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哈尔滨,这座由俄国人修建中东铁路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从城市建筑的角度欣赏,</span>这是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除了为数众多的俄罗斯建筑以外,还有着保存完好的14栋犹太建筑群,这些融合了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让人仿佛置身于另外一个时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步在哈尔滨街头,一座座以黄色为主色调的欧式建筑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历史建筑大多保留着精美的白色柱廊、拱形窗户和复古阳台,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极其引人注目。与周围现代化高楼大厦毗邻,中西结合,新旧交融的画面别有一番风味。</span></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哈尔滨的犹太人是随着俄国人在中国修筑中东铁路而来到中国的。自从沙俄在1895年8月决定修筑中东铁路穿越中国领土后,有大量的俄籍、波兰籍和爱沙尼亚籍犹太人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进入中国,来到中东铁路途经的大城市哈尔滨。而这些犹太人不断繁衍生息,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在哈尔滨居住的犹太人已达到20000余人,成为了规模庞大的犹太人活动群体。他们在哈尔滨也修筑了功能不同、风格各异的14栋犹太建筑,成为了遗留至今的历史遗迹。</p> <p class="ql-block">在这14栋建筑中,最为著名建筑也是最富于特色的便是哈尔滨犹太总会堂。</p><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位于道里区通江街82号,<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7年5月3日教堂奠基,1909年1月15日教堂竣工。整座教堂为砖术结构建筑,是由犹太建筑师约瑟夫</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尤里耶维奇</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列维金设计,整体建筑呈现出犹太建筑和罗马建筑相结合的风格,饰以尖顶或圆拱,建筑形式精美,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span></p><p class="ql-block">1931年6月,一场大火席卷了犹太老会堂,随后,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对建筑进行了修复和扩建,改造后的建筑前部立面呈拉丁十字形,前厅入口两侧各有一精美的圆形楼梯,门厅与正殿的屋面上,建有两个双圆心穹顶,成为建筑外部构图的亮点。犹太教六角形圣星高耸于穹顶之上。改造后的犹太老会堂,融合了欧式经典建筑风格,神圣庄严的会堂氛围和深厚的犹太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这座犹太老会堂现已成为“老会堂音乐厅”,一层二层为音乐厅主体,常常上演西洋古典室内音乐,再现哈尔滨西洋音乐的辉煌,同时也促进了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与犹太老会堂一路之隔有一座鞑靼清真寺,这座鞑靼清真寺是哈尔滨的清真古寺之一,又名土耳其清真寺,始建于1901年,位于哈尔滨道里区通江街108号(原炮队街58号)。鞑靼清真寺以其独特的拜占庭与阿拉伯融合建筑风格,成为了北方地区唯一的鞑靼族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 犹太新会堂旧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经纬街162号的</span>犹太新教堂又称犹太新会堂,希伯来语称“别依斯-加麦尔德罗什”,是犹太教哈西德教派会堂,由著名的犹太建筑设计师约瑟夫•尤里耶维奇•列维金设计,同时他也是老会堂的设计师。</p><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呈正方形,主入口处设有三开门,圆心的尖顶券架设在四个廊柱上,在建造中交替使用了砖块和石头,形成了红白相间的带饰。屋顶覆盖了一个巨大的圆心式穹顶,顶上耸立着一个六角星。六角星也被称为大卫星,是犹太建筑的典型饰物。</p><p class="ql-block">俄国十月革命后,包括犹太人在内的流亡者急剧涌向哈尔滨,据学者统计,近两万多名犹太人先后在哈尔滨定居。原本通江街有一座犹太会堂,但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决定在经纬街再建一座新会堂。</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哈尔滨的犹太人已经所剩无几,会堂也于1956年关闭。</p><p class="ql-block">1963年,最后一位犹太人离开了哈尔滨。</p><p class="ql-block">直到2004年,犹太新会堂才得到全面修葺,用于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成了哈尔滨犹太人及其后辈寻求旧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 犹太国民银行</p><p class="ql-block">犹太国民银行是众多犹太建筑遗存中最重要的一座,始建于1910年,位于道里区中央入街61号,于1923年6月3日开业,在柏林、巴黎、纽约、伦敦均设有代理银行。哈尔滨曾居住过许多富有的犹太商人,其中许多犹太商人都为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步行街一路都是历史建筑,其中很多都是当年犹太人的建筑群。<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这家古老的犹太国民银行已经改为了皇宝珠宝店。</span>房屋重新修建过,但还是很好的保留了原来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 远东银行</p><p class="ql-block">远东银行旧址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与西六道街交口,中央大街109-115号。</p><p class="ql-block">这栋建筑原名叫拉比诺维奇大楼,始建于1919年,由意大利别尔纳达奇设计,是哈尔滨犹太人活动旧址群的一部分。1923年拉比诺维奇大楼成为远东银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东铁路局的营业收入全部存放在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这栋大楼采用古典主义风格,十分气派。楼面用古罗马柱,山花上的半圆造型营造大气、端庄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 协和银行</p><p class="ql-block">原犹太协和银行旧址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73号,即奥昆大楼。</p><p class="ql-block">犹太协和银行最初称为“经济会”,成立于1926年10月,由九名俄籍犹太人集资创办。1934年该银行向伪政府呈请营业许可,改名为“哈尔滨协和银行”。1941年7月,伪政府实施《金融机关稀密调整纲要》,协和银行被迫并入相隔一个街区的犹太国民银行。</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 穆棱煤矿公司</p><p class="ql-block">穆棱煤矿公司旧址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阿什河街37号。穆棱煤矿公司旧址建于1912年,为著名波兰籍犹太商人列昂季•斯基德尔斯基的私人宅邸,由著名的俄罗斯建筑师尤•彼•日丹诺夫所设计。1921年1月13日,葡萄牙驻哈尔滨领事馆成立后,斯基德尔斯基被任命为驻哈尔滨葡萄牙领事,其私宅就作为馆址。1923年穆棱煤矿公司开办后,办公地点也设在这里。</p><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设计精美,雕梁画柱,童话般的阳台,精致的护栏和楼梯扶手,参差错落的屋顶,尽显古典华贵。</p><p class="ql-block">现此处是黑龙江省直机关委第二幼儿园。</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 梅耶洛维奇大楼</p><p class="ql-block">梅耶洛维奇大楼位于南岗区东大直街374号,建立于1921年。由犹太商人,畜牧业主梅耶洛维奇出资建设,著名的俄罗斯建筑师尤•彼•日丹诺夫设计。该建筑以古典柱式为建筑主题,文艺复兴建筑风格。1924年前后,荷花艺术学校在这里开设,学校的老师都是十月革命后逃亡到哈尔滨的俄国知识分子。解放后,曾作为秋林公司职工俱乐部、秋林公司中山商场、大明钟表眼镜商店,现为哈尔滨市少年宫。</p><p class="ql-block">令人注目的是那座被绿植环绕的主楼,它那红瓦圆形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另一处标注为“哈尔滨少年宫”的建筑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其独特的露台式阳台设计展现出典雅而不失活泼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 米尼阿久尔咖啡茶食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尼阿久尔</span>咖啡茶食店位于中央大街58号,开办于1926年,经理是犹太人E•A•卡茨,主要经营莫斯科风味的果子、咖啡等食品和西餐。并且雇佣了许多中国名厨,其中有李帮庆。还有著名厨师“四大义”——王洪义、杨洪义、尤洪义、朱凤义,还有摆台高手孟宪廷。</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米尼阿久尔在太阳岛开设了一家外形为一艘邮轮的分号,是一座俄罗斯式全木结构的二层楼,可同时容纳200人进餐,却不幸焚毁于一场大火之中。后来这家在太阳岛的规划重建中消失了的米尼阿久尔分号如今出又现身在哈尔滨伏尔加庄园内的盛景之中!</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戈洛布斯”犹太电影院</p><p class="ql-block">“戈洛布斯”犹太电影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西五道街42号。</span>于1919年1月20日落成开业。建筑整体仿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建筑的檐口下设流畅复杂的花饰纹样,顶部花饰突出,建筑轮廓起伏,二楼上设铁艺栏杆阳台,造型个性鮮明,做工精湛。每到夜幕降临,阳台音乐会便拉开了帷幕,花饰的阳台,音乐与歌声是这栋建筑独有的魅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89年时作为“哈尔滨市物资贸易公司”使用。</span></p><p class="ql-block">“戈洛布斯”犹太电影院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 免费食堂和养老院</p><p class="ql-block">这座犹太人老建筑位于通江街5号。老建筑融合了伊斯兰建筑风格与砖混结构,红<span style="font-size:18px;">色砖墙上还有穹頂,</span>于1920年落成,充满了历史厚重感。如今,这里仍保留着原貌老照片,每一处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历史的痕迹。</p><p class="ql-block">如今扩建成了六层高楼,成为哈尔滨稅務局。</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 犹太私人医院旧址</p><p class="ql-block">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红专街43号。这栋建筑拥有近90年的历史,是一家犹太人的私人医院。犹太医院曾是哈尔滨的一流医院。它接待的患者不仅是犹太人,还有其他民族;治疗有收费的,也有免费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栋老建筑保存得相当完好,属于装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内部装修保留了美式怀旧风格,复古而有质感。</span>后来这里变成了一座复古风格的“鱼鹿咖啡”。内部的装修更是精美绝伦。每一处角落,每一个细节,都散发着复古的韵味,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年代。</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犹太中学</p><p class="ql-block">犹太中学位于通江街86号,是通江与红专街交界处最醒目的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1917年10月1日奠基,1918年12月落成,由伊•尤•列维金设计,呈现出浓郁的犹太建筑风格。</span>这所中学的前身是五年制的犹太小学,用俄语教学,并且学习希伯来语。成为远东地区的第一所犹太中学。</p><p class="ql-block">1925年,犹太著名音乐家戈尔德施京与其夫人迪龙在此创办了著名的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为哈尔滨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人才。哈尔滨犹太中学后来改为俄侨第一高小,现在是哈尔滨朝鲜族二中。</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 <span style="font-size:18px;">太商人索斯金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藏于闹市,隐于深巷”</p><p class="ql-block">在道里区经纬四道街的普通居民楼中,隐藏着一座114年前的豪华私邸。历经百年风雨,这幢仿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典雅依旧。</p><p class="ql-block">走过八根粗壮廊柱托起的高大拱形门洞,一排巨大科林斯大柱首先映入眼帘。青灰色的古朴色彩、花瓶式的栏杆造型、柱顶檐下的白色花饰……简洁又富于变化的厚重外观,令这幢建筑难掩岁月沧桑与神秘过往。拾级而上,推开深棕色的百年木门,时间的齿轮再度开启,向您讲述一个家族叱咤风云,富甲一方的传奇。</p><p class="ql-block">索斯金家族是哈尔滨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俄籍犹太人家族。家族中的谢苗、索斯金、伊萨克、索斯斯金和纳乌姆·索斯金三兄弟在哈尔滨生活和工作了近30年,广泛参与了哈尔滨的商业和进出口贸易、面粉和大豆加工业、金融业、航运业以及市政建设。</p><p class="ql-block">根据历史图片和文字记载,复原了百年前索斯金家族在这栋建筑中的生活场景。并以家族年表、史迹、文物展等方式呈现了索斯金家族在哈尔滨的发展过程,再现了哈尔滨平等、包容的城市性格,同时为游客打造了一个了解城市历史,遥想百年豪门烟云的休闲空间。</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活动旧址群 —— 斯基德尔斯基故居</p><p class="ql-block">位置在哈尔滨颐园街3号,建造于1914年,是犹太商人斯基德尔斯基的私人住宅,是一座别墅样式的花园建筑。</p><p class="ql-block">这座小楼带有新古典主义建筑特征,建筑立面非常好的体现了洗炼和严肃这两种风格。有人把建筑比作音乐,在此你会充分感悟到,那种重复和变化的统一,组成了音乐的旋律,构成了建筑的和谐。建筑柱式由古希腊的爱奥尼亚柱式变化而来,采用带有露台的门道,使建筑物中间凹进,两侧带有山花的墙体突出,墙体立面对称设有凸窗,窗角带有柱式装饰,优化了室内采光性能,也使整个建筑更具立体感。这是一座借鉴古希腊建筑一些元素而形成的新型府邸。</p><p class="ql-block">斯基德尔斯基故居2013年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中国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地之一,哈尔滨市现存的14栋犹太建筑,每栋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如今这些遗留在哈尔滨的犹太人活动旧址群均已派作它用,让古老建筑焕发了新生。站在这些犹太建筑前,无论是仰望还是注视,内心都是在感受着这座城市的建筑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能外观浏览哈尔滨的十几处犹太建筑群,但是犹太人老会堂却是我们参观的重点。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街82号的已有百年历史的老会堂,是当时生活在哈尔滨的犹太人的主要活动场所。</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来到哈尔滨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p><p class="ql-block">1)政治避难: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大量犹太人为了躲避欧洲的反犹主义和战争,选择来到哈尔滨。十月革命后,许多犹太人失去了财产和安全,被迫离开俄罗斯,哈尔滨成为了他们的避难所。</p><p class="ql-block">2)经济机会:哈尔滨当时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商业重镇,犹太人利用他们的商业经验和传统,在哈尔滨创造了经济奇迹。他们在哈尔滨控制了大量的生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3)参与中东铁路建设: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量俄罗斯和欧洲的劳工来到哈尔滨,其中也包括许多犹太人。</p><p class="ql-block">4)文化交流:犹太人带来了西方文化,丰富了哈尔滨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p> <p class="ql-block">犹太人虽然只是哈尔滨历史上的过客,但他们留下的一大批珍贵的建筑,成为了哈尔滨不可磨灭的印记。犹太人当时在哈尔滨建有四座犹太会堂,这里便是犹太总会堂,又称老会堂或老教堂。</p><p class="ql-block">侨居哈尔滨的犹太人,最多时达到25,000人。</p><p class="ql-block">二战结束后,哈尔滨的犹太人大多回到以色列或旅居欧美,只有极少数留了下来。</p><p class="ql-block">1985年,最后一名在哈尔滨生活的犹太人辞世了,从此这座曾经与犹太人密不可分的东方大城市哈尔滨再无犹太人可言 ……</p><p class="ql-block">据统计,共有600多位犹太人葬在了哈尔滨犹太人墓地,其中包括以色列前总理奥尔默特的祖父祖母。</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和老建筑一起回味久远的时光吧!</p><p class="ql-block">哈尔滨犹太总会堂,有着百年历史的欧洲建筑如今保存完好,现已成为了哈尔滨市内的一座袖珍音乐厅,经常有专业音乐团体在这里上演精彩节目。同时经过改造使它又变成了一个集音乐厅,咖啡店,音乐书吧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这座古老教堂内部,宽敞明亮的大厅两侧排列着整齐的木质座椅,中央铺着红色地毯。天花板上悬挂的巨大吊灯洒下柔和的光线,营造出庄重而神圣的氛围。大厅尽头摆放着一架黑色三角钢琴,仿佛在等待着演奏者的到来。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散发着浓厚的艺术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老会堂音乐厅上下两层,左右对称,排布着16根乳黄色浅浮雕原木立柱,看上去气派典雅。</p> <p class="ql-block">进门处有两扇老会堂乳黄色木门,它们历经风雨,有着沧桑之美。</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不愧是个音乐之城,听说这里每周三、周五、周六晚19点都有室内乐、交响乐、舞台剧或歌剧表演,价格亲民,现场很有氛围感,音响效果也非常不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一楼大厅到二楼咖啡厅甚至到三楼音乐书店都可以通过左右两侧的铁艺楼梯走上去。楼梯旁侧的大窗户上都装饰着犹太六角星,在犹太文化中六角星具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主要包括智慧、神圣和祝福。这个符号最早可以追溯到犹太教,被称为大卫之星,象征着上帝与人类之间的联系和契约。</p> <p class="ql-block">白天老会堂里面很安静,几乎没什么人。走上二楼便是一个很有历史底蕴的精致的咖啡厅。闲暇时可以坐下来,点上一杯咖啡静静地坐一会儿。墙上贴着很多有关老会堂或犹太历史人物的照片,坐在这里慢啜咖啡一点点儿地感受着那种老建筑的韵味和有着100多年的历史故事,任时光在这里的停留下来 ……</p> <p class="ql-block">现磨的榛味摩卡32元一大杯,服务员端上来香气扑鼻!在犹太人老会馆里喝杯咖啡,追忆着哈尔滨的过往,真的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一楼的音乐厅白天没有演出是没办法入内的,但可以到二楼咖啡厅俯瞰音乐厅全貌,如遇上排练表演,还能在二楼点杯咖啡欣赏聆听。</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书店位于老会堂三层,宽敞明亮舒适,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这里主营畅销书、音乐类书籍和文创用品,也有艺术摆件、小音箱、明信片等。</p> <p class="ql-block">在这看到了好多一般书店看不到的书籍,感觉好亲切好亲切啊!可以在二楼咖啡厅点点儿吃的喝的,然后安静地看看书,发发呆,独自地享受片刻不被打扰的静谧时光 ……</p> <p class="ql-block">新引入的咖啡店和音乐书店与老建筑风格相得益彰。门窗的尖拱和圆拱设计,加上顶部的大小穹顶,仿佛都在诉说着哈尔滨的历史。这里不仅是旅拍的绝佳地点,更是感受哈尔滨多元文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日后你若有机会来哈尔滨,除了去看松花江,去游索菲亚大教堂,还应该来犹太人老会馆里喝杯咖啡,这样的“远方”才算有了“诗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拍摄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024-11-30</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哈尔滨犹太老会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