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法源寺——京城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之一,那里是市内最著名的赏丁香花之地。这是一座始建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原名悯忠寺的寺庙,是唐太宗在辽东征战高句丽失败后,为了纪念阵亡的十万将士,下令建造了悯忠寺。明清重修。雍正帝赐名为法源寺。1400多年来,法源寺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民间有言:“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p> <p class="ql-block"> 寺院坐北朝南,基本保持了早期寺庙建筑的格局。中轴线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毗卢殿、观音殿、藏经阁等七进院落,真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寺庙!沿着东路走过去松柏参天林立,丁香花开茂盛,一凝重古朴一潇洒俏丽,一四季常青一春意浓浓,一高一低错落有致相得益彰!寺内的丁香花不是一棵,几颗,而是一排排,一丛丛、一列列的,路两侧的丁香延展成为勾肩搭背花海隧道,游人在花海的隧道里遨游,密集的丁香花遮天蔽日,晴朗的天空都暗淡了许多!大雄宝殿及悯忠台周围密密匝匝的犹如迎面涌来的紫白两色的丁香海、丁香云!</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之所在地。是我国珍藏佛经最多、版本最珍贵的寺院之一,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丁香花开,为寂静的寺庙注入了一缕流动的诗意与生机。起风了,寺内的丁香花浪在风中翻涌,深紫、浅粉、雪白层层叠叠地流淌,像天边揉碎的云霞倾泻在人间。枝桠交错间,日光穿过花瓣的缝隙,细碎的影子在青石板上织成跳动的诗行。花瓣簌簌跌落,好像在祭祀地下静默的亡灵,暗香涌动漫进土壤的颗粒,让阵亡的将士们在冥冥中也能闻到丁香的蜜意。</p> <p class="ql-block"> 我们见到的丁香花一般都是四瓣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有眼尖的人,发现了这寺庙里面不仅有二瓣丁香花、三瓣丁香花,还有九瓣,甚至有人发现了十五瓣的丁香花,可惜的是十五瓣丁香掉落了。那天我们去的时候发现了九瓣的丁香,游人如织,熙熙攘攘,想拍个九瓣的丁香花真不容易,等啊等啊等了半天也挤不上去,只能把长焦开的最远,还要避开如丛林般的手机,结果回家一看有点虚。图片上画红框的数数有几个花瓣?九瓣丁香花。↓</p> <p class="ql-block"> 还有这张丁香花的花束,基本上不是2个花瓣的,就是3个花瓣的,真是奇异之地!我现在开始留意其他地方的丁香花花瓣,结果真奇怪,一朵也没有看到奇异花瓣的丁香。↓</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这里从千年前就开始有丁香种植。到清朝时,庙里的僧人开始陆续种植丁香,法源寺因满园的丁香花而成为旧时京城著名的四大赏花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 寺里的西府海棠也正在花期,藏经阁前乾隆种植的西府海棠250年了也仍然是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花朵鲜艳。</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座历史名刹,曾经历过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p> <p class="ql-block"> 唐天宝年间,导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也是从悯忠寺起兵的。安禄山改寺名为“顺天寺”,平乱后恢复“悯忠寺”名称。</p> <p class="ql-block"> 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金兵大举进犯,攻破北宋国都东京“汴梁”(今日之开封),掠走徽、钦二宗,宋钦宗就曾被关押在悯忠寺内。</p> <p class="ql-block"> 清末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死后,遗体就是在该寺停灵,并由住持做法事的。</p> <p class="ql-block"> 悯忠寺不仅是北京一座地理坐标,更具有文化的符号。1924年4月26日,林徽音与徐志摩陪同印度文坛巨匠泰戈尔,共同踏足法源寺,赏花、寻古。泰戈尔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这一行,不仅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更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2年起恢复了原本每年四月举办的“丁香诗会”。</p> <p class="ql-block"> 还有诸多的历史事件与该寺有一定的联系,不再赘述。</p> <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p class="ql-block"> 拍摄时间:2025.4.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