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伯利恒的圣诞教堂与涂鸦墙

木风

瓦迪拉姆包车到亚喀巴,酒店窗外亚喀巴港的落日。玻璃有点脏。 约旦是让人非常放松,非常喜欢的国家。古迹,还有自然风光令人难忘,接触到的约旦人都比较内敛,友善,热情也是含蓄礼貌的。<div>  原定的约旦全程是要自驾的,租车时才发现带的居然是行驶证,根本没带驾驶证。好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div> 一早包车到亚喀巴港。口岸没什么人,直接护照盖章放行。因为对局势的各种不确定性,所以在国内办好了以色列签证,但没有预定酒店和回程机票,以色列口岸入境时,海关人员在窗口与我们反复递着手机,用翻译软件盘问了很久。最终给了蓝色卡片放行。 把手里的约旦第纳尔换成以色列谢克尔,海关人员帮忙叫出租车去埃拉特公交站。 买最近一班的444公交车到耶路撒冷。说是公交车,其实是长途空调大巴,充电口在车篷顶,看着充电线在上面吊下来,象挂着吊瓶。 大巴车一直在死海边行驶,对岸就是约旦。 公路边的死海就是这个样子。度假的海滩都在酒店里面。 耶路撒冷,很现代,繁忙。到了车站,买电话卡,公交卡。问路时路人都非常热情,这的英语普及率很高。 街道很整洁 <p class="ql-block">  在大马士革门坐公交车,去伯利恒。</p><p class="ql-block">  伯利恒,巴勒斯坦中部城市 ,是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由于是耶稣的出生地而闻名世界,是基督教圣地之一。每年吸引全球数百万基督徒前来朝圣。</p> 这里的东西要比耶路撒冷便宜不少。 <b>马槽广场</b> <b>耶酥圣诞教堂</b><div> 修建于公元326年,由历史上第一个基督徒君主君士坦丁大帝修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教堂之一。<b><br></b></div> 教堂入口,门极小且低矮 一枚14角的银制伯利恒之星。最初的银星于1847年被希腊僧侣偷走了,现在的银星是按原样重铸的。伯利恒之星下面,便是那个最为著名的马槽。这个长13米宽3米的马槽,最初是泥制的,然后变成银制的,再后来变成了大理石的圣坛。圣坛上空还有长明着的银制油灯。<div> 很多基督徒非常虔诚地亲吻圣坛。<br><div>  我们去的时候游客并不太多。据说节日时这里至少要排队两小时以上。</div></div> <b>圣凯瑟琳教堂</b><div> 纪念四世纪的圣人凯瑟琳,宣教被罗马皇帝马克森提乌斯处死而殉道。<br><div> 前方雕像是《圣经》学者希埃罗尼缪斯。他把圣经由希伯来语翻译为拉丁语。为圣经的传播贡献了毕生精力。右手拿笔,左手拿书。左脚下有一的人头骨。据说是一位罗马女子叫帕乌拉。她全力协助翻译《圣经》。帕乌拉死后,希埃罗尼缪斯把她的尸骨埋在旁边。</div></div> 巴以著名的涂鸦隔离墙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占领了伯利恒。1995年,巴勒斯坦与以色列达成自治协议,伯利恒回归巴勒斯坦。现在,伯利恒的行政管理事务由巴勒斯坦负责,但以色列控制着伯利恒的所有进出通道。在耶路撒冷和伯利恒之间,有一道隔离墙。伯利恒居民到耶路撒冷需获得特别许可,反之,耶路撒冷居民到伯利恒亦需获得特别许可。<div>  这是从伯利恒回耶路撒冷的通道,检查人员只翻看护照就放行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