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17日,我们辞别黔东北的铜仁,乘坐中巴奔赴黔东南的镇远古城。</p> <p class="ql-block"> 镇远古城,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置县历史的国家历史名城,从秦至今,建制历经调整,南宋赐名“镇远州”,镇远府城定址。镇远县境内现在居住有汉、苗、侗、土家、彝、回、水、布依等二十多个民族。两千多年来,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边塞文化等多种文化在此融汇,使其成为多民族相融、多宗教并存、多社会形态演变的博物馆。 2020年镇远古城被列入国家A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奔波,从半山腰的公路上已经看到了山谷中的镇远县。</p> <p class="ql-block"> 古城处于㵲阳河谷,四周环山,碧波潋滟的舞阳河自西向东在这里划了一道“S”形弯,穿城而过,把古城一分为二,空中俯瞰仿佛一幅太极图。几座桥梁跨越河面,连接着北岸的旧府城和南岸的旧卫城。</p> <p class="ql-block"> 城内建筑多是徽派风格和山地风格相融合,这些房屋或傍山而立,或依水而建,商住间杂。</p> <p class="ql-block"> 当天下午游览了青龙洞景区和古城内的宫观、城垣、名人故居、旧址。</p> <p class="ql-block"> 青龙洞古建筑群由祝圣桥、中元禅院、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香炉岩等6个部分组成,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驿道建筑于一身,1988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贴山的万寿宫等建筑有着“西南悬空寺”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祝圣桥原名㵲溪桥,为古城的标志性景观。其为青石建造的七孔连拱桥,桥墩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遗物,而桥身却是清代康熙年间重建,如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祝圣桥曾是黔滇公路的重要桥梁,为保护这座重要历史文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关闭通行,改道它行。</p> <p class="ql-block">站在祝圣桥上远眺古城。</p> <p class="ql-block">古驿道上打卡。</p> <p class="ql-block"> 山体前的贴崖建筑就是被誉为“西南悬空寺”的古建群。</p> <p class="ql-block">此为万寿宫。</p> <p class="ql-block">春雨如酥古城新。</p> <p class="ql-block"> 游览中濛濛细雨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同伴们走在古城的青石路上,在绿水青山的秀色中陶醉着自己。</p> <p class="ql-block">古城春回入万家,㵲阳水暖绿枝芽。</p><p class="ql-block">石桥横跨青山影,两岸樱花映落霞。</p><p class="ql-block"> ——春游镇远古城</p> <p class="ql-block"> 拍张“全家福”,把身影留在潇潇春雨后的舞阳河畔。</p> <p class="ql-block"> 游览过青龙洞景区返向古城,时而步入古街,时而濒河而行,大家恣意浏览着古城景观,感受着边城的地域风情。</p> <p class="ql-block"> 府城历史文化街区建城活动肇始于宋元时期,街区依山傍水而建,蜿蜒曲折的“歪门斜道”式传统街巷连接着各处码头,传统风貌建筑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 古城依舞阳河而建,因而处处是枕河人家。</p> <p class="ql-block">赝品“小船娘”。</p> <p class="ql-block">途经与古城风格相融合的县委大院。</p> <p class="ql-block"> 和平村旧址,全称为“在华日本人民反战革命同盟会镇远和平村工作队”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的别名,主要关押中国南方战场上俘获的日军俘虏。因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国际影响,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和平村”旧址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日本俘虏收容所。这里的高墙、屋舍、岗楼,见证着那段难忘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古城里随处可见的老建筑,默默见证着曾经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茶肆,曾经的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 一些四合院结构的明清时期老宅,集中在主街两边的小巷内,既有江南小庭院的风格,又有依山而筑的特点。一座座深宅大院,围在高大的封火墙中。此处为周达文故居。</p> <p class="ql-block"> 浸透了岁月风雨的老城楼,古朴而厚重。</p> <p class="ql-block">多种宗教在古城里并存。</p> <p class="ql-block"> 这座吊脚楼式古建筑,即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天后宫。天后宫,又称福建会馆,始建于清代,为纪念海神妈祖和作为福建同乡会馆而建。只是时间匆忙,没有进去观赏。</p> <p class="ql-block">炎帝宫庙宇不大,历史不短。</p> <p class="ql-block"> 石屏山麓的古巷、民居、古井等古建群,是古城又一重要游览区,曾来过的朋友知道我在古城,提醒我一定要去看看“山上的老房子”。第二天下午重游古城时,不经意间就走进了这片历史老街区。进入这片古建群的道路有好几条,石条铺就的山路蜿蜒辗转,“拐弯抹角”、“歪门斜道”被称为这里古民居的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叫作“四方井”的巷子口走入石屏山古建群。</p> <p class="ql-block"> 路旁这口开凿于宋代的四方井,时至今日依然水质清澈,这条巷子因此得名。这片古建群里还有三口年代久远的古井。</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民居都是依山就势而建,由于建筑面积有限,人们的都尽量利用有限的空地,而不太在意房子和大门的朝向,也就出现了“歪门斜道”的独特景观。这座建于清代的“傅家大院”是典型的“歪门斜道”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这座建于清代的杨家大院是很有代表性的“拐弯抹角”建筑,见到了墙体在拐弯处“抹角”。</p> <p class="ql-block"> 篮球运动员般身高的同伴站在这大院高墙下还是显得个头不够看啊。</p> <p class="ql-block">游山居古巷,发思古幽情。</p> <p class="ql-block">山居人家。</p> <p class="ql-block">翠影嵯峨接碧天,古居错落倚半山。</p><p class="ql-block">檐牙高啄凌云起,数载风华韵自绵。</p><p class="ql-block"> ——游石屏山古建群有感</p> <p class="ql-block"> 来时已近黄昏,走了一会儿,石屏山街巷里的灯光渐次亮了起来,幽深的街巷里氤氲着往日时光,怀旧的氛围在朦胧的夜色里似乎越来越浓。</p> <p class="ql-block">古巷幽深,山路弯弯。</p> <p class="ql-block"> 三月中旬正是这一带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出行途中不时有一片片的油菜花田在车窗外掠过,那大小不一的油菜花田,像一块块黄澄澄的地毯铺在春天的田野上,煞是赏心悦目。</p> <p class="ql-block"> 来到镇远古城的次日,大家都想观赏一下附近的油菜花田,顺便也舒缓一下忙碌的行程。从网上查到附近就有油菜花观赏地,于是乘车前往。车子在起起伏伏的山路上穿过村庄、田园、山野,桃花、油菜花在绿色山野田园间绽放,淋过雨的青砖黛瓦农舍与田园山野的艳丽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恍若一幅绵延无边的水粉画。</p> <p class="ql-block"> 还没到目的地,就看到路旁一座村外的田地里盛开着成片的油菜花,随即决定改变目的地,请司机停车就此观赏。</p> <p class="ql-block"> 这座依山傍水的小村叫“蕉溪村”,四周群山环抱,一条清澈而湍急的河流从村边和公路之间流过。山脚下平展的田地里全都种的油菜,一片片的金黄色很是耀眼。</p> <p class="ql-block"> 同伴们走进这座邂逅的小山村,开启了乡村游模式。</p> <p class="ql-block">走入农家,感受农耕风情。</p> <p class="ql-block">遇到勤劳而质朴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 村外的油菜花田,成为乡村之旅兴奋点。来自北方的城里人到了南方的油菜花田,虽然很多人不是第一次见到油菜花,但是再次在春风里呼吸着油菜花的芳香,还是甚感赏心悦目,免不了的一阵小兴奋,在金黄色的花海中恣意拍照畅游着,享受着回归自然踏春乡野的欢愉。</p> <p class="ql-block">六十多年前的发小同窗,如今的古稀旅友。</p> <p class="ql-block"> 火车高亢的汽笛声,村里的鸡鸣犬吠,溪流的水声,在春天的原野上交响,谱成一曲心旷神怡的田园奏鸣。</p> <p class="ql-block"> 在镇远游览了一个整天,两个半天,感受了黔东南古城的地域风情,黔之旅第二站收获满满。大量的古建筑、古街巷、古民居、古城墙等历史文化遗产,苗族、侗族、汉族等多民族文化的边城风情,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让镇远这座边塞古城成为贵州旅游版图上一颗夺目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 感谢维忠、振礼、慧颖、营营、静秋等同伴提供的部分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