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楼游记:时光的守望者

李宏达

<p class="ql-block">北京的钟楼,这座砖石结构的传统中国塔式建筑,宛如一位历史的见证者。它屹立在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与故事。我仰望着它,那古老的墙体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变迁,每一个砖石都镌刻着时间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作为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它与南侧的鼓楼相距百米,形成“晨钟暮鼓”的千年呼应。刚刚参观完鼓楼,还没有从那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回过神来,就从鼓楼楼门内远远望见,赫然矗立在不远处的古建筑-钟楼。</p><p class="ql-block">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像是在等待着我的到来。我加快脚步,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寻钟楼的秘密,感受它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走出那圆形拱门,眼前豁然开朗,这便是钟鼓楼广场,穿过广场来到钟楼前,我站在那里,凝视欣赏着这座古老的钟楼。</p><p class="ql-block">这座钟楼的建筑风格尽显明清皇家气度。通高47.9米的楼体采用纯砖石结构,三重檐歇山顶覆以黑琉璃瓦,檐角飞翘如雁展翅。基座四面开券洞,厚重的青砖墙体与精雕的汉白玉栏杆形成刚柔并济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在踏入钟楼大门的瞬间,我转过身来回望,再一次把百米开外,美丽庄严的鼓楼装进镜头。</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个大上坡,从一个红色大型拱门进入。</p> <p class="ql-block">北京古建筑﹣钟楼,这座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文化遗产地标,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我站在这片土地上,心中充满了对古人的敬意。它见证了北京城的兴衰荣辱,也见证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p> <p class="ql-block">进入钟楼大门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悬挂在房顶上的仿制大钟,有很多游客驻足观看。另外,一楼大厅右侧还有一个小型沉浸剧场,吸引了很多孩子们和家长前来欣赏。</p> <p class="ql-block">登楼时,台阶的陡峭与石壁的斑驳令人不禁遥想:昔日的更夫如何每日负重攀爬,将时间精准地播撒向四方?</p><p class="ql-block">我沿着楼梯前行,上面写着"小心台阶""小心地滑"的提示语。我小心翼翼地走着,仿佛在与这片古老的土地进行一场对话。每一个台阶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步都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这个楼梯太长了,又陡又高。我踏着楼梯爬到一个拐角处时稍作休息,回头往下一看,诶呦我的妈呦,心中打了个寒碜,连忙拿出手机把眼前这一幕拍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在拐角处稍作休息后,沿着楼梯继续往上前行。</p> <p class="ql-block">步入二层,永乐大钟的震撼扑面而来。钟体铸满《华严经》经文,22万字的梵文与汉文交错,既是佛教智慧的载体,也是明代铸造工艺的巅峰见证。轻抚钟身,冰凉的铜质下仿佛流淌着六百年前的炽热铜水,将“天人合一”的哲学凝练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这口铜钟铸造于明永乐年间,高7.02米,重达63吨,钟声浑厚可传数十里,堪称“中国古钟之最”。明清时期,钟楼与鼓楼共同承担着报时重任:每日定更(19时)先击鼓后撞钟,二更至五更仅鸣钟,亮更(5时)再击鼓撞钟,以108响的节奏划分昼夜,成为百姓生活的无形指南。</p> <p class="ql-block">钟楼是中国古代大型建筑史上的一个独特存在。它的结构设计十分独特,使得声音更加浑厚绵长。我站在古钟之下,仿佛能听到那穿越时空而来的钟声,那钟声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历史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古代人们把每夜划为五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每更次为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即黄昏戌时(19时至21时)曰定更;人定亥时(21时至23时)曰二更;夜半子时(23时至晨1时)日三更;鸡鸣丑时(晨1时至3时)曰四更;平旦寅时(晨3时至5时)曰五更,又曰亮更,即天明之意。定更和亮更报时皆先击鼓,后撞钟;二至四更报时则只撞钟。每晚戌时定更,钟声响,城门关,交通断,称"净街"</p> <p class="ql-block">那块文字介绍板上写着"古钟之王""该报时铜钟铸于明永乐年间",以及一些有关此青铜大钟的具体尺寸数据等文字说明。我仔细阅读着这些文字,仿佛在与古人对话,了解着这座钟楼背后的故事。那座报时铜钟,是钟楼的灵魂所在,它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更替,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立于钟楼顶层,八面来风裹挟着历史的呼吸。凭栏远眺,四野风光如长卷舒展。</p> <p class="ql-block">四望京城之南望:鼓楼的朱红身影与青灰屋瓦相映,延伸的中轴线串联起景山万春亭、故宫金顶,直至永定门。这条“龙脉”上,古代帝王的威仪与现代都市的繁华悄然对话。</p> <p class="ql-block">四望京城之北望:奥林匹克公园的“鸟巢”“水立方”若隐若现,高大雄伟的奥林匹克塔与古老的钟楼在老北京北中轴延伸线上形成时空碰撞,恰似古老文明向未来的致意。</p> <p class="ql-block">四望京城之东望:晨雾中的胡同尚蜷缩在槐荫里,国子监的红墙却已牵起第一缕天光。视线跃过雍和宫鎏金的屋脊,地平线陡然升起水晶峡谷——中国尊以528米的孤傲切割云絮,国贸三期与中央电视台大楼在玻璃迷宫中互成镜像,朝阳将它们淬炼成一片冷焰。</p> <p class="ql-block">四望京城之西望:什刹海波光粼粼,银锭桥畔柳丝摇曳,远处西山轮廓如黛,一幅“银锭观山”的意境画跃然眼前。中央电视塔刺破云层,以金属的锐利注解现代性的寓言。</p> <p class="ql-block">离开钟楼时回望,这座沉默的守望者,不仅是建筑史的标本,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让每个登临者都能在钟声的余韵里,触摸到北京城跳动了七百年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