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减相同数”难题: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实践全记录

当当

<p class="ql-block">  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围绕“小学数学第一学段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这一小课题,我们开展了“解决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的教学活动,深入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p> 深度备课:精准锚定教学策略方向 <p class="ql-block">  备课是教学的关键起点。在研究“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时,我们紧扣小课题目标,深入剖析教材。这部分内容处于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它以100以内加减法为基础,不仅深化减法运算认知,还为后续除法学习铺垫,是构建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 </p> <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们全面分析学情。一年级学生虽具备一定计算能力和简单问题解决经验,但抽象思维尚在发展中。基于此,我们将教学策略聚焦于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多样化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建立数学模型,为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筑牢根基。</p> 趣味课堂:多元策略助力问题解决 <p class="ql-block">  在2024年6月5日课堂上,我们积极践行小课题研究的教学策略。以“小猴子分橘子”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装满”含义,这是问题解决的关键一步。</p> <p class="ql-block">  随后,让学生借助圆片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知问题,积累直接经验。在探索解题方法时,鼓励学生运用画图、列算式、画箭头等多种策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有的学生通过9个9个地圈一圈,直观地看出能装满几袋;有的学生用画箭头的方法,清晰展示减去相同数的过程;还有的学生列出连减算式解决问题。通过对比不同方法,学生发现其本质都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相同减数,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掌握多种解题策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p> <p class="ql-block">  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运用所学策略完成课本习题,进一步强化知识运用能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p> 全面评课:深入剖析教学策略成效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我们依据小课题研究标准,全面评估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大家一致认为,情境教学策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探索问题。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灵活性。</p> <p class="ql-block">  但也发现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理解“装满”这一关键概念时花费较多时间,影响教学节奏,说明概念教学策略还需优化;个别学生在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够清晰,反映出在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策略有待加强。</p> 深度研讨:优化策略促进教学提升 <p class="ql-block">  课后研讨围绕评课发现的问题展开。针对概念教学,我们计划采用更直观、简洁的方式,如利用动画演示、实物对比等策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教学效率。 </p> <p class="ql-block"> 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将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解题思路,教师适时引导和规范表达,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策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布置作业,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任务,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设计针对性的基础练习,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们在“小学数学第一学段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研究”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优化教学策略,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数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