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情况都是父母既想放手,又放不下自己的控制欲。概括来说,就会让孩子甚至外人看来是,既要又要还要。

心理咨询师,国学践行者

<p class="ql-block">希望你的父母不是,但是确实相当数量的父母是这样的:既要你听话,又要你有主见;既要你规矩,又要你会创新;这种同时发出两个明显相反指令,又要求你执行的,导致你陷入两难境地的情况,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格雷葛里·贝特森在1956年的提出的探寻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时提出的理论,命名为:双重束缚。没错,精神分裂,很多人简称它为:精分。生活中由于精分,需要药物治疗的肯定是少数,但是遭遇到父母双重束缚的却很常见。比如:饭前你想吃点零食,父母会说:都要吃饭了,吃什么零食!如果是饭后吃,他们又会说:都吃过饭了,还吃什么零食!再比如:周末休息在家,父母嫌你不出门:成天就知道在家躺着!但如果出门,他们可能有会说:好不容易休息,就知道往外跑!还比如:出门陪你买衣服,你挑白色的,他们嫌不耐脏;你挑黑色的,他们嫌太老气;最后挑了件妈妈欣赏的粉色。最后还要补充一句:这可是你愿意的,我可没逼你。同时发出两个相反的指令,并且要求对方执行,如果对方是个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孩,就可能分裂。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多数情况都是父母既想放手,又放不下自己的控制欲。概括来说,就会让孩子甚至外人看来是,既要又要还要。说句扎心的,这种父母居于底层的多。这个底层,倒不一定是经济条件差,更多的是认知水平低。我昨晚在一家小店里吃串串,类似火锅的那种。一位姥姥带着他的外孙坐在我对面。男孩读初中了,穿着校服,个子比姥姥超出一大截。姥姥先是说,想吃什么随便拿。男孩先是给自己拿了几个肉串,有鸡脚、火腿肠啥的。姥姥看到后马上说:怎么都是肉,不吃菜可不行,火腿肠是垃圾食品。男孩性格很温和,起身拿了几串菜回来。姥姥看了一眼,又说:你拿菜的时候挑一下,你看这个生菜,都蔫了,换一个吧。男孩又去换了几个菜串,姥姥又说:也没说不让你吃肉,再拿几串肉呀!都是菜怎么吃得饱!不知道男孩怎么样,坐在对面的我反正是饱了。不知道这位姥姥的女儿有没有自省与儿子的交流方式,因为说法的方式、行为的逻辑,是会代际相传的,除非有极强的自省意识,并且有强大的执行能力。但是一般人根本觉查不到自己的问题,这就是认知水平低。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是极需要门槛的,读书、交流.....还只是一方面,最难的在于,提升认知,通常意味着否定自己过去的行为方式,承认自己是个傻X,承认自己的父母的水平极low并且非常狭隘自私,承认自己教育下一代根本不合格,承认那个自己看不起的某某某原来比我高好几个level......太颠覆了,所以跨越阶层很难,比挣钱难。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双重束缚中,可能会产生认知混乱,即没有办法识别他人的情感表达,还会在外部世界做出扭曲的、消极的、片面的判断。比如这类人通常会有比较明显的述情障碍,关于述情障碍,我在下面这篇文章里提到过。为什么亲人间不能好好说话?他们还可能倾向于对周边环境过于挑剔,负面评价居多,很难被取悦,总会关注到不让他满意的细节。还可能会,养成讨好型人格,对于别人的感受和需求过于敏感,会不自觉地捕捉别人的感受,觉得别人的需求比我重要,让自己迎合。都很累,要么自己累,要么让别人累。更严重的,就精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