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六家朋友参加了八年前Gate 1组织的以色列、约旦游。当时还没有学会用美篇,游完后束之高阁。后来发生了巴以流血冲突,去那里旅游不再安全,更觉当年此行弥足珍贵,值得把这段经历记彔下来,并分享给大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是旅游路线图:</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的古代与近代历史</p><p class="ql-block">以色列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亚伯拉罕被认为是希伯来民族的始祖。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卫王建立以色列王国,其子所罗门建造了第一圣殿。后来王国分裂为南方的犹大国和北方的以色列国。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帝国毁灭耶路撒冷,并摧毁圣殿,犹太人开始被流放。犹太人逐渐散居世界各地(称为“犹太人散居”或“Diaspora”),但保留了宗教信仰与民族认同。公元70年:罗马帝国再次摧毁第二圣殿,耶路撒冷陷落。受到民族主义浪潮和欧洲反犹主义的影响,犹太人于19世纪开始提出“复国”口号。第一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于1897年召开,由西奥多·赫茨尔领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以色列的发展与现状</p><p class="ql-block">1. 建国与战争</p><p class="ql-block">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布成立。</p><p class="ql-block">随即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邻国联合进攻,结果以色列胜出并扩大领土。</p><p class="ql-block">此后又经历了三次中东战争(1956、1967、1973),尤其1967年的“六日战争”,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东部、约旦河西岸、加沙、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后归还埃及)。</p><p class="ql-block">2. 巴以冲突与和平尝试</p><p class="ql-block">巴勒斯坦问题成为以色列外交与安全的核心议题。曾签署《奥斯陆协议》(1993),尝试推进“两个国家方案”,但因极端主义和政治因素失败。加沙地带长期由哈马斯控制,与以色列多次发生冲突。</p><p class="ql-block">3. 现代国家特征</p><p class="ql-block">政治制度:议会制民主共和国。</p><p class="ql-block">经济:高科技、军事工业、农业技术极为发达。</p><p class="ql-block">社会:人口约950万(2024年数据),多数为犹太人,也有阿拉伯裔、德鲁兹人等少数群体。</p><p class="ql-block">宗教与世俗张力:国家虽然为犹太国家,但存在宗教与世俗之间的矛盾。</p><p class="ql-block">4. 国际关系</p><p class="ql-block">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复杂。2020年起,以色列通过“亚伯拉罕协议”与阿联酋、巴林等国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p><p class="ql-block">与美国关系紧密;与伊朗、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等存在敌对状态。</p><p class="ql-block">巴以冲突依旧未解,2023年以来再度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开始出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月24日:耶路撒冷 (Jerusalem)</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之所以被称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一神教的圣地,是因为这座城市在三种宗教的历史、信仰和传统中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犹太教:</p><p class="ql-block"> 1. 圣殿山(Temple Mount):犹太人相信耶路撒冷是神为自己选定的居所,圣殿山是亚伯拉罕准备献以撒的地方(即摩利亚山)。所罗门王在这里建造了第一圣殿(约公元前957年),后来被毁;之后建起了第二圣殿,也在公元70年被罗马人摧毁。</p><p class="ql-block"> 2. 哭墙(Western Wall):圣殿仅剩的西墙,是犹太教最神圣的祈祷地点,许多犹太人前来祈祷、哀悼圣殿的毁灭。</p><p class="ql-block"> 3. 耶路撒冷是犹太民族的精神与历史中心,犹太教每日祈祷中都提到耶路撒冷,传统中也盼望弥赛亚到来时重建圣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督教:</p><p class="ql-block"> 1. 耶稣的生平:耶稣在耶路撒冷附近活动,最后在耶路撒冷被钉十字架、埋葬并复活。这个过程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p><p class="ql-block"> 2. 圣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re):建于耶稣被钉十字架、埋葬和复活的地点,是基督教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3. 早期教会中心:使徒在耶路撒冷开始传道,是基督教最早的传播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斯兰教:</p><p class="ql-block"> 1. 夜行登霄(Isra 和 Mi’raj):穆罕默德据称在梦中从麦加骑乘飞马来到耶路撒冷,从圣殿山升天,与历代先知会面,并得到每日五次礼拜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2. 圆顶清真寺(Dome of the Rock):建在圣殿山,是穆斯林认为穆罕默德升天的地点。</p><p class="ql-block"> 3. 阿克萨清真寺(Al-Aqsa Mosque):清真寺群的组成部分,伊斯兰教第三圣地(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耶路撒冷是三教信仰交汇之地,每个宗教都在这里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印记。它不仅是宗教的象征,也是文化与历史的交汇点,这也是为什么它始终是信仰者朝圣和争议的焦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我在微信上发耶路撒冷照片时T同学写下了一篇非常精辟的诗。在此抄录如下并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督犹太穆斯林,同根同宗三兄弟。</p><p class="ql-block">煮豆燃萁千百年,环球同在釜中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均为为哭墙照片,其中图1、4、6背景包含圆顶清真寺 (Dome of Rock)。</p> <p class="ql-block">西墙入口,悲伤之路:这里是耶穌蒙难、受辱、埋葬和复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耶路撒冷挑选美食</p> <p class="ql-block">圣诞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基督教圣地之一,位于巴勒斯坦的伯利恒(Bethlehem),被认为是耶稣诞生的地点。最初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St. Helena)于公元327年下令兴建;现存建筑主要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于公元6世纪重建。教堂建在一个石窟之上,基督徒传统上认为耶稣就是在这个石窟中出生的。建筑融合了罗马、拜占庭和十字军时期的风格。被天主教、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共同管理。是每年圣诞节基督教朝圣者的重要目的地。与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并列为基督教两大圣地之一。201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巴勒斯坦首个入选的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3月25日:马萨达 (Masada)和死海 (Dead Se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萨达(Masada)是以色列最著名的历史遗址之一,位于死海南部,是一座位于悬崖上的古代山顶要塞。这座遗址不仅是犹太人抗罗马斗争的象征,也因其壮观的自然地貌和保存完好的遗迹而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马萨达是一块天然高台,三面绝壁,仅北面有缓坡可通达山顶,易守难攻。马萨达(Masada)意为“要塞”或“堡垒”。最初由哈斯蒙尼王朝兴建,后由希律王(Herod the Great)在公元前1世纪扩建为避难宫殿。希律在马萨达建造了华丽的宫殿、储水系统、军营和粮仓等,防备内部叛乱或外敌入侵。公元66年爆发第一次犹太对罗马的大起义,起义者(锡加派 Zealots)占据马萨达。公元73年,罗马军队围攻马萨达长达数月,最终建起斜坡攻破山顶。根据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Josephus)记载,面对战败,马萨达上近千名犹太人集体自尽,不愿被俘。从此马萨达成为犹太民族不屈不挠、宁死不降的象征。以色列军队新兵入伍誓词中常引用“马萨达不会再陷落 (Masada shall not fall again)”。</p><p class="ql-block">因其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和象征意义,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死海(Dead Sea)是位于中东地区的一个著名内陆盐湖,地处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交界处,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水体,湖面约低于海平面430米左右,湖底最深处则达到约 -800米。</p><p class="ql-block">死海是世界上最咸的水体之一,盐度约为30%以上,比普通海水高出近10倍。这种极高的盐分使得大多数生物无法在其中生存,因此被称为“死海”。由于盐分极高,水的密度很大,人即使不会游泳也能轻松漂浮在水面上,是死海最具特色的体验之一。死海的泥浆和矿物质具有美容和治疗功效,常用于护肤品、沐浴盐等,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泥浴”。近年来由于水源被截流和工业开发,死海水位持续下降,每年下降超过1米,被联合国列为重点关注的生态区域之一。</p><p class="ql-block">死海附近是许多圣经故事发生的地点,如所多玛与蛾摩拉。据说死海卷轴(Dead Sea Scrolls)——世界上最早的圣经手稿之一,就是在死海西岸的昆兰洞穴中发现的。</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夜景</p> <p class="ql-block">3月26日: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1: 令人惊叹的犹太教堂 (Stunning Jewish Synagogues)。</p><p class="ql-block">图2: 石磨</p><p class="ql-block">图3: 书之圣所 (The Shrine of the Book) </p><p class="ql-block">书之圣所是以色列博物馆中最著名的展馆之一,专门用于保存和展示举世闻名的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是以色列文化与考古的重要象征。建筑具有外观对比强烈的特色:展馆顶端是一个洁白的圆顶,象征“光明的子民”;旁边的黑色玄武岩墙则象征“黑暗的子民”,灵感来源于死海古卷中描述的善恶对立。外形酷似陶瓷罐盖子,这种罐子正是当年在昆兰洞穴中发现死海古卷的容器。展厅部分在地下,有助于文物恒温保存。</p> <p class="ql-block">图中小圆孔为穆罕默德升天前的栓马处。</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第二圣殿时期的微缩模型 (Miniature Model of Jerusalem Second Temple Period)</p> <p class="ql-block">3月27日:贝特谢安 (Brit She’an) 、约旦河耶穌受洗地和迦百农耶稣城 (Capernaum, Town of Jesus)</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荷枪实弹的以色列军人</p> <p class="ql-block">巴勒斯坦青少年们</p> <p class="ql-block">贝特谢安 (Beit She’an) 遗址</p><p class="ql-block">贝特谢安是以色列北部的一座历史遗址,是中东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市遗迹之一,也是以色列最重要的考古公园之一。</p><p class="ql-block">贝特谢安在青铜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曾是迦南的重要城市之一,后来被埃及统治,成为其在迦南的行政中心,考古中曾出土大量埃及风格的文物。圣经记载中,扫罗王与其儿子在与非利士人的战斗中战败后,他们的尸体被挂在贝特谢安的城墙上(撒母耳记上31章)。在希腊统治下被称为“Scythopolis”,是希腊化十城联盟(Decapolis)之一。进入罗马时期后成为一座繁荣的大都市,拥有剧院、市场、浴场、神庙等设施。现今遗址主要展示的就是这段时期的城市风貌。拜占庭时期仍然繁荣,但在749年遭遇大地震后城市被严重毁坏,从此走向衰落。</p><p class="ql-block">主要遗迹包括:</p><p class="ql-block"> • 罗马剧场:保存极为完整,可容纳数千人。</p><p class="ql-block"> • 列柱大道:典型的罗马城市道路,两旁有商铺和拱廊。</p><p class="ql-block"> • 公共浴场与马赛克地板:展示古代精美的生活设施。</p><p class="ql-block"> • 神庙与住宅遗迹:体现古代宗教与日常生活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 埃及风格雕像与铭文:证实曾受埃及统治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贝特谢安是了解古代中东城市发展、文化融合和宗教信仰的重要窗口。如今作为以色列国家公园对外开放,是考古、旅游、教育与宗教研究的热门地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约旦河施洗圣地</p><p class="ql-block">Yardenit 是位于以色列北部约旦河上的一个著名基督教圣地,被认为是约翰对耶稣洗礼的象征地点之一,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朝圣者前来此地受洗或重温洗礼仪式。其地理位置位于加利利海南端的约旦河入出口处,靠近以色列城市提比利亚(Tiberias)。</p><p class="ql-block">虽然《圣经》中记载耶稣在更靠南的伯大尼地区受洗,但由于原始地点如今地处边境地带、难以进入,Yardenit 成为了现代公认的洗礼替代圣地。对许多基督徒来说,在约旦河中受洗象征着与耶稣经历相同的属灵旅程,是一次充满信仰意义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迦百农耶稣城 (Capernaum, the Town of Jesus)</p><p class="ql-block">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海西北岸,是《新约圣经》中最常提到的城市之一,被称为“耶稣城”(The Town of Jesus)。耶稣在这里度过了传道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是许多奇迹和教导发生的地方。耶稣离开拿撒勒后,选择迦百农作为他在加利利的传道总部(马太福音 4:13)。耶稣在此医治百夫长的仆人、彼得岳母,以及瘫子、癫痫病人等(马太福音 8章、马可福音 2章等)。</p><p class="ql-block">彼得之家:传统上认为此地遗址中保存的石屋为使徒彼得的家,早期基督徒曾在此聚会。</p><p class="ql-block">会堂遗迹:现今可见的白色石灰岩会堂遗迹建于公元4世纪,其下方则是耶稣时代的黑色玄武岩会堂基础,被认为是祂曾经讲道的地方(如马可福音1:21)。</p> <p class="ql-block">3月28日:人民公社、 戈兰高地、戈兰酒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Kibbutz,复数为Kibbutzim)是以色列独特的集体社区形式,最早由犹太复国主义移民在20世纪初建立,融合了社会主义理念与农业务实精神,是以色列国家建设早期的重要社会实验。第一个基布兹成立于1909年。背景起源于犹太移民为逃离欧洲迫害、在巴勒斯坦建立新生活,倡导平等、共享和自给自足的社区生活。其宗旨为财产公有、收入平等、集体决策、教育共同承担,强调劳动的价值和社会团结。</p><p class="ql-block">组织形式与特点:</p><p class="ql-block">1. 集体经济:成员收入统一上交,所有资源和服务(如教育、医疗、饮食)免费或共享。</p><p class="ql-block">2. 民主管理: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投票权,重要事务由成员大会表决决定。</p><p class="ql-block">3. 经济结构:早期以农业为主,后逐渐发展工业、高科技、旅游业等领域,适应现代市场。</p><p class="ql-block">4. 生活方式:实行集体育儿制度、食堂统一用餐,成员之间亲如家人,强调社区归属感。</p><p class="ql-block">自20世纪80年代后,许多基布兹开始私有化改革,允许成员拥有私人财产、按个人收入分配等。尽管不再完全“乌托邦式”运营,基布兹仍在以色列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提供教育资源、农业创新和社会示范功能。</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戈兰地区人民公社食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戈兰高地(Golan Heights)是位于中东的重要战略高原地区,地处叙利亚西南部与以色列东北部之间。这一地区因其地理、军事和水资源的重要性,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一直是中东冲突的焦点之一。格兰高地,西临加利利海,北接黎巴嫩,东边为叙利亚,南边接近约旦河谷。面积约为1,8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1,000米。</p><p class="ql-block">在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戈兰高地归属叙利亚,曾被用作炮击以色列北部定居点的军事基地。</p><p class="ql-block">在1967年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夺取了戈兰高地,并在之后将其划入以色列实际控制范围。</p><p class="ql-block">通过1981年“戈兰高地法”,以色列宣布对该地区行使法律和行政管辖,国际社会普遍不予承认,联合国安理会认定该举动无效。戈兰高地目前由以色列控制,但叙利亚仍声称拥有主权,是两国外交关系中的核心争议之一。</p><p class="ql-block">战略与经济意义:</p><p class="ql-block">军事意义:高地俯瞰以色列北部平原,是重要的防御屏障。</p><p class="ql-block">水资源:戈兰高地是约旦河水系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含有丰富的水资源。</p><p class="ql-block">农业与旅游:气候凉爽、水资源丰富,适合葡萄种植和旅游开发,拥有自然保护区、滑雪场和温泉。</p><p class="ql-block">戈兰高地是一个融合了自然资源、美丽景观与复杂政治背景的地区,至今仍是国际政治、法律和人道议题的焦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戈兰高地上合影,背景为地势低很多的叙利亚平原。</p> <p class="ql-block">戈兰酒庄</p> <p class="ql-block">约旦 (Jordan)</p><p class="ql-block">约旦哈希姆王国 (The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是位于中东的一个阿拉伯国家,地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带,历史悠久、地理多样、文化丰富。虽然国土面积不大,但拥有众多世界级历史遗址与自然奇观,如佩特拉、月亮谷和死海。人口约1100万,讲阿拉伯语,但英语广泛使用。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p><p class="ql-block">约旦曾经是古代亚扪、摩押、以东、纳巴泰等王国所在地。纳巴泰王国的首都佩特拉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被罗马、拜占庭、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过。1946年脱离英国托管独立,成立哈希姆王国。是中东地区相对稳定、安全、开放的国家之一。约旦是一个兼具历史深度与现代活力的国家,是中东和平、文化、探险与信仰的交汇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月29日:约旦海关、安曼 (Amm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约旦海关。</p> <p class="ql-block">安曼(Amman)是约旦王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约旦西北部的丘陵地带,海拔约750米,是中东地区最现代化和多元化的城市之一。最早称为“拉巴特-亚扪”,是圣经中的亚扪人首都。希腊-罗马时期被称为“费城 (Philadelphia)”,是十城联盟的一部分。1946年约旦独立后成为首都,又称白城,人口四百余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直居住城市。</p><p class="ql-block">安曼历史遗迹包括安曼城堡山(Citadel)、罗马剧场等古迹,见证城市悠久历史。其中安曼城堡山可俯瞰全城,可见古代宫殿和乌玛雅清真寺遗址。罗马剧场建于公元2世纪,可容纳6000人,至今仍用于表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公元前罗马教堂遗址。</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公元三百多年的拜占庭时期用罗马遗址的材料在一旁建的基督教堂。</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公元六百多年时用基督教堂遗址材料在一旁建的穆斯林清真寺。</p><p class="ql-block">我真是服了:当地人拆东墙补西墙,真是废物利用,一点也不浪费</p> <p class="ql-block">约旦考古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可容纳六千人的罗马剧院。</p> <p class="ql-block">从约旦博物馆走岀来的约旦女士们。</p> <p class="ql-block">3月30日:杰拉什 (Jerash) 、阿杰隆 (Ajlou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杰拉什罗马古城 (Jerash Roman City)</p><p class="ql-block">杰拉什(Jerash)位于约旦北部,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城市遗址之一,被誉为“中东的庞贝城”。它展示了罗马帝国在中东地区留下的辉煌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哈德良拱门 (Arch of Hadrian)</p> <p class="ql-block">杰拉什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希腊化时期曾被称为Gerasa。公元1世纪纳入罗马帝国,成为“十城联盟” (Decapolis) 的重要城市之一。在罗马与拜占庭时期达到鼎盛,拥有宏伟的城市结构与繁荣的市民生活。后因地震、战争与贸易路线变化而逐渐衰落。</p><p class="ql-block">主要遗迹:</p><p class="ql-block">哈德良拱门(Arch of Hadrian):为纪念罗马皇帝哈德良公元129年访问杰拉什而建,是城市象征。</p><p class="ql-block">椭圆广场(Oval Plaza):典型的罗马风格广场,呈椭圆形,周围环绕56根圆柱,是杰拉什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主干大道(Cardo Maximus):600多米长的列柱大道,两侧是商铺、神庙和公共建筑,石板路仍可见马车车辙。</p><p class="ql-block">南北剧场:可容纳数千人,至今仍举办音乐会和表演。</p><p class="ql-block">宙斯神庙与阿尔忒弥斯神庙:展示了当时宗教生活的重要性与建筑艺术。</p><p class="ql-block">拜占庭教堂遗址:地面保留着精美的马赛克镶嵌图案,见证基督教传播后的城市变迁。</p><p class="ql-block">杰拉什罗马古城不仅是一处考古奇迹,更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向人们讲述着两千年前中东与罗马世界的交汇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阿杰隆城堡 (Ajloun Castle):建于公元1184年,由萨拉丁的部将建造。用于防御十字军,是伊斯兰军事建筑的典范。城堡内设有展览馆、瞭望塔,登高可俯瞰约旦谷和以色列北部。</p> <p class="ql-block">约旦酒店</p> <p class="ql-block">3月31日:尼泊山 (Mount Nebo) 、卡拉克城堡 (Karak Castle)、摩西圣泉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尼泊山位于约旦中西部,临近死海,是《圣经》中记载的摩西最后登上的山,被广泛认为是他远眺应许之地并安息的地方,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尊崇的圣地。</p><p class="ql-block">根据《申命记》34章记载,摩西在尼泊山上俯瞰了上帝所赐的应许之地(迦南地),但因上帝的旨意,他未能进入这片土地。他在这里去世并被埋葬,但具体墓地至今不明。</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1. 摩西纪念教堂 (Memorial Church of Moses) :由拜占庭时期修建,现存建筑为现代重建版本。内部保存有精美的6世纪马赛克地画,描绘动物、植物与田园生活。是朝圣者礼拜与祷告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2. 铜蛇十字架雕像:山顶广场上的现代雕塑,象征摩西举铜蛇与耶稣十字架的结合,寓意信仰与拯救。</p><p class="ql-block">3. 考古博物馆与遗址:展示教堂遗迹、石棺、古代文物等,反映早期基督徒在此地的活动与信仰。</p><p class="ql-block">该景点是约旦最重要的基督教朝圣地之一,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教皇本笃十六世、教皇方济各等均曾到访。周围风景秀美,可与马达巴、死海、约旦河洗礼地等景点连线旅游尼泊山不仅是摩西生命旅程的终点,更是一座象征信念、盼望与和平的圣山。</p><p class="ql-block">下图:在铜蛇十字架雕像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摩西纪念教堂</p> <p class="ql-block">卡拉克城堡 (Karak Castle)</p><p class="ql-block">卡拉克城堡位于约旦中部的卡拉克市,是中东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十字军城堡之一,拥有近千年历史,融合了十字军、伊斯兰与奥斯曼帝国的建筑风格。它耸立在一座海拔约1000米的山顶上,俯瞰着古代重要的商贸通道—国王大道 (King’s Highway),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约公元1142年,该城堡由十字军贵族佩恩·德·米利 (Payne de Milly) 开始建造。在十字军时期,城堡成为十字军王国东部防线的核心堡垒,著名的统治者雷诺·德·沙蒂永 (Reynald de Châtillon) 曾驻守于此,以袭扰穆斯林商队闻名。1187年,苏丹萨拉丁 (Saladin) 围攻并夺取城堡。后来,艾尤布王朝、马穆鲁克王朝和奥斯曼帝国均曾使用并扩建此城堡。</p><p class="ql-block">其建筑结构特点为典型的十字军山地堡垒,石砌厚墙,设有瞭望塔、射击孔和储藏室。内设地下通道与大厅,内部有多层结构,包括军火库、马厩、厨房、地牢等,许多房间依山体掘建,冬暖夏凉。在防御设计上,拥有复杂的通道、坡道和城门,易守难攻。</p><p class="ql-block">山顶可俯瞰整个卡拉克市及周边山谷与峡谷,游客可深入地道、登上瞭望塔、穿越古代厅堂,感受中世纪的防御工事氛围。卡拉克城堡不仅是十字军与伊斯兰世界冲突的见证,也体现了中世纪军事建筑技术与文化交流的融合。它今天是约旦重要的历史遗迹与旅游目的地。</p><p class="ql-block">图2: 与当地人合影</p><p class="ql-block">图4: 与随行警察合影。这里顺便提一下:在以色列和约旦旅游期间,每个旅行团配备一名警察,在大巴行驶和游客观光的整个过程中一路陪同,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卡拉克考古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摩西圣泉水</p> <p class="ql-block">4月1日:佩特拉 (Petra)</p><p class="ql-block">佩特拉是约旦最著名的古迹,被誉为“玫瑰之城”,因其建筑直接凿刻于红色砂岩山壁之中而闻名于世。它是古代纳巴泰王国 (Nabataean Kingdom) 的首都,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佩特拉位于约旦南部沙漠山区,靠近瓦迪穆萨镇。约公元前6世纪,由纳巴泰人建立该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为其鼎盛时期,是连接阿拉伯半岛、埃及与地中海的重要商贸中转站。</p><p class="ql-block">主要特色与景点:</p><p class="ql-block">1. 西克峡谷 (Siq):长达1.2公里的狭长峡谷,为进入佩特拉的唯一通道。峡谷两侧峭壁高耸,极具视觉震撼。</p><p class="ql-block">2. 卡兹尼神殿(Al-Khazneh),又称财宝宫 (Treasury):佩特拉最著名的地标,雕刻于岩壁之中,高约40米。相传为纳巴泰国王陵墓,也因传说藏宝于此而得名“财宝宫”。</p><p class="ql-block">3. 古代剧场:可容纳3000人,直接凿于岩石中,是纳巴泰人与罗马建筑风格融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4. 修道院 (Ad Deir):类似财宝宫,但规模更大,需攀登800多级台阶,是佩特拉最具挑战与回报的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5. 王室陵墓群与街道:包含“乌尔纳墓”、“丝绸墓”等多座精美墓葬,石头街道、神庙与水渠系统,体现佩特拉城市规划的高度发达。</p><p class="ql-block">文化与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纳巴泰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以精湛的岩刻艺术、供水系统与贸易能力著称。佩特拉在公元106年被罗马吞并后逐渐衰落。1812年由瑞士探险家重新“发现”,震惊世界。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评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是约旦国家象征之一,出现在货币与国徽上。吸引全球游客、考古学家与电影制作人(如《夺宝奇兵3》)前来探索,被誉为“隐藏在岩石中的奇迹城市”。佩特拉不仅是一座被遗忘的古城,更是一段关于文明、艺术与沙漠生命力的壮丽史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西克峡谷,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境。</p> <p class="ql-block">卡兹尼神殿, 佩特拉最著名的地标。</p> <p class="ql-block">图1: 古代剧场</p><p class="ql-block">图5: 公主墓</p> <p class="ql-block">柱廊街</p> <p class="ql-block">通天门</p> <p class="ql-block">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p><p class="ql-block">只有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断攀登的人,才能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p> <p class="ql-block">曙光就在前方,我在山顶等你。</p> <p class="ql-block">图1: 皇家陵墓 (Royal Tombs)</p><p class="ql-block">图2: 到达顶点前六勇士合影</p><p class="ql-block">图6: 修道院 (Ad Deir),是佩特拉最具挑战与回报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4月2日:瓦廸拉姆沙漠 (Wadi Rum Desert)</p><p class="ql-block">瓦迪拉姆沙漠位于约旦南部,是世界上最壮观的沙漠景观之一,面积约720平方公里,由红色沙丘、巨大的花岗岩与砂岩山脉构成,因其神秘而奇特的红色地貌常被称为月亮谷,也是众多科幻电影取景地,如《火星救援》、《沙丘》、《星球大战》等。</p><p class="ql-block">自然与文化特色:</p><p class="ql-block">1. 壮丽地貌:悬崖峭壁、天然拱门、峡谷、沙丘交错,色彩因光线变化而变幻无穷,被称为“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 纳巴泰人遗迹:岩壁上保存有古代纳巴泰人和泰穆德人的岩画、铭文和庙宇遗址,证明这里曾是商队往来之地。</p><p class="ql-block">3. 阿拉伯贝都因文化:当地贝都因人至今仍保留游牧生活传统,游客可体验骑骆驼、沙漠烤全羊、帐篷露营等贝都因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4. 劳伦斯与战争记忆:英国传奇人物 T. E. 劳伦斯 曾在此地组织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起义,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即在此拍摄,使Wadi Rum闻名于世。</p><p class="ql-block">现代旅游与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月亮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2011年)。在此可进行吉普车探险、热气球、沙漠徒步、星空观测、沙漠攀岩等多种户外活动。晚上几乎无光污染,是世界级星空观测胜地。</p><p class="ql-block">瓦廸拉姆 (Wadi Rum) 不仅是一片沙漠,更像一座被时间雕刻的天然奇观,是自然、文化与冒险精神交织的梦幻之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乘坐敞篷吉普车前往月亮谷。</p> <p class="ql-block">坐在敞篷吉普车上,朋友的帽子差点被大风刮跑,赶紧用手抓住,引来一阵大笑。坐在后面一辆吉普车上的T女士抢拍下了这个珍贵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图1-4、6: 在沙漠里乘骆驼,体验古商队横穿沙漠之旅。</p><p class="ql-block">图5: 在骆驼上拍摄到的岩壁,上面的岩画和铭文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需要一位游客配合一下,扮演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选中了我上台。</p> <p class="ql-block">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体验在大沙漠住帐篷、吃烤食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4月3日:伯大尼村 (Village of Bethany)</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先知以利亚 (Prophet Elijah) 乘战车升天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约翰对耶稣洗礼之地</p> <p class="ql-block">纪念耶稣受洗的教堂遗址</p> <p class="ql-block">希腊东正教教堂 (Greek Orthodox Church)</p> <p class="ql-block">希腊东正教教堂内景</p> <p class="ql-block">图1: 万豪酒店(Marriott Hotel)</p><p class="ql-block">图2-6: 死海水上漂浮和死海泥浆美容护肤体验</p> <p class="ql-block">到此旅游顺利结束、打道回府。在此以当年本人在微信上发布的一首诗作为结尾,每句对应一个下面的景点画面:</p> <p class="ql-block">鸣谢:感谢刘兄提供部分照片,AI提供部分信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