燥热,心情顿觉爽朗。二位工作人员非常热情,我说明来意,他们登记身份证信息后,随即拿出卷宗目录,并且告诉我查档免费,提供复印件也不收费用。我翻看卷宗目录,抄下需阅的编号,然后取档翻看。由于需看的内容很多,单单编号我就抄录了好几页A4纸。二位工作人员主动提出他们可以按我抄出的编号提供复印,可在第二天来取复印件,查漏补缺,这样就节省查阅时间。这次查档历时三天,我非常满意地拿到厚厚的一大叠资料,很感谢档案馆的热情服务和工作效率。后来我知道二位工作人员中年轻小伙子名字叫章毅,另一位女士名字暂不晓得。<br> 2018年成立兰溪市文史与文献研究会,我们与兰溪市档案馆的业务联系又紧密起来,档案馆的领导蔡馆、祝馆、成馆也非常支持研究会的工作。研究会动员会员们向市档案馆捐赠文史书刊和地方文献资料,同时,为有查档需求的会员提供便利,双方互动。<br><br> 纸质文书文献是我收藏的一个基本门类,对它的关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徽州文书是我最先接触到的收藏品种,当时的收藏品市场上,徽州文书尚不是热门,往往被人们遗忘在地摊的角落。那我为什么要去关注这些几乎无人问津的徽州文书呢?因为我知晓兰溪在历史上是一个移民城市,从明代中起开始,很多徽州商人进入兰溪经商置业,之后定居在兰溪,徽商为兰溪几百年的繁盛贡献极多。收集徽商历史文书史料,有助于研究徽商历史,对挖掘兰溪地方历史文化以及解析兰溪当今诸多现状都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br><br> 多年来与徽州同行交流中,我还了解到徽州文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种类即鱼鳞图册,它是历代土地赋税管理的实物载体,其研究价值与意义我就不展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收藏从徽州文书扩展到兰溪本地文书契约文献,同时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兰溪鱼鳞图册,当然,我关注兰溪鱼鳞图册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容后文再说。<br><br> 现在我们知道,兰溪公藏的鱼鳞图册数量之多,在国内仅次于徽州休宁,但如再加上公藏的汤溪鱼鳞图册,那么,从总量上讲,金华地区(兰溪、汤溪)鱼鳞图册数量居国内首位。除了公藏之外,民间也留存不少鱼鳞图册实物,年代从明、清到民国时期都有分布。<br><br> 在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收藏岁月里,兰溪民间流散的鱼鳞图册逐渐进入我的视域,并尽己之力抢救下来,已有明万历汤溪县鱼鳞图册、清初兰溪县正堂颁造鱼鳞底册、各年份的鱼鳞家册、各类土地簿册文书契约等,同时进行一些研究和社会公益宣传活动。<br><br> 随着外界对兰溪鱼鳞图册的关注度大幅度提升,兰溪公藏鱼鳞图册得到很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2024年3月,兰溪市档案馆召开兰溪鱼鳞图册专题展厅设计研讨会,我得到邀请参加会议,并在会上谈了自己的一点看法。5月,参加兰溪市档案馆召开的兰溪鱼鳞图册专题展厅技术参数论证会。10月,参加兰溪市档案馆召开的兰溪鱼鳞图册专题展厅展陈会。<br><br> 2025年3月26日,参加兰溪市档案馆召开的兰溪鱼鳞图册专题展厅项目验收会,我忝为“专家”,在会上发言,谈了我观点和感想:一、鱼鳞图册是兰溪(档案)的名片,走出兰溪,成为省内名片;走上全国,成为国内名片;走上国际(在申报亚太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世界名片。鱼鳞图册是目前兰溪唯一能在国内国外拿得出手的文化名片。二、兰溪公藏鱼鳞图册就数量而言,仅逊于安徽休宁,但整体质量(文献价值)不相上下,甚至超过。且两地鱼鳞图册各有特点,休宁是年代跨度大,从元末、明、清到民国,呈一条直线。兰溪则明、清、民国,主要部分是清同治册,同治册保持非常完整,全兰溪各个都、图均已经涵盖,呈一个平面,研究价值凸现出来了。三、我为什么关注兰溪鱼鳞图册(即文中前段提到的问题),我讲了一段往事,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省财政厅翁礼华厅长某一次视察兰溪,他很关注保存在兰溪市财政局的鱼鳞图册,对鱼鳞图册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大力支持。得到翁厅长关心兰溪鱼鳞图册信息后,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鱼鳞图册的感观印象。另外,美籍华人赵冈对兰溪鱼鳞图册颇有研究,由于没能尽数看遍兰溪鱼鳞图册,他产生过小遗憾。<br> 据悉,兰溪市档案馆鱼鳞图册专题展厅将对外开放,期待兰溪(档案馆)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高地,也成为社会各界的研学热点。专委会已将其列入下一步的考察活动计划中。<br> 在专委会成立会议的发言中,我再一次向省档案馆领导、学者专家宣传兰溪鱼鳞图册的重大档案文献历史价值,并简述鱼鳞图册作为兰溪为数不多(堂而皇之拿得出手)“名片”的重要社会层面意义(包括但不限于辨识度等)。 <br><br> 回想成立于2014年的浙江省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会,我有幸加入这个全省民间档案收藏研究者的专业团体,愉快地与省内同行人士进行广泛的交流。由于客观因素,2022年停止活动。<br><br> 今天,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专委会隆重成立,大家欢聚一堂,我又找到“回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