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小一数学

秉礼西村

<p class="ql-block">  小一数学,最出名的就是“十”,大家都和十杠上了,发明出所谓的“借十法 凑十法 平十法 破十法”。</p><p class="ql-block"> 我们正在经历的就是我们的人生。这些概念是不是像极了普通人从工作到10至15年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最初是借和凑,借米买房,借10再凑10刚好是个首付,这个10可能是具体数字,也可能就是个百分比。把辛苦的血汗一股脑地打包交给了别人,还顺便抵押自己未来30年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上车,总算可以喘口气,心理平衡了,认为平步青云了,和身边的小伙伴跻身一个圈层,有共同语言了。反正小时候别人看的动画片我也要看,长大后别人买的房我也要买,要的就是别人眼里的出息。</p> <p class="ql-block">  好像是被裹挟了,其实就是。平复一下心情,再回头看,才发现时代完全变了个样,现在的小年轻全然没有自己年轻时的那股冲动,主打一个“跳出三代外,不在五险中”,消费降级,自我提升,把米和时间花在自己身上。</p><p class="ql-block"> 再看当年自己辛苦买下的房子,现在才有人告知各种设施会老化,更换费用高到离谱,70年的房子居住不到30年就会破烂不堪。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赵州桥经历风吹日晒上千年不坏,故宫也能支撑几百年见证历史,而用更先进工艺造的房子只能用30年,是不是因为10+10+10=30就是这本账的终极宿命?自己拼尽全力的自定义成功只能沦为一个笑话。</p><p class="ql-block"> 于是彻底破防。再加上人到中年,身边已有人零星离开,曾经的朋友渐行渐远,自己恍如昨日的事上了书本(如汶川地震,口罩事件),更感觉自己最好的年华已过大半,余下来日无多,更觉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吟诵一首诗</p><p class="ql-block">亲戚或余悲,</p><p class="ql-block">他人亦已歌。</p><p class="ql-block">死去何所道,</p><p class="ql-block">托体同山阿。</p><p class="ql-block"> 生活不过如此,但还要继续。不在破防后继续破防,就在破防后继续生活。</p> <p class="ql-block">  好在我们老祖先足够智慧,还创造一句励志格言叫做“不破不立”。把旧的观念推倒重来,迎接一个新的时代。AI是人工智能也是“爱”的意思,这边,年轻的孩子们独立思考更加自信,各种新式玩意源源不断。那边,80岁的老人还在为全球发展殚精竭虑。</p><p class="ql-block"> 既然不破不立,那就再玩一把标新立异,把易经和算法对应起来。</p><p class="ql-block"> 借十法“潜龙勿用”,凑十法“见龙在田”,平十法“飞龙在天”,破十法对应两个,破防对应“亢龙有悔”,不破不立对应“群龙无首”,也就是多元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