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菽庄花园

春秋如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25395791</p><p class="ql-block">作 者: 春秋如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南部,有一处著名的景区"菽庄花园″,这是台湾名坤爱国人士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名字菽藏的谐音命名花园,1955年主人将此花园献给国家。菽庄花园背倚晃岩,面临大海,东邻观海园,西眺港仔后,全园分为藏海园、补山园两大部分,各有五个景区,是一座融合了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绝佳去处。</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包含菽庄花园在内的鼓浪屿近代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尔嘉,字"叔臧″,他是台湾富商,祖籍福建漳州,出生1874年。花园就是以他的"叔臧″的谐音命名为"菽庄"。他的原名叫陈石子,是厦门抗英名将陈胜元五子,陈宗美的嫡生长子,他在6岁时过继给台湾板桥林家。生长在商绅家庭的林尔嘉,自幼聪敏好学,是民国年间在闽台两地负有声望的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尔嘉关心国家富强,提出改革经济发展实业的设想,建议政府注重振兴商务,兴办工业,开矿祷银,修建铁路,整理税收,裁决减冗员,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支平衡。</p><p class="ql-block"> 1904年~1907年,林尔嘉在厦门保商局总办兼商务总会总理,任内革除陋规苛刻,方便华桥商旅,主持制定《土地买卖章规》《华洋交易规约》各64款,推动厦门的对外贸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菽庄,海上第一豪宅,有湖,有一座跨海大桥,这样的私家园林,目前世界上没有第二座。以前是不开放的,今天我们一饱眼福了。进入检票口(65岁以上免票)背面有"藏海"两个字,经询问,意思是把海藏在自己家。一进院里映入眼帘,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竹林深处,百鸟啼鸣,一派江南园林之感。背面还有假山,碧水鱼池,主人给它取名叫补山园,寓意填补祖国破碎的山河。院内有一尊雕像,他就是台湾首富林尔嘉先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传说的《藏海》,把海藏在自己家中。有座小拱桥就是跨海大桥,只有一米宽,走在曲曲弯弯的白玉长廊,远处就是大海,站在桥上一眼望去心旷神怡,海阔天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有块巨石上刻有"海阔天空"四个大字。这座桥叫四十四桥,是林先生送给自己的44岁生日礼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远处有个亭子,叫渡月亭,感受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渡月亭上还有一首林先生思念家乡的诗:"长桥之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栏"。他说我修一条三千丈的长桥,到底能不能修回我的家乡台湾,十二栏的明月能不能照亮我回台湾的路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秋阁,建于农历岁次壬戌之秋而得名。壬秋阁水陆各半,东西两拱门,一背陆一朝水,在此可观山赏海,山岚流云,帆影鸥鸟,尽收眼帘。林尔嘉在花园鹿耳礁成立菽庄吟社,传播南音,南音仅在闽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海外华人社区也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的园林设计,基本借鉴了林家在台北的故居板桥花园,同时也融合了江南园林和西方造园的风格,创造出一座独特的滨海近代文人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林先生1914年,组建了"菽庄吟社",慕名而入社者络绎不绝,美名远播。凝聚了大批有文化、有思想、有才华的爱诗写诗之人,由于团社当时的地位显著,社员蓬勃发展,由当初的300多人,壮大到1000多人,获"东南坛站第一家″之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菽庄"里,林先生有两首诗分别刻在大石头上:</p><p class="ql-block"> 已未重阳,自东初归,偶集同人,观菊菽庄。林尔嘉</p><p class="ql-block">潮回岸白见清沙,傍海高轩自一家。倦客更眈三径静,寒辉渐向隔山斜。</p><p class="ql-block">诗联汐社怀吟侣,节到重阳感岁华。秋尽归帆风正急,不教辜负故园花。</p><p class="ql-block"> 他在鼓浪屿组集的"菽庄吟社"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尔嘉离开鼓浪屿返回台湾生活。然而,在他逝世后,他的家人却将这座倾注了林先生大量心血的菽庄花园献给了国家。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林尔嘉家族对国家的深厚情感也彰显了他们对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的担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菽庄花园已成为鼓浪屿的地标性景观之一,也是后来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承载着林尔嘉及其家族对故乡和国家的深厚情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案: 春秋如梦厦门鼓浪屿随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4.13.</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