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期间宁武第一任县委书记李建平

山柏

<p class="ql-block">  李建平(又名李实、阎新波)是宁武县首任县委书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一、早年经历与革命启蒙</p><p class="ql-block"> 李建平1918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说辽宁丹东),1936年就读于北京东北大学中学班期间,因目睹日本侵华暴行,积极投身“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接受革命理论教育。</p> <p class="ql-block">二、在宁武的革命活动(1937-1939)</p><p class="ql-block">1. 担任宁武首任县委书记 </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八路军120师收复宁武后,李建平受中共晋北临时省委派遣,以牺盟会特派员身份任宁武县委书记,实际主持党政工作。时年仅19岁,是宁武党组织创建的关键人物。在县城建立中共宁武县委,发展党员,组建基层支部,奠定宁武抗日根据地基础。通过牺盟会、动委会等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合理负担运动,增强民众抗日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2. 应对日寇暴行与汉奸活动 </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日军首次侵占宁武后,李建平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清除汉奸“牛蛋”等反动势力,稳定社会秩序。</p><p class="ql-block"> 1938年日军二次占领宁武期间,他领导军民反“扫荡”,建立地下交通线,保障根据地与延安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三、调任静乐与晋西北斗争(1939-1942)</p><p class="ql-block"> 1939年9月,李建平调任静乐县委书记,与组织部长陈树生、宣传部长李国珍等组建县委会,推动静乐县抗日政权建设。</p><p class="ql-block"> 1940年初,参与处理晋西事变后静乐县的政权更迭,主持成立抗日民主新政权,巩固晋西北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1942年1月,三地委机关在娄烦水峪村遭日军包围,地委书记张雪轩被捕,李建平机智脱险后主持善后工作,整顿队伍并重振士气。</p> <p class="ql-block">四、后续职务与贡献</p><p class="ql-block">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松江省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呼兰县委书记等职,参与东北解放区的土改和政权建设。</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在煤炭工业部、地质部、轻工业部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1977年后任国家地震局局长、地质部第一副部长等职,1982年离休(享受正部级待遇)。</p><p class="ql-block"> 作为晋绥边区早期领导人之一,其工作为巩固抗日根据地、推动解放区建设作出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五、家庭与逝世</p><p class="ql-block"> 夫人马玉芸:山西清徐人,1939-1942年任晋绥三地委妇救会主任,与李建平并肩战斗,离休前为煤炭部财会司司长。2004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p><p class="ql-block"> 李建平是宁武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从青年学生到县委书记,再到国家部级干部,其一生贯穿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多个关键阶段。他在宁武的抗日斗争和政权建设经验,为晋绥边区乃至全国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实践经验。</p> <p class="ql-block">山柏工作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