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5日 重庆奉节县</p> <p class="ql-block">提起白帝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三岁呀呀学语的小孩子,也在大人的教导下,背诵着唐代大诗人李白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瞿塘峡白帝城景区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瞿塘峡口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地处长江三峡西入口,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西接奉节县城,北倚鸡公山,距奉节县城东10余公里。景区总面积4.7平方公里,主要由白帝城和瞿塘峡两大景区构成,融自然与人文、诗情与战火为一体,是长江三峡壮丽之美的起点。主要景点有:白帝庙、夔门、刘备托孤亭、白帝城碑林、瞿塘峡等。从白帝庙远眺,可欣赏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瞿塘峡的险峻与夔门的雄伟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景区内还保存有古栈道、古炮台等遗迹,展现了古代军事与交通的重要地位。白帝城深深地印刻在中华民族的心中,白帝城是一座诗化的山峰。</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长篇史诗。一座高山孤立江心,东依瞿塘峡口夔门,西傍八阵图景观带。白帝山悬崖峭壁,气势雄伟壮观,雄踞水陆要津,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军阀割据川东多梦想在此占山为王。“白帝”源于西汉末年(公元25年)公孙述割据益州自称白帝,称帝12年后被光武帝刘秀兵将剿杀。公孙述身死族灭,后人在白帝山上修筑庙宇,供奉公孙述像,称为“白帝庙”。一直到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一千四百余年都是供祀公孙述,即使中间有所改变,供奉过多位历史人物,白帝庙与公孙述都密不可分,没出现过白帝庙内无白帝的现象。白帝庙历经演变最终定格为祭祀三国刘备及其忠臣的殿堂。现在的白帝城系明清建筑,仍辟有专室供祀公孙述及群臣塑像。白帝庙是一座跨越千余年的古老庙宇,香火一直很旺,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遥想当年,公孙述在此称帝,赋予这座城最初的名号与传奇,开启它不平凡的命运篇章。岁月如流,风云变幻,无数英雄豪杰在此粉墨登场又黯然落幕。三国时期,刘备在白帝城抱憾托孤,悲壮与无奈深深镌刻在历史长卷中。读白帝城于李白,朝霞掩映下的白帝城满怀送别的情谊;读白帝城于三国,涛声承载着刘备托孤的无奈与悲壮;读白帝城于杜甫,那是他漂泊生涯中的心灵寄托和诗意源泉;读白帝城于历史,它如烟而逝的缥缈云烟,铭刻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读白帝城于文化,它在诗词歌赋中璀璨,散发着人文的魅力与光芒;读白帝城于你我,它是心灵深处的向往,给予我们对过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这座城,见证了金戈铁马、硝烟弥漫的残酷战争,也见证了忠诚与背叛的激烈交锋、勇气与怯懦的鲜明对比。每一块砖石仿佛都在低声诉说,倾诉着肝肠寸断的痛楚与壮志未酬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也被称作“诗城”,历代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等,都先后登临白帝城,留下了一首首千古绝唱,使白帝城被誉为“诗城”。咏白帝城的诗歌很多,李白写《早发白帝城》的时候,是因为流放生涯的结束。他因肃宗怕李璘争夺皇位而捕杀李璘而受株连,流放到夜郎。途中悲愁已使58岁的他两鬓如霜。可是,在船抵白帝城时,突然遇赦,于是李白买舟东下,折返江陵,兴奋之余,写下这首千古绝唱。而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之豪迈,亦在此处得到了完美的印证。眼前江水滔滔,奔涌不息,似在诉说着千古兴亡之事。唐朝诗人刘禹锡也在白帝城盘桓许久,曾写道:“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瞿塘嘈嘈十二堆,此中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白居易夜宿白帝城写道:“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白帝城怀古》,宋范成大的《赤甲山》,清代诗人张问陶的《瞿塘峡》等都描绘了旅居白帝城时的所见所闻和对人生的感慨。而这些诗作,都给白帝城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发展,也对后代人的心灵起到了抚摸与慰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杜甫寓居夔州时,白帝城成为了他心灵栖息与诗意的源泉。他在此留下了诸多不朽的诗作。杜甫在这里《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而他的《秋兴》也写在这里:“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这些诗作,既有对白帝城雄浑气势的生动描绘,比如“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通过对风云变幻、雷霆激荡、古木苍藤的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伟力以及白帝城的威严庄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惊心动魄的气势,将白帝城云雨变幻之奇妙景致刻画得入木三分。也有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像“城峻随天壁,楼高更女墙。江流思夏后,风至忆襄王”,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深情追忆以及对现实处境的忧愁与思考,蕴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和人生无常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14日晚,我们住宿白帝城对面的江月轩宾馆。15日早上八点多钟,我们来到白帝城风雨廊桥。走过横跨江水五百来步的风雨廊桥,到了白帝城忠义广场。广场中央赫然矗立着诸葛亮高大的铜像,7.9米高。诸葛亮迎风挺立于巨石之上,衣襟飘拂,羽扇握扶在胸前;脚下的巨石展现道道水流状,寓意蜀汉舵手巍然屹立于船头乘风破浪,完成先主未竟之大业。诸葛亮抬头望远,尽现沉稳坚定睿智的神态和临危受命胸怀天下运筹帷幄的风度。整座塑像沉稳而灵动,气度神态契合忠义广场的定位。忠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葛孔明的忠义,在罗贯中的笔下已经成了忠义的“化身”。浓缩了诸葛不负先帝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和令后人无限敬仰感慨的贤达品质。塑像后面立着汉白玉碑墙,正面雕刻着《出师表》,背面刻写《后出师表》。诸葛的雕塑,在历史的车轮碾下,更显沧桑。敬畏之感从心底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位于瞿塘峡口的北岸,<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面环水,孤峙江中,</span>上倚绝壁,下临断崖,形势险要,气象萧森。远远望去,它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守望着这片江水千百年。初入景区,便被那连绵不绝的山峦所吸引。周围的山峰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好似仙境一般。它们或挺拔如剑,直指苍穹;或温柔缠绵,如诗如画。山间云雾缭绕,时而浓密,时而稀薄,将白帝城笼罩在一层轻纱之中,宛如仙境,仿佛为这古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沿着新修的长廊前行,滚滚的江水在脚下流淌。道旁古木参天,枝叶交错。时有鸟鸣嘤嘤,婉转林间,其声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似为这山川奏响一曲灵动乐章。<span style="font-size:18px;">树影交织,河流蜿蜒,时间在这山水之间仿佛静止,我沉醉在这美丽的景色之中,</span>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走到山脚,抬头望去,是一座座古老的台阶,蜿蜒曲折,直通山顶。拾级而行,通往山顶的白帝庙是整洁的365级石阶。踏上古老的石阶,石阶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发亮,仿佛穿越时空,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每一步都在与历史对话,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沧桑。每一步都充满了期待与惊喜。庙前的石阶笔直陡峭,我一步一步地往上走,仿佛在攀登一段历史的阶梯。每一级的攀登,都让我离那壮丽的山顶更近,心潮澎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登上白帝山,我们急不可耐地登上观景台。白帝城位于长江北岸,是草堂溪和长江的汇合处,与瞿塘峡峡口夔门隔江相对。白帝城山头高耸,是扼控长江的一个战略要地。如今的白帝城已经成为一座孤岛,三峡大坝建成后,高升的水位,淹没了白帝城连接北岸的山岗,使原来三面环水的山峰,成为四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观看夔门风景的最佳地点。那瞿塘摩崖“夔门”二字,体兼篆、隶、魏碑,笔势灵动,潇洒飘逸。站在白帝城的城墙上,俯瞰瞿塘峡,仿佛打开了一幅山水画卷。两座高耸的山峰之间,长江如一条巨龙,但见江水汹涌奔腾,似千军万马呼啸着涌入峡口,不知疲倦、义无反顾地向东、向东,奔流到海不复还!杜甫当年站在白帝城的峰顶,目睹激流拍岸争入夔门的壮观景象,写出了“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用一“争”字,活画出了夔门的赫赫水势。</p> <p class="ql-block">凭栏远眺,瞿塘峡口之雄浑壮丽尽入眼底。远眺群山叠翠,夔门两侧的高山拔地而起,两岸高山对峙,壁立万仞,陡峭险峻,直插云霄,仿佛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两座巨石劈成了两扇巨大的门扉。千丈峰峦直插云霄,奇峰异石各展风姿。难怪古人赞誉“夔门天下雄”,这壮丽的景色确实名不虚传。白居易在此留下“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瞿塘呀直泻,滟滪屹中峙。大石如刀剑,小石如牙齿,一步不可行,况千三百里。”陈毅元帅留诗:“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千万险滩皆稳渡,水头如剑入夔门。”石壁上刻着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山间的云雾缭绕,如纱似缦,时而遮住山峰,时而又露出山巅,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将夔门装扮得更加神秘。</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江心之中,原有一庞然巨石,砥柱中流,名为滟滪堆。冬秋水枯,显露江心,长约30米,宽20米,高40米,好似一头巨兽横街江流。夏季洪水暴发,狂澜在这里腾空而起,旋涡千回百转,形成“滟滪回澜”的奇观。使来往船只经常触礁沉没。有民谣云,“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杜甫写道:“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北宋诗人范成大曾幻想有一天:“不知滟滪在船底,但觉瞿塘如镜平。”这一“瞿塘如镜”的梦想,持续了近千年。直到解放后,滟滪巨石被炸除,郭沫若欣喜题诗:“滟滪已无堆,瞿塘仍可危。岸崖双璧立,峡道九肠回。云彩留军帽,江声隐雾帷。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 而三峡大坝建成后,“瞿塘如镜”这一梦想更成为现实,“高峡出平湖”,白帝城下已成为天然的避风港,瞿塘如镜,再已没有危险可言。江风烈烈,呼啸而过,衣袂飘飘,猎猎作响。雄伟险峻的瞿塘峡与汹涌澎湃的江水相互交融,演奏一曲激昂澎湃、震撼人心的宏大交响,令人豪情满怀。</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古诗人曾经亲临的山间,遥望夔门,夔门巍然屹立,夔门两侧的山峰高耸入云,仿佛要刺破天际。两岸山峰拔地而起,壁立如削,仿佛一位巨人,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镇守着长江的滚滚波涛,把滔滔大江逼成一条细带,蜿蜒于深谷之中,构成了一幅极为壮丽的画卷,这是鬼斧神工的杰作。如果说白帝城是诗情与战火凝聚的历史,那么夔门就是厚重与壮丽的化身。这里不仅是自然的奇观,更是艺术的灵感源泉,就连人民币十元纸币的背面也选择了夔门作为图案,可见其独特魅力。遥想往昔,此处乃兵家必争之地,无数英雄豪杰在此纵横捭阖,演绎出一幕幕金戈铁马的壮烈史诗。此刻,李白的“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诗句在心中回响,古人的壮志豪情与眼前的壮阔山河相互交融,令人热血沸腾。我又仿佛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说:逝者如斯,逝者如斯啊!这是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始祖孔丘,在咏叹时光如流水一般不可逆转,诠释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诉说着千百年来的动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的背后就是白帝庙。庙门古朴凝重,庙门匾额上的“白帝城”三个字遒劲有力,苍劲雄浑,似在诉说往昔岁月的厚重,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两侧的对联“白帝城内无白帝,白帝祭逢刘先帝”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在浩渺的长江畔,白帝城被大自然一再雕琢,成为绝世宝石,散发着神秘莫测的夺目光芒。它悠然静卧于瞿塘峡西口白帝山,四周山峦拱卫,如巨龙蜿蜒盘旋,雄伟壮观。白帝城的静谧庄重,则如沉稳有力的定音鼓,为这波澜壮阔的乐章增添了深邃凝重的底色。如今,当我们踏入白帝城,就仿佛穿越一条神秘的时空隧道,走进一幅历史与现代交织融合的奇妙画卷。古老的建筑依然巍然屹立,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然而曾经弥漫其间的硝烟战火早已消散无踪。曾经的战场如今已化作宁静祥和的景区,热情地张开温暖的怀抱,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人们怀抱敬仰与好奇,追寻历史的足迹,感受先人的智慧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踏入庙内,前行步入明良殿,香火袅袅升腾,庄严肃穆之气扑面而来,那是人们对历史的尊崇与怀念,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情祭奠与缅怀。白帝庙的建筑风格独具匠心,古朴而典雅,朱红色的大门,灰白色的墙壁,青黑色的瓦,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和谐。雕梁画栋间尽显匠心独运。古老的城墙斑驳陆离,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城内的飞檐画栋,彩阁红墙,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殿中蜀汉君臣塑像栩栩如生。刘备端坐主位,气宇轩昂间难掩往昔壮志,目光坚毅似仍心系兴复汉室大业;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情睿智,仿佛正在筹谋天下局势;关羽、张飞分立两旁,身姿伟岸,威风凛凛,英气四溢。凝视诸像,往昔蜀汉风云如在眼前,诸多英雄豪杰汇聚于此,欲匡扶汉室、成就不世之功,令人不禁感慨万千。正如李白所云“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彼时之豪情壮志,当如此也。殿中楹联“生不视强吴西帝,死犹存大蜀东门”,精准道出白帝城于蜀汉历史之关键地位。</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到处都有镌刻着诗歌的碑文石刻,明良殿和武侯祠有东西二碑林,这里珍藏着隋、元、明、清各代的碑刻百余块,而诗文、楹联、绘画、书法作品琳琅满目。当然,不少作品是气血喷涌的,是文学园里裂帛的秦腔,出天外之音,可声震寰宇;有三星堆玉器金器出土的阵势,是从灵魂的丹田里吼出来的文化底蕴。沈尹默说:“学问和书法,正像古人所说是‘水和船的关系’,水涨才会船高。读书多,积理则富,气质自雅,书法作品才会出神入化。”书法表达作者赋予的深刻内涵,有着强烈的艺术审美倾向,也明显地流露出作者对社会对生活对历史的理解,彰显出作者的心理、情感、素养和人生态度。步入碑林,碑林内,碑石森立,形态各异,或高峻挺拔,或古朴敦实。其上镌刻着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白帝城之佳作,篆、隶、楷、行、草,诸体争辉,笔力千钧,神韵各具。石刻文字历经岁月,每一块石碑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与智慧,可以说是三峡文物的荟萃之地和博物馆。游览的人们欣赏着、朗诵着,体会着古诗词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驻步其间,细细品味,沉醉于这翰墨飘香之境,仿若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阅读毛泽东、周恩来和江泽民同志手书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别有一番感慨。领袖们对祖国河山的热爱,都浓缩在这首千古流传的优美诗歌之中。他们的书法也为白帝城这座山峰,增添了诗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刘心源的六幅碑刻,魏体并兼汉隶,笔画多沉着,浑厚多有力;彭聚星的《夔门铭》,小楷书法结体疏朗,笔画秀劲清挺。让人读着,读着,心猛地睁开一只眼睛,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发现感;张伯翔跋曰,“此铭拟擘窠大字刻之夔门,留滞京邸十载不归,既镌小石,余携归,先嵌白帝寺庙壁,以为他日大书深刻之式云”。然而也有遗憾,岁月迁延百年,至今尚未如愿!张伯翔手书的“瞿塘”石刻,书法结构遒劲,用笔沉健,不露锋芒;元代《加号大成碑》隶书结体工整,笔画瘦劲,显得飘逸秀丽;清代《康熙赐傅作楫诗碑》草书字体流畅,柔中透刚,秀而不媚,成就很高。其中康熙皇帝的六言诗很有意思:“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园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柳文洙为纪念开辟峡道书写的擘窠大字“开辟奇功”石刻,确实笔力雄健,气魄宏伟;李端浩的“巍哉夔峡”所书篆体,笔画里可以容纳一个人,气势宏伟,署名之大,为瞿塘一绝。如此,等等……</p> <p class="ql-block">石刻有的现身于绝险的千仞峭壁,坦坦荡荡,素面朝天;更多的隐形在浓浓的绿荫深处,以松为友,结竹为伴。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三王碑”和“竹叶诗碑”。“三王碑”上雕刻着鸟中之王、书中之王、花中之王,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与竹枝词碑园的百首竹枝词比较,更多荡气回肠之意。在这里我了解了竹枝词来历,“竹叶诗碑”巧妙地将诗词与竹叶的形态融为一体,远看如两根亭亭玉立的竹子,近看则是一首优美的诗篇,令人叹为观止。刘禹锡在夔州当刺史时,把民间流行的一种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最著名的是那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传唱千年,反映了过去这里的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极富有生活气息。而清代曾崇德所刻的竹叶碑更是有趣,乍看上去,是三支翠竹。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婆娑的竹影,生动优美。而细品读,发现却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还是一段悲情的历史见证者。踏入托孤堂,汉末三国时期的蜀国皇帝刘备,因关羽在荆州遇害,张飞被蜀将暗杀,他悲愤万分。决定亲自率军东下伐吴。不料夷陵一战,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归,只剩下残兵百余人退守白帝城。公元222年那个秋雨潇潇的夜晚,刘备积忧成疾,病入膏盲,躺在永安宫的病榻上,鹅黄烛火映着他凹陷的双颊,急召诸葛亮前来议事,满含殷切,将幼子刘禅托付于诸葛亮,言辞诚挚:“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跪地叩拜,涕零而答:“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此情此景,将君臣间的深厚情谊与忠诚大义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刘备死后,诸葛亮一心辅佐阿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历来传为历史佳话。回首历史长河,三国,是一粒尘沙,我将沙粒放在岁月的天空下,迎着太阳细看,那蒙着的厚重历史阴霾外表下,透出一点美丽的幽光。“刘备托孤”那是藏在这段三国历史中最凄美的故事。托孤堂内精心塑就刘备托孤之生动场景,正如李白所赞“事君荣佩玺,当宁恐遗弓”,君臣之间的这份赤诚,千载之下,仍令人感慨唏嘘。</p> <p class="ql-block">走出托孤堂,拾级而上,登上观星亭。观星台的砖缝里青苔幽碧。传闻诸葛亮曾在此仰观星象,竹影摇晃的夜里,那闪烁着不安的紫微星,可曾预示蜀汉未来的飘摇?春风掠过檐角的铜铃,发出碎玉般的清响,恰似书页翻动时抖落的惆怅。漫步于白帝城内幽径,时逢春日,繁花似锦,绿草如茵,与古老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动静相宜之画卷。偶见几处残垣断壁,虽历经风雨侵蚀,略显破败,却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记忆,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兴衰。 行至江边,阳光洒在江面上,金色的阳光幻化为神奇的画笔,波光粼粼,宛如金蛇狂舞,为白帝城城墙勾勒出温暖明亮的线条,这是大自然对古老城池深情的偏爱与呵护。城中的一草一木皆蕴含着灵动的神韵,一石一水皆流淌着脉脉的深情。古老苍劲的树木,枝干镂刻着隐约的岁月,仿佛在默默讲述着岁月的传奇;潺潺流淌的溪流,水声清脆,低吟浅唱着大自然的美妙。这一切,无不令人深深陶醉在大自然无尽的魅力与神秘的奥秘之中,让人不禁对造物主鬼斧神工般的创造力心生敬畏与无尽的赞叹。此时,江风渐暖,亦觉游兴渐阑,却心中满是眷恋。</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城,它不仅是一处风景名胜,更是一部鲜活的史书。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融,自然与人文辉映。蜀汉的风云岁月虽已远去,但英雄们的故事与精神却永远流传。此次游历,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岁月更迭,朝代兴衰,唯有这白帝城依旧屹立于江畔,见证着世间的沧海桑田。待归途中,回首望去,白帝城愈发显得神秘而庄严,宛如一位历史老人,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也守护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这座城,宛如一本永远翻阅不完、蕴含无尽智慧的书籍,每一页都写满扣人心弦的故事;又似一幅永不褪色、美轮美奂的古老画卷,每一笔都饱含着深情厚意。它是历史的深厚沉淀,更是岁月长河中耀眼的明珠;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人类智慧谱写的不朽乐章。</p><p class="ql-block">告别白帝城,它如一颗顽强的种子扎根心底,生根发芽。未来,每当忆起这片神奇迷人之地,心中就会涌起温暖美好的涟漪。这是白帝城赋予的独特记忆,是其在心灵深处留下的永恒印记,永不磨灭。白帝城,愿你永绽光芒,成为世世代代人们心中永恒的向往和无尽的憧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