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安徽涡阳·天静宫</b></p><p class="ql-block">天静宫,又名中太清宫,是纪念伟大思想家、哲学家、道教先祖老子的圣地,占地三千多亩,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位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郑店村。</p><p class="ql-block">天静宫以众多的殿堂为主体建筑,分中、东、西三路。走进中路,天静宫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前后分别为山门、灵官殿、老君殿以及三清殿。天静宫的西方,从前到后依次为老祖殿、元辰殿、财神殿以及重阳殿。天静宫的东面从前到后依次为客堂、吕祖殿、慈航殿以及天师殿。在山门和灵官殿之间为会仙桥,桥长9米,宽两米,桥下为许愿池。</p><p class="ql-block">老君殿东有东岳庙、圣母殿、流星园及九龙井;西有讲经堂及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b>河南鹿邑·太清宫</b></p><p class="ql-block">其前身是东汉延熹八年(西元165年)创建的老子庙,唐高祖李渊将其按祖庭的规制扩建为太庙,建起宫阙殿宇;唐玄宗开元三十年(742年)正式改称“太清宫”。宋真宗赵恒重建太清宫和洞霄宫,规模达到历史上的鼎盛。自靖康之乱后,太清宫屡遭破坏,后数度修建。</p><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为明清时期所建。现存主体建筑太极殿五间,铁柱一根,古柏三株,碑刻九件,望月井一眼。洞霄宫仅存清代建筑三圣母殿五间,娃娃殿三间,宋碑一通。</p><p class="ql-block">太清宫是世界第一座正史记载官方修建祀老尊道的宫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b>涡阳为老子出生地</b></p><p class="ql-block">《史记》明确记载老子为“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东汉边韶《老子铭》提到“相县虚荒,今属苦,故城犹在,在赖乡之东,涡水处其阳”,指出老子原属楚相县,后并入苦县,且其故城位于涡水北岸(“阳”指水北)。结合北魏《濑乡记》“谯城西五十里”的记载,谯城(今亳州)以西的涡水北岸区域,应属今涡阳县郑店村附近,而非鹿邑太清宫(位于谯城西约30公里,涡河南岸)。</p><p class="ql-block">九龙井与流星园的传说在涡阳天静宫遗址得到考古支持。1991年2月,发现古流星园遗址,出土“古流星园”和“老子故里”古石匾额各一块。流星园在许多志书上都有记载,即“有星突流于园,老子因而降诞”等。后人将老子诞生处称之为“流星园”,是载入史册的事实。九龙井环列于流星园中,被认为是老子出生时“九龙吐水”的遗迹,这两大与老子生地密切相关的景观,皆在涡阳天静宫被发现,为老子出生于此提供了有力的佐证。</p><p class="ql-block">天静宫遗址还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陶器、瓦当及九龙井遗迹,与老子生活年代吻合。此外,“武家河”与“流星园”地名在涡阳地方志中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b>鹿邑为老子祭祀地</b></p><p class="ql-block">鹿邑自汉代起便是官方祭祀老子的中心,汉桓帝为祭祀老子敕建老子庙,后经唐代扩建为太清宫。唐代李渊为强化统治合法性,将老子奉为李唐先祖,进一步将鹿邑太清宫升格为皇家祭祀场所。历代帝王(如唐高宗、宋真宗)及现代政府均在此举办大型祭典。2025年纪念老子诞辰2596周年活动,吸引了全球李氏宗亲及学者参与,凸显其作为祭祀圣地的地位。</p><p class="ql-block">根据《水经注》及《老子铭》,老子故城位于“涡水处其阳”(即涡河北岸)。而鹿邑太清宫位于涡河南岸,属“阴”位,更符合祭祀场所的选址逻辑(古人多将墓葬或祭祀建筑置于“阴”地)。涡阳天静宫则位于涡河北岸,符合“阳”位,适宜作为出生地。</p><p class="ql-block">参拜了天静宫和太清宫之后,笔者认为,两处老子故里在今天虽分属两地,在古代却同属于一地——谯城(今亳州)——两地相距仅二十多公里。既然是一地,按照道家阴阳之说分为出生地和祭祀地,这一分工符合古代“生死分域”的传统观念——出生地象征生命起源,祭祀地象征精神归宿。正如民间所言:“人生于家中床榻,葬于家族墓地”,两地各司其职,共同构成老子文化的完整叙事。未来两地可以携手以“出生-祭祀”二元结构共同申遗,实现文化价值的最大化。从古代同属一地的观念出发,放下“我为正宗‘老子故里’”的争执,为弘扬老子精神和道家思想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才是对世界公认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真正的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