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磨合效应

笑笑

<p class="ql-block">  所谓磨合效应,一般是指新组装的机器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将摩擦面上的加工痕迹磨光而使得其更加密合。其引申义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处于同类别,存在着事实上或价值上的差异,但又有着双方认同的价值取向,如共同的利益、目标等,在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经过各种碰撞、摩擦,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摒弃差异,按共同的价值视点包容异己,经过调整、改善,逐步形成共识,融合同化为共同体——新生的个体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以汽车为例,众所周知,汽车一般都有一个磨合期,它是指新车或大修后的初驶阶段,是保证机件充分接触、摩擦、适应、定型的基本过程。在这期间可以调整提升汽车各部件适应环境的能力,并磨掉零件上的凸起物。因此,新车磨合期间都有许多明确的要求,诸如:限速要求、用油要求、承载要求以及驾驶要求等等。汽车磨合的优劣,对车的寿命、安全性、经济性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样的道理,群居的人要想和谐相处,也必然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而这个磨合过程也同样有着诸多的要求,如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寻求共同价值视点等等。磨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都可能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伤害。磨合得好,关系亲密,配合默契;磨合得不好,关系疏远,甚或是反目成仇。</p> <p class="ql-block">  其实,人与人之间要想达到完整的契合,必须双方都做出必要的割舍。即:磨掉棱角以免擦伤,合在一处亲密有间。既不过分干涉对方的生活,也不淡然视之漠不关心,既要有时常的牵挂与问候,也要有适度的辩论与交流,既不一味地顺从俯就,也不经常性水火不容,偶有出入不介意,纵有冲突能释怀。人都是有个性的,再能忍让的人也会有偶尔露峥嵘的时候,再宽容大度的人也会有不愿被人碰触的底线。磨合就是理解包容,能改变的,相互迁就,不能改变的,求同存异,只要三观大抵相同,就无须在细枝末叶上纠缠不清。</p> <p class="ql-block">  人与人之间的磨合是为了更加密合,而不是合二为一。既不是1+1=2,也不是1+1=1,而是0.x+0.y≥1(x、y为不确定的阿拉伯数字代号)。意即为:互有割舍,多少有度,一而二,二而一。若亲密和谐的夫妻关系,看似一又似二,看似二又似一,毕竟是两个个体,又怎能合二为一?你割舍的多,他(她)割舍的少,你改变的少,他(她)改变的多,多寡只要出于自愿而又相互契合,才能取得最圆满的结果。至于是相敬如宾也罢,夫唱妇随也罢,相濡以沫也罢,那都无关紧要,只要彼此感觉舒服幸福就好。过去人们常说夫妻是冤家,实际上就是在暗示夫妻之间必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而不是说夫妻就是对头。想想看,如果夫妻真的是对头的话,那还能结合在一起吗?即便结合在一起了,那日子还有得过吗?整天价地针锋相对,时不时地鸡飞狗跳,那岂不是太可怕了吗?所以说,冤家的说道不只是一种调侃描述,而主要是一种善意的磨合暗示。</p><p class="ql-block">  夫妻关系的磨合尚且如此,其他关系的磨合自然就要退而求其次了,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应当多一点理解,礼让三先,多一点包容,尽量契合。如此,人与人之间的磨合才有可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源自网络(顺致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