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

草原老杨

<p class="ql-block">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有人说:“一年一度木棉红,南粤花魁绽碧空。乍暖还寒府前站,英雄依旧笑春风。”</p> <p class="ql-block">木棉树高大雄伟,可高达30米,树干粗壮,枝干舒展,树冠如伞,顶天立地,给人一种威武不屈的感觉。这种“顶天立地”的姿态常被比喻为英雄的伟岸形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盛开时,花朵硕大,满树红花,颜色鲜艳,如火焰般热烈,孤傲壮烈。即使凋谢时,整朵坠落,姿态刚硬,落地有声,且花瓣不褪色、不萎靡,有一种“宁为玉碎”的气节,如同英雄“宁折不弯”。鲜红似火,其颜色像似英雄的鲜血,象征不畏牺牲的精神。传说中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木棉花,赋予其悲壮色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代诗人陈恭尹首次将木棉与“英雄”意象绑定。他在《木棉花歌》中写道:“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直接将木棉比作英雄。其诗赞颂木棉不惧风雨、傲然绽放的气魄,强化了“英雄花”的意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海南岛的传说中,五指山有位英雄叫吉贝,他多次率领黎族人民抗御外敌,屡建战功。后因叛徒出卖,被敌人围困在大山上,身中数箭,仍屹立山巅,最终英勇牺牲。黎族英雄吉贝为抵御外敌牺牲后,化作木棉树,鲜血染红了花朵,后人因此尊称木棉为“英雄树”,木棉花为“英雄花”。</p> 台湾排湾族传说中,木棉树是守护部落的英雄化身,其坚韧的木材和火红的花朵代表勇气与牺牲精神。<h3>在广东、福建等地,流传着许多关于木棉的悲壮故事。传说,一位英雄率众抵御外敌,最终战死沙场,其鲜血染红山野,化作木棉树,从此木棉花开似血,象征英雄不朽。</h3></br><h3>据说,广州"中山纪念堂",有一株“木棉王”种植于1668年,迄今已有350多岁,树高27m,胸径1.96m,平均冠幅达33.75㎡。它是中国最美木棉王,每年春天盛放空前,璀璨的木棉花与雄伟的建筑相得益彰!这棵"木棉王"虽然树皮斑驳,通体都长满了附生植物,充满老树的沧桑感,尽管年代已非常久远,却依然雄伟如初。</h3></br><h3>远远望去,英雄树,一树火红,满树烈焰。英雄花正用满树烈焰向中山纪念堂致敬!站在纪念碑前仰望,辉煌的建筑与木棉花影交织,这也许是广州人最骄傲的春日光景!</h3></br><h3> <h3>在岭南文化中,木棉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其树干布满刺瘤,枝干挺拔向上,被视为守护家园的“天然卫士”。这是一种强阳性树种,生长需充足阳光,为争夺光照,其树冠常超越周边植物,体现“力争上游”的生存意志。木棉耐干旱、抗污染,适应干热河谷等恶劣环境,根系深扎稳固,契合英雄“逆境不屈”的精神。</h3></br><h3>在战乱年代为民众提供生计,木棉纤维曾用于制作救生衣、枕头填充物。木棉花可入药清热祛湿,民间视为“救命花”,与英雄护佑百姓的意象契合。</h3></br><h3>在广东、广西、台湾、攀枝花等地,木棉是常见的乡土树种,常被种植于祠堂、学校或纪念场所旁。其形象融入地标建筑、机构标志等,成为城市精神的象征。<br></br></h3></br><p dir="ltr"><br></br>自1931年起,木棉被定为广州市花,象征这座城市的革命传统(如三元里抗英、黄埔军校精神)。1982年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再次将木棉花定为市花,更加深了广州市民对木棉的青睐和尊敬。<br></br></h3></br><p dir="ltr">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是自然特征、历史传说、文学渲染和地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以物喻人”的思维方式,承载了许多人对英雄气概的崇敬与纪念。</h3></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原创:小莫 莫派花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