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研究—中共一大召开的一些细节

涧滨

<p class="ql-block">(一)那个突然闯入一大会场的法租界密探是谁?</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30日晚,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李公馆”——同盟会元老李书城家中召开。</p><p class="ql-block">盛夏,天气闷热。</p><p class="ql-block">那天晚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尼克尔斯基都来参加会议,15名代表中只有周佛海因突发疾病上吐下泻,无法出门,只好躺在代表们住宿的博文女校的宿舍里,而缺席了会议。</p><p class="ql-block">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参加完7月23日第一天的会议后,因为是外国人,目标太大,本打算是不参加后面几天会议的,由中共一大会议主席张国焘在每天会议结束后,向他们汇报会议情况。</p><p class="ql-block">但由于中共代表们在会议中不同意马林的“中国共产党应当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要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这也是共产国际二大通过的决议)”的主张,代表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可以接受共产国际的理论指导,但不必在组织上明确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更不应明确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因此,代表们主张在党纲中写明“联合共产国际”。</p><p class="ql-block">“联合”一词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接受马林的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是“上下级关系”的主张。</p><p class="ql-block">马林听了张国焘的汇报后,作为共产国际的执行委员,认为自己应当不折不扣地贯彻共产国际的决定。因此,他决定出席当天的会议,亲自向中共代表们说明共产国际二大所通过的决议。</p><p class="ql-block">晚上8点多,会议开始才几分钟,马林正准备讲话时,李公馆虚掩的后门,被人推开了,一个穿灰长衫的陌生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眼光不停地朝屋里众人扫视着。</p><p class="ql-block">李汉俊一见,忙问他找谁。众人开始以为是李公馆的熟人,见李汉俊问话了,才知道是个陌生人(李汉俊是李书城的弟弟,李汉俊当时住在李书城家,也算是李公馆的主人)。陌生人说了句,“对不起,找错地方了”。就匆匆退了出去。</p><p class="ql-block">马林有秘密工作的经验,在奥地利维也纳还被捕过,警惕性很高,当机立断,说那人一定是巡捕房的密探,建议会议立即停止,大家伙赶紧撤离李公馆。</p><p class="ql-block">代表们一听,立刻站起来,打开李公馆的前门,快速地离开了李公馆。</p><p class="ql-block">只有李汉俊和陈公博没有离开。</p><p class="ql-block">李汉俊是李书城的弟弟,就住在李公馆里,是李公馆的主人,自然不会离开;陈公博当时觉得马林有点神经过敏,不认为那个不速之客就一定是巡捕房的密探,想看看究竟,也想陪陪李汉俊,就没有走。</p><p class="ql-block">但事实证明,马林的预感和决断是对的,那人真是个法租界巡捕房的密探。很快,两辆警车就来了,法国警察冲进了李公馆。好在那时,中共代表们都已撤离了。</p><p class="ql-block">那个突然闯进中共一大会场的密探,究竟是谁呢?这曾长时间是一个历史之谜。</p><p class="ql-block">后来,还是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工作多年的原巡捕薛耕莘揭开了谜底。</p><p class="ql-block">薛耕莘1949年解放后被捕入狱,一直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一所劳改农场服刑。1968年6月1日,他亲笔书写交代材料,说1921年7月30日晚上,闯入李公馆中共一大会场那个不速之客的密探,是时任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政治探长、中国科科长、自己的顶头上司程子卿。</p><p class="ql-block">原来,那天晚上,程子卿得到报告,有一个“赤色分子”,在李公馆召集会议,就过去看了看。只是当时,他并不知道那个“赤色分子”就是马林,也不知道正在召开的是中共一大会议。</p><p class="ql-block">尽管薛耕莘交代的内容十分重要,但当时正是“文革”时期,在内蒙古一个偏远的劳改农场里,没有人注意到他提供的这一重要信息。</p><p class="ql-block">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这一历史谜团才被解开,公之于众。</p><p class="ql-block">只是程子卿早在1961年就去世了,也无法核实相关细节了。</p><p class="ql-block">程子卿虽在法租界巡捕房工作,但他八面玲珑,反共并不坚决。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保护过孙中山、宋庆龄在法租界的安全,对中共地下党员在法租界、在上海的工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暗中施救中共党员的事也没少干过。</p><p class="ql-block">解放后,程子卿给毛泽东写了一封请罪信,请托宋庆龄代为转交。信中表示自己也曾为共产党做过一些工作,请求宽恕。宋庆龄将他的那封信转交给毛泽东时,也向毛泽东讲述了他为营救革命人士所做的一些工作。</p><p class="ql-block">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程子卿虽然在1954年、1955年两次作为反革命分子被批捕,但都未予处理,不曾入狱。</p><p class="ql-block">只是那时,还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闯入中共一大会场的那个密探。如果当时知道了,他会不会受到处理呢?</p> <p class="ql-block">(二)哪几位中共一大代表参加了南湖会议?</p><p class="ql-block">1921年7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最后一次会议,是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召开的。</p><p class="ql-block">这是因为7月30日晚,中共一大会场——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李汉俊的家中,法国巡捕房的密探程子卿闯了进来,后又遭到法国警察的搜查和盘问。代表们连夜商定,会议第二天转移到嘉兴南湖继续召开。</p><p class="ql-block">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有15位,但有几位是没有去嘉兴参加南湖会议的。</p><p class="ql-block">哪几位代表没有去参加南湖会议?又是什么原因呢?</p><p class="ql-block">共产国际的两位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这两人是外国人,长相与中国人差别明显,目标太大,自然是不能去的。</p><p class="ql-block">李汉俊也去不得的。因为中共一大前几天的会议都是在他家召开的,他家被法国巡捕房搜查后,他很有可能已经成为了重点监控的对象。</p><p class="ql-block">陈公博也没有去嘉兴。陈公博是带着自己新婚的妻子来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他没有与其他代表一道住在博文女校里,而是单独住在一家名叫“大东”的旅社里。</p><p class="ql-block">陈公博原本是应该参加南湖会议的。但是7月30日晚,法租界的密探程子卿闯入一大会场离开后,其他代表撤退了,陈公博没有离开,而是选择留下来陪着李汉俊,遭到了法租界巡捕房法国警察和巡捕的审问。</p><p class="ql-block">陈公博很晚才回到大东旅社,不料第二天(7月31日 )凌晨时分,大东旅社又发生了凶杀案,就发生在陈公博的隔壁房间。</p><p class="ql-block">凌晨5时左右,陈公博听见隔壁房间传来一声尖利的枪声,接着就听见一名女子的惨叫声。他知道发生刑事案件了。他不敢再在旅社里逗留,也没敢告诉旅社里的人,说自己听见了枪声,他害怕警方找他作证。</p><p class="ql-block">他再也无心思去嘉兴参加南湖会议了,匆匆地和大东旅社的总经理打了个招呼,把行李寄存在大东旅社,总经理是广东人,是他的老乡。他就这样,在案子被人发现前,带着新婚的妻子去杭州游玩去了。</p><p class="ql-block">但现在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当夜事发突然,而陈公博又没有和代表们住在一起,因而第二天去南湖开会一事未能通知到陈公博。也就是说,陈公博不是主动放弃参加南湖会议的。</p><p class="ql-block">何叔衡有没有参加南湖会议,是有争论的,有人说他参加了,也有人说他有事提前回长沙了,都没有直接证据。但是,1929年12月31日,董必武给何叔衡写过一封信,十分详细地向何叔衡介绍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的情况。历史学家据此推断,何叔衡当时可能没有参加南湖会议,否则,董必武也就没有如此详细介绍情况的必要。</p><p class="ql-block">如此说来,中共一大代表中,马林、尼克尔斯基、李汉俊、陈公博、何叔衡都没有参加嘉兴南湖会议,参加的代表只有10人,他们是李达、毛泽东、周佛海、董必武、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陈潭秋、刘仁静、包惠僧。</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整理于乙巳三月十六晚</p>