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4.6 鞍山市新闻媒体中心《君子坦荡荡——王尔烈故事》

李 羚

<p class="ql-block">鞍山市新闻媒体传播中心 2025.4.6</p><p class="ql-block">《君子坦荡荡 关东才子王尔烈》---王尔烈与千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播放歌曲:《木鱼石的传说》</p><p class="ql-block">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伴随着一段优美又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走进了《故事里的鞍山》,今天我们有请到了辽阳王尔烈研究会主席李羚老师走进直播间,李玲老师,您好!</p><p class="ql-block">李羚:主持人,您好!</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李羚老师,刚刚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我们都很熟悉,很多听众朋友也很熟悉,它是电视连续剧《木鱼石的传说》的主题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李羚:对的,而且我们也知道,这部电视连续剧和这首歌曲描写的主人公,是王尔烈。</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所以,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就和听众朋友一起走近关东才子王尔烈,来讲述王尔烈和千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惊堂木响 !</p><p class="ql-block"> 评书:“上回咱们说到乾隆36年,王尔烈参加京城会考高中二甲第一名被乾隆封为翰林,但是王尔烈在参加会考时得罪了乾隆的宠臣和珅,和珅开始算计怎么整治王尔烈。当时的太子颙琰年轻,性格暴躁,曾接连赶走几个老师,这天颙琰又将一位老师赶走了。和珅听说后计上心来,他向乾隆推荐王尔烈担任太子的老师,乾隆一听连忙说,好,正合朕意。乾隆还夸奖和珅,爱卿,你能对王尔烈以德报怨,真可谓宰相腹中能行舟,太子颙琰瞧不上和珅。当他得知乾隆又给他找了个老师,而且还是和珅推荐的就怒不可遏。这时太监来报,殿下王侍读到,颙琰说道,你们出去让王尔烈进来,王尔烈进来后躬身说道,臣王尔烈恭请殿下福安,哪知颙琰毫无反应。王尔烈只好接着说。殿下,今日开篇先讲论语,没想到话音刚落,颙琰就拿起戒尺向王尔烈打来,嘴里还说着,你给我滚!”</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李玲老师,这一看王尔烈出师不利啊!这是要和之前的侍读老师一样被打跑啊!</p><p class="ql-block">李羚:怎么会呢!王尔烈是智慧超群的!颙琰举着戒尺在身后紧追,王尔烈被迫躲闪,突然颙琰被地上的东西绊倒,王尔烈一惊,然后顺手抓过戒尺对颙琰一顿痛打边打边说,学不教,师之过!今天就是皇上在,我也不饶你。正在这时乾隆闯进屋内,大喊住手,王尔烈急忙跪地给乾隆请安,乾隆厉声喝问,大胆的王尔烈,你知罪吗?王尔烈回答:为臣责打殿下,事出有因。乾隆说道,朕来问你,皇子受教,学是君,不学也是君,岂能容你随意欺君,王尔烈说道,学为尧舜之君,不学必为桀纣之君。臣不知圣上想让太子成为有道明君,还是无道昏君。乾隆当时被怼的无语,王尔烈接着说,臣难以担任太子老师的职责,望圣上别选良师,乾隆突然大笑起来,朕意已定。皇子颙琰从今日起就交给你了,王尔烈答道,要臣教太子殿下,还有一事恳望皇上应允。乾隆说,你讲,朕都答应你。王尔烈说,臣在讲学之前,望太子殿下为臣找来一块能敲出木鱼声的木鱼石。乾隆点头答应,三天后颙琰与王尔烈还有一名太监启程,他们遍访名山,寻找木鱼石。</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李玲老师,接下来的故事,我在电视剧中看到过,颙琰装改扮出京,风吹日晒,饱尝了旅途的艰辛,也看到了民间的疾苦,大开了眼界。这期间和珅几次派人刺杀太子颙琰,都被暗中跟随的大内护卫所救。最后颙琰终于在千朵莲花山,也就是现在的千山的奇峰峻岭中找到了木鱼石。</p><p class="ql-block">李羚:没错,当颙琰兴奋地把木鱼石献给王尔烈时,王尔烈说道,殿下,恕臣直言,这块山石其实一文不值。殿下不登泰山,不知山高,不涉沧海,不知水深,不到民间苦行,怎能了解百姓忧苦,分辨忠奸善恶。你看,从王尔烈的为师之道和为臣知道,足见他的智慧过人,也不虚被成为关东第一才子!</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据说后来颙琰非常感激王尔烈,他说,“您为我吃尽辛苦,此恩此情永远没齿难忘。”20年后永琰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嘉庆皇帝。嘉庆4年太上皇乾隆去世,嘉庆接到了王尔烈和其他官员弹劾和珅的奏章,嘉庆于是下令捉拿了和珅,并令其自裁,然后抄没了和珅的家产。没想到和珅富可敌国,家产相当于清朝15年的国库收入。接着王尔烈向嘉庆递交了辞呈,嘉庆考虑到王尔烈已经70岁了,就答应了王尔烈的退休申请,并在他的家乡辽阳为他修建了一座翰林府。这是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武圣路206号的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王尔烈纪念馆。”</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木鱼石的传说就发生在我们的千山,李羚老师,王尔烈和千山是渊源很深的,您能简单的和听众朋友说说吗?</p><p class="ql-block">李羚:好,说到王尔烈与千山的缘分还要从辽阳八景说起,辽阳八景:</p><p class="ql-block">华表仙庄 、龙王夜渡、</p><p class="ql-block">神灯弧照、白塔晚晴、</p><p class="ql-block">魁阁凌霄、松柏琴声、</p><p class="ql-block">双桥卧虹、首山樵唱。</p><p class="ql-block"> 乾隆十四年1649年,21岁的王尔烈为啥来到了千山读书,他的人生与千山结下不解之缘,这段故事源于“辽阳八景”。</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辽阳名叫“辽阳州知州”,州长名唤吴秉礼,是位风雅人士,平时喜欢诗词歌赋,又颇有政绩,并且对辽阳八景的破损之处重新修缮了一番。修缮后,虽然修葺一新,但这位吴知州总觉得缺点什么,思来想去,明白了是:景虽美 尚无诗!如果是景中有诗,诗中有景,相互呼应岂不是更是美哉!</p><p class="ql-block"> 这时,他心里想起一个人 王尔烈!</p><p class="ql-block"> 心想:王尔烈已经是辽阳城有名的才子,我何不把他请来做些吟诵讴歌之事!</p><p class="ql-block"> 几日后,他派人把王尔烈请来了。俩人见了面 互相寒暄后,</p><p class="ql-block"> 吴秉礼说:“王学士,今日请请您我也是仰慕已久,您能诗能联素有神童才子之称,本官有一事相求,还请您相助!”</p><p class="ql-block"> 王尔烈说:“知州大人久仰您勤政厚民使辽阳州儒学得已重建,并增加了考棚,实在是有功于乡里,又将八景重新修缮一新,使远近客商无不景仰,乃又一卓绩也!今有事想到小童,岂不使我受宠若惊!”</p><p class="ql-block"> 吴秉利听了满心高兴,大笑后说:“实不相瞒,八景秀气盎然,妙趣天成,经一番修缮的确呈现新貌,只是显得粗俗些!本官很想配上诗章瑧之,也好臻于佳境,好上加好啊!”接着又说:“我思虑过,此事非你莫属!”</p><p class="ql-block"> 王尔烈又是一番谦和的说:“小童愿受,不知从何写来?”,</p><p class="ql-block"> 吴秉礼:“如果每景一诗,每诗四句,每句七言当属绝句体就行”,</p><p class="ql-block"> 王尔烈说:“对景赋诗,应当身临其境,以免酿出闭门造车的笑柄!”</p><p class="ql-block"> 此后的一天,两人带着随从,备好用品,一同游辽阳八景。经过几天的周游,王尔烈写出了“辽阳八景”诗,留给了后人,成为当今及其珍贵的纪慰!</p><p class="ql-block"> 话说回来,在畅游辽阳八景中来到了千山时,王尔烈被千山秀美风光所震撼,尤其“龙泉寺西阁”宛如仙境,是曹寅读书的地方又是纳兰性德.容若在康熙1673年考进士前读书的地方,而王尔烈生父王缙、从父王组也在千山就读,王尔烈与千山龙泉寺方丈元空法师甚熟,并有同学普丘在此出家,而元空师傅学富五车,知识渊博也是王尔烈非常敬佩的人!在千山读书重要的能够潜心学习,用心求知,长进学识!</p><p class="ql-block"> 王尔烈在写完辽阳八景后辞别家人亲友决定:入千山,进龙泉,潜心学习,一心读书,它日考取功名!</p><p class="ql-block"> 千山书缘,成就了王尔烈不平凡的一生!</p><p class="ql-block">诗朗诵《龙泉寺》《自龙泉寺至香岩》</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李羚老师,这两首诗就出自关东才子王尔烈之手</p><p class="ql-block">李羚:是的,王尔烈在千山居住期间,勤奋苦读,同时也创作了大量赞咏千山景致的诗歌作品。</p><p class="ql-block">主持人:让我们再来欣赏一段我们专门邀请 录制的评书《游山约》邀来众才子,莲花山美景入诗篇》惊堂木“王尔烈在丁忧第一年秋送走先父,第二年冬送走理斋。转眼来到第三个年头,丁酉年,三月光景,春风早已越过东洋来到关东大地上,太子河边的春草正在发芽。此时,王尔烈完全是闲居在家里,比起在京师,在圆明园里的三通馆那个整天忙碌劲儿倒显得格外清静,不免有些寂寥之感。这期间,在乡里的他的少时的伴友,都少不得来看望他。在看望的人中,都有不少人提出要王尔烈出头,邀请相关的名士同游千山。这事一下子正中了王尔烈下怀。他自离开千山后,一直在思念之中。那里有他的老师元空大师,有他的师弟普丘和尚。更有千山的大好风光。他在千山求读十余年,身在千山,却无暇游千山。所以千山是他牵心动魄的地方,他的恋人陈月琴又曾在此出家,往事令其回首,尤其是千山的景物吸引他去游历。于是,他一口答应下来,邀友回游千山。”</p><p class="ql-block">主持人:就是在当年三月下旬,王尔烈向友人发出《游千山约》。(也是一次文人墨客的采风《游山诗会》!)</p><p class="ql-block">李羚:王尔烈写这篇《游千山约》全文只用340个字,让人读了觉得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王尔烈先写了约游千山的原因,很明显,原因有两个:其一,文章跌宕,昔人五狱(指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这五大名山)之奇,秀色崚嶒;吾地有千山之胜却很少少有人为之著述,无疑王尔烈是向关东文人骚客发出号召:希望他们来游览千山并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其二,时值春深孟夏,与花鸟偕来,暇日诗情为林泉以勾引,爰谋夙好,共协衷怀。其次又写了怎样游千山即游千山的计划,如同循绣陌,先觅龙泉等句,然后又写下了游千山的具体事宜,如择老为首,不分宾主,盘餐惟资果腹,何事珍羞等句,还有游千山的时间是10天,如期自甲而至癸(甲至癸乃十天干也)之句,还有关于游千山之费用,如买山费每人十千文,怀有尺锦,是为览胜之资。还有游千山之要求,不准携夫人,如暂别鸳联,且免松问喝道,讵无心以出岫窃等句。最后谈到了游千山的重要意义,如有意以学,山九百九十九峰,本不满千山之数之句。</p><p class="ql-block">主持人:不难看出,从游山的原因到游山的计划,再到游山具体事宜,一直到最后的游山的意义,结构完整且非常严谨,语言精练且明快。王尔烈的文章的确是超群出众的杰作,常言道:花香不在多。我们很少读王尔烈的文章,因他留下的著迹实在太少了,不过仅此一篇足可窥豹一斑,也就可以领略到这位关东才子,当时的大手笔之风骚了。</p><p class="ql-block">李羚:当时,王尔烈一行共十二人出了辽阳城南,驾着马车,日落时分到达龙泉寺,住在西阁。从龙泉寺出发到祖越寺,普安观,南泉庵,共游了四天。初九日由西岭策杖徒步过石桥到香岩寺;坐车的人都转从七岭,经由双峰,也到了香岩寺,他们在这里逗留了三天。原打算去大安寺,未遂。从双峰寺那里直接返回,其时为十二日。共得诗若干首,同游者亦各有作,并录之以志一时之兴。临回时,龙泉寺的僧人们拿来纸索求书字,要门联以纪游,于是又联句又榜字(题字),亦录之附在诗后。导游词:“祖越寺是千山五大禅林之一,也是千山最早的庙宇建筑之一。相传,在开始建寺时,有一位祖师从这里路过,曾仔细察看该寺的建筑,遂名为祖越寺。王尔烈偕众旅到此,眼望巍巍石壁,想祖越寺的古老沧桑,风景奇秀,游客各有所思,王尔烈望了一会儿,说道:“这道悬崖石壁,是个很好的摩崖之处。若在此处留诗,他年后,可能被镌刻于石壁上,那样便成了遗传千古的纪念。”山东济南李龙文道:“尔烈兄,你是当今旷世才子,诗文压京师,书法辽阳第一,又是本朝科名最高者,自当有诗留下才好。”王尔烈听了,觉得也是,若留些诗作,也不枉此一游。于是他当即吟咏出三首七律,回到西阁时,遂写于纸上,留给了龙泉寺的元空大师。没想,若干年后,果有人将此是镌刻在石壁之上,并以此引为胜景,此处称作“石屏峰”景点。”</p><p class="ql-block">主持人:感谢我们的著名导游 精彩的讲解!李玲老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在关东才子王尔烈叹为观止的诗作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节目</p><p class="ql-block">李羚:太好啦!主持人:李玲老师,听众朋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p><p class="ql-block">李羚:再见!</p><p class="ql-block">诗朗诵《祖越寺》《西阁客灯》《仙人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