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架树台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在蒙语中:“架树台"是水草肥美,魚虾丰盛的意思。我的家乡架树台位于吉林省四平双辽市中部,有个上百年一望无际的大泡子,现今已被国家正式批准为《吉林四平架树台湖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 那里是我和我一大帮同学的家……我们是喝着她的水、吃着她的魚、烧着她的柴长大的……</p><p class="ql-block"> 春天,连片的冰排化了,茂密的芦苇齐刷刷吐出了绿芽,各种颜色的大小水鸟,铺天盖地也不知从那飞来的……白的是天鹅、灰的是大雁,黄麻的是野鸭,还有白鹤、灰鹤、丹顶鹤和叫不出名的鸟儿。 它们飞着、叫着或列队飞行、或自由飞翔……让大人孩子看得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 夏天了,我只记得水很深,因为去洗澡喝过汤。苇子高,进去不易,想回家也难,苇子又高又密,沒少让大人操心。这时多数水鸟不知那去了。只留下十几种常住的。每到五、一前后,大人孩子都相约去拣水鸟蛋(有大的比鸡蛋稍大点、多数比鸡蛋要小些,有白皮的有绿皮的,还有带斑点儿的)如果点儿高,甚至能抓到野鸭崽儿。会钓鱼的哥们,弄些鱼钩,挂上哈马肉儿,傍黑儿下个地方,明儿早只管往家背鱼……像我这没能耐的只能眼瞅着啦……但我们也有机会,就盼着下大雨,一下大雨泡子就冒漾,我们分场各家房子周围,有坑有水就有鱼(大魚有:鲤魚、草魚、黑魚和鲶鱼,小鱼是泥鳅、嘎鱼、老头儿魚,没人要的是虾米)干嘛还用网啊……用筐用土篮子就捞魚,用铁锹拍、用洋钗扎、用二齿子刨没有不能抓魚的工具。那年老王大舅扛的那条大鲶鱼、尾巴在地上还有一尺多长……</p><p class="ql-block"> 秋天了,泡子里的芦苇一片金黄,高的好的要留给总场打苇捆,说是能造纸,给职工发工资。矮的差的分给职工做烧柴,大人割完用车拉,我们小孩割完往家背,有时还行偷两捆,碰着看苇子的老头还得骂你两句…/。深秋时大量成群的各种水鸟、又飞回来了,一到天黑,叫声一片……,也不知啥时候它们又不见了踪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冬天了,那才叫壮观!隆起的冰排,一眼看不到边,阳光下那就是一排排的冰山!打苇子的工人队伍排列到位,拉苇子的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每天都有近万人的劳动场面,到处是人欢马叫。</p><p class="ql-block"> 快要过年了,冰也冻好了,东大桥的漁工又上场了……,他们打冰眼、插鱼薄,十天之后拉大网开始啦!老远看到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神奇的冰面冒出了一片开锅般的蒸气,啊…那是水线出魚啦!拉网的不是人,是分场的小热儿特(进口拖拉机),全体渔工在老把头的指挥下有步骤的忙活着,小孩和看热闹的一律不准靠前,就看见一辆辆汽车和拖拉机,满载着刚出冰热气騰腾的红毛大鲤鱼、慢 慢没影儿了……。</p><p class="ql-block">那季节凡是到场的大人孩子都有收获,从车上掉下来的鱼,就夠你拿的。那些年我只去过一次,拣了一条红鲤子,渔工叔叔还甩给我一条草根,有七八斤。到现在那天晚饭妈妈炖好的鱼味,仍然记忆犹新,特别那条红毛鲤子。</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架树台,那里有我的爸妈、有我的老师、有我的师傅、有我的学生、有家乡的叔叔大伯、婶子大娘。当雁阵的鸣叫再次响起的时候,亲人们,架树台的春天又回来了!</p><p class="ql-block"> 郑德民 2025/4/1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